一个唱段能否流传开来,成为名段,因素很多。首先这个戏要为大家熟知、爱看、爱听……
现在已经缺乏当年产生轰动效应的群众基础,不是戏不好,而是现在可供大众娱乐的东西太多了。所以现在的新戏往往都只是昙花一现 ...
娄江沙子 发表于 2009-10-28 07:45
10# 范学莘
一部戏要求人家看N遍,你以为在写作业?还是一定有这个必要?应该说是现在关注的人少,要不我想首演至今早就应该流传开来了吧,要不流行歌曲要怎么流传?你还是指望在新闻联播之前也插播一二个唱段, ...
华雨文 发表于 2009-10-28 06:58
我认为有人批评说明还有人在关注,如果戏己经到了没有人看,也没有人说好坏的地步,那才叫真正的可悲。本来我们也只是说出自己要说的话,并不是针对什么。 ...
华雨文 发表于 2009-10-28 06:59
我认为有人批评说明还有人在关注,如果戏己经到了没有人看,也没有人说好坏的地步,那才叫真正的可悲。本来我们也只是说出自己要说的话,并不是针对什么。 ...
华雨文 发表于 2009-10-28 06:59
说过的就不重复了。“另外不会唱不等于不喜欢,不会唱不等于不能去欣赏唱段,”这句话也对,但最后一句话,我不敢苟同了,五音不全的人(你自己的评判),就能准确评价别人的唱腔优劣?一般来说。评价别人的优劣要讲 ...
范学莘 发表于 2009-10-28 11:04
20# 范学莘
我什么时候批评了?批评什么了,只是说能记下的唱段不多,这叫批评?真搞不懂你怎么想的,难道我说真实的感受不行?有错吗?还是不能说真话,还是有的人不能听到真实的话?再说的什么事都是二面的, ...
华雨文 发表于 2009-10-28 17:01
上海沪剧院排金大班是因为白先勇觉得沪剧适合演金大班这出戏,首演时,我好像还记得,白先勇来看了,(戏曲频道报道)。我想如果原作者有什么不满意的话,沪剧院一定会根据原作者的要求改进的,而改编者也要尊重原作 ...
范学莘 发表于 2009-10-28 12:17
樊先生这次是又不懂了。
网络记载,原作者和改编者之间对作品情节故事有不同的理解和选用角度非常普遍。
不信请看影视界,普遍之极。
原作者一般不出来说话。就是说一两句不够满意的话都是言不由衷。因为影视导 ...
blogfeiyunpu 发表于 2009-10-28 20:54
说过的就不重复了。“另外不会唱不等于不喜欢,不会唱不等于不能去欣赏唱段,”这句话也对,但最后一句话,我不敢苟同了,五音不全的人(你自己的评判),就能准确评价别人的唱腔优劣?一般来说。评价别人的优劣要讲 ...
范学莘 发表于 2009-10-28 11:04
有些网友有些想当然了,没看过,或者即使看过一次二次,就能评判这出戏的唱段优劣?你们以上有几位是活跃在大家唱舞台上的,这出戏首演至今有多少时间?就能迅速流传? ...
范学莘 发表于 2009-10-27 22:01
我那里说过要求别人看N遍同一出戏啊你年轻,有文化,有知识,从那些字眼中看出我有这个想法或者有这个要求?
流行歌曲能与戏曲相提并论吗?你告诉我一下,上海有那位唱口听几遍就能传唱了? ...
范学莘 发表于 2009-10-28 11:37
我好像不止一次听你说过你不会唱,五音不全之类话语吧?难道沪剧从最初的乡间的花鼓戏到现在的沪剧,近200年的历史中没有一出戏,没有一段唱让你觉得好听的有冲动想去学的呢?是不是因为你不会唱,主要原因是因为没 ...
范学莘 发表于 2009-10-27 23:01
批评要用事实说话,不是随意都能说说的。有些人有先知先觉的天赋,没看过戏,就能评判。一出戏的唱段好听与否有演员的二度创作问题,也有听众的不同口味问题等等。(这些都有很多说不清成分在)所以我一般不会随意 ...
范学莘 发表于 2009-10-28 12:37
34# 范学莘
我们说的都是事实,但是事物是有双面性的,看事物的人以自己的心理因素为主观意识也可以理解的,观点不同也是正常的。任何一个论坛都 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很高兴,你很挺沪剧院,有你这样的铁杆戏迷 ...
华雨文 发表于 2009-10-28 23:56
53# 范学莘
对,总算有共同点了,“瞎讲有啥讲头”,所以表讲我
引用原话:“难道沪剧从最初的乡间的花鼓戏到现在的沪剧,近200年的历史中没有一出戏,没有一段唱让你觉得好听的有冲动想去学的呢?”
这样的话 ...
华雨文 发表于 2009-10-30 14:57
承蒙你一直“牵记”我,我不站出来说几句就对不起你的“牵记”。
处处不忘往自己脸上贴金是你的一贯作风,你如果一天不往自己脸上贴金恐怕都无法活,我也习惯了,也就习惯每天在你搞污染的地方,尽清道夫的义务, ...
365 发表于 2009-10-28 21:15
承蒙你一直“牵记”我,我不站出来说几句就对不起你的“牵记”。
处处不忘往自己脸上贴金是你的一贯作风,你如果一天不往自己脸上贴金恐怕都无法活,我也习惯了,也就习惯每天在你搞污染的地方,尽清道夫的义务, ...
365 发表于 2009-10-28 21:15
30# 范学莘
在说我吗?很高兴,你很关注我的发贴,我也很荣幸,我从来没说过我很懂,我就是不懂的人,所以乱看乱评,外行看热闹呀?请原谅我没事自己套上来,认为你在说我。我说的十分音,原话的意思只是说我喜 ...
华雨文 发表于 2009-10-29 00:15
华雨文、范学莘网友见仁见智的争论,虽然有点激烈,但大家都是为沪剧艺术而争执,为了表达自己的执著。对事物看法不同是经常有的,我们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允许和宽容别人的不同观点,这样,既表达自己的观 ...
剑鸣 发表于 2009-10-30 19:05
嗯,各位网友都说得不错。确实现在沪剧的发展有许多的困难摆在眼前,是应该好好总结和研究策略的时候了
。不过我觉得,沪剧院编演白先勇先生的小说剧还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我们沪剧的题材除却才子佳人戏外,像反映三 ...
又见蔷薇开 发表于 2009-11-3 09:42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