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说说沈仁伟 [打印本页]

作者: 老胡    时间: 2009-9-24 12:17
标题: 说说沈仁伟
沈仁伟也是我喜欢的沪剧男演员之一。按他的年龄,很难定位。 我本来将他列入我最喜欢的10个沪剧老演员中,但blogfeiyunpu 君认为他应归入另外的一档,我从善如流,忍痛割爱。

沈仁伟在 1960年左右崭露头角,和当时人民沪剧团的张清成为最闪眼的年轻男演员。他比袁滨忠,刘正道小一些,但比在文革前夕(1964,1965年间)冒头的张杏声,徐伯涛,卞正威,陆敬业等人大一些。

我听过他唱的戏不多,但喜欢他带有“文派”味道的韵味和带有“浦东腔”的吐词。最初认识他是听他和筱爱琴唱的 <庵堂相会>,无论是“踏青”(春二三月草青青)还是“盘夫”(问叔叔),都很过瘾。

上世纪80年代中我在香港居住时,从上海来的亲友带给我的沪剧唱带中,有沈仁伟和诸惠琴唱的< 大雷雨> 中”悲凉世界”一段,也使我很陶醉,虽然我发现沈的声腔和当年唱”庵堂相会”时有所不同. 大概7,8 年前,在纽约唐人街(中国城)租来一卷上海某沪剧晚会的带子,其中有王盘声,邵滨孙,沈仁伟,张杏声和舒悦 5 人联唱的 <三国开篇>, 个个都很有特色,但我认为沈仁伟最好,最有原唱者筱文滨的韵味.

可惜的是,沈仁伟一直没有大红, 在名气上,早已被比他出道晚的张杏声,徐伯涛等人超越. 听说他只是国家二极演员. 他应该有70岁了,早退休了吧!

请了解情况的网友, 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沈仁伟的事情让大家分享.   先谢了..
作者: 华雨文    时间: 2009-9-24 16:18
嗯,我也挺喜欢他的,他的‘出灯’唱得很到位的。听了就爽快。
作者: 申灏    时间: 2009-9-24 17:08
本帖最后由 申灏 于 2009-9-24 17:11 编辑

沈仁伟的确是沪剧舞台上一位虽未大红,却叫人难以忘记的优秀演员,正如老胡网友所云,文派韵味、浦东话吐词是他的特色,这在解放后培养出来的沪剧演员中是少有的。《徐阿增出灯》、《星星之火》中的双喜、《庵堂相会》中的陈宰庭,还有那虽有点脱离文派但仍然特色鲜明的《大雷雨》中梁世英,他的演、唱水平堪称一流。

在中国,职称这个东西只能是现行制度下产生的一个变了种的怪物,我们就漠然视之吧——不以职称论英雄!

沈仁伟已经71岁了,在此祝他长寿!
作者: 叶子    时间: 2009-9-24 18:18
申老师,你的这句话说得好极了:
   在中国,职称这个东西只能是现行制度下产生的一个变了种的怪物,我们就漠然视之吧——不以职称论英雄!
作者: 娄江沙子    时间: 2009-9-24 19:29
主要是出演主角的机会太少了,唱功是绝对一流的。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09-9-24 20:41
我完全同意对沈仁伟的评价。事实上他是继承文派的佼佼者。后继者可能应该是舒悦,但舒悦本事太大不像沈仁伟专一。

沈仁伟和张清是人沪最好的那一代男演员,筱文滨当戏校老师培养出来的得意学生。比较起来前者更是正宗学文派的。

那时候老演员仍然占据着舞台中心,所以丁是娥她们很难和沈张搭档演生旦,所以除开筱爱琴和沈仁伟搭档演生旦之外就没有范例。大大吃亏了。好比高校老教授不肯让出讲台,青年教师一直只好批改作业上辅导课。

再后来,就是又一批出道。他们更轮不上第一男主角。所以就只有庵堂相会和甲午海战芦荡火种——那几个主角是邵解不能再演或者后来让出来的比如郭建光。

沈仁伟另外一个吃亏是外形。后来他太瘦,形象上就是坏人窝囊人不再能出演第一男主角。而沪剧是历来以正面人物生旦为舞台中心的。所以沈仁伟和舒悦一样的命运。哪能升级为一级演员呢。

虽然不以级别论演技,可是一级毕竟是一级,二级毕竟是二级。好多人咽不下这口气就在此地。
作者: 雁声    时间: 2009-9-24 22:12
沈仁伟的名气是否被张、徐等人超越,这个似乎不大好说。他们只能说各有各的拥趸。沈仁伟在88年中年演员声屏大赛位列第三,足以看出其实力和影响力(毕竟前2名沾了年轻和拍电视剧的光啊)。
沈仁伟可能退休后上镜不多,稍低调一点。
作者: liuwei1726    时间: 2009-9-25 20:49
完全同意7#的意见,我也喜欢沈仁伟的唱腔。
作者: 艾立波    时间: 2009-9-26 22:36
沈老师是我非常尊敬的演员,他的唱影响了好几代演员.
作者: maylingsoong    时间: 2009-9-26 23:04
顶,楼上的。我也很喜欢沈老师。
作者: 老钟    时间: 2009-9-27 15:21
我也是喜欢他带有“文派”味道的韵味和带有“浦东腔”的吐词。在60年代他的一些演唱是文派和解派的融合,我是很喜爱的。纯解派我到是可听可不听的。
作者: yrjyrj    时间: 2009-9-27 15:36
在中年一辈的男角中,沈仁伟应当是最出类拔萃的一员。像他这样既有老一辈流派传统又有自己富有特色唱腔的可谓凤毛麟角。也许是一些朋友所言其形象的原因,而至今名落他人之后,但并不影响他在我和许多爱好者对他的崇敬和喜爱。
作者: 老钟    时间: 2009-9-27 18:09
我最喜欢他演唱的〈徐阿增出灯〉,比老前辈们唱得还要好听。
作者: 方晟    时间: 2009-9-28 09:32
12# yrjyrj

我很赞同12楼主的观点,我看沪剧界再要出一个沈仁伟那样的优秀演员
。很难。
作者: 沪咪    时间: 2009-9-28 14:27
我不但喜欢听沈仁伟老师的唱腔。《听他唱很过瘾》 还蛮喜欢他女儿演戏唱歌,他儿子唱沪剧也蛮好的。
作者: 老胡    时间: 2009-9-28 19:57
请问15楼沪咪 和其他知情者:

沈仁伟的儿子和女儿从事什么工作? 是专业沪剧或影视演员吗?

谢谢!
作者: 方晟    时间: 2009-9-28 22:00
2# [i
请问近来是否有沈仁伟老师的消息,我们都很关心他。
作者: 方晟    时间: 2009-9-28 22:02
9# 艾立波

我同意艾立波的观点。:)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09-9-29 10:01
本帖最后由 chen9001 于 2009-9-29 10:10 编辑

吾欢喜沈的唱与做。他的唱腔熔“文”、“解”、“王”(甚至有时还能听出一些“邵”、“春”等的风味)流派于一炉,博采众长,实在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沪剧男演员中的佼佼者!
他的演,“正”、“反”皆能,由于他勤于钻研,往往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被他演绎得栩栩如生。《大雷雨》里的梁世英、《母子岭》里的冬兰爹、《金绣娘》里的“黄狼精”等等,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至于职称,现在大家都很当一回事,这主要是因为它与工资、福利等紧密“挂钩”的缘故。其实,对演员来说(还包括教师、医生、律师等),最重要的是观众(或学生、家长、病人、打官司当事人等)的“口碑”。

沈的子女沈刚、沈群,都从事文艺工作,沈刚是导演,在电视台经常“榜上有名”,还涉足编剧,青年滑稽剧团最近晋京汇报演出的无场次滑稽戏《喜从天降》就是他的作品。女儿沈群,好象是唱民歌的吧。
作者: 叶子    时间: 2009-9-30 15:38
唱得好的卖相不灵,俊美帅哥又难以出名----沈and居。
作者: 老胡    时间: 2009-10-2 08:52
其实沈仁伟年轻时的扮相不差,只是稍瘦小了些。附上他与诸惠琴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大雷雨》中“花园会”的视频,堪称经典。

当时两人都是40岁刚出头,经历过文革灾难,看过人生百态。演唱这段伤感的戏,融入了自己对世态炎凉的感悟,十分到位。他俩的演唱(表演和唱功)比前辈更精彩。有位沪剧评论家把这段戏形容为好像专为沈诸两人在彼时彼地设计,我深有同感。

正是80年代初的《大雷雨》这部戏,把诸惠琴的沪剧演艺生涯推上一个新的高度。可惜的是,天妒红颜,令人扼腕。


http://www.56.com/u95/v_Mjg1MTI5NjQ.html
作者: 火炬    时间: 2009-10-2 15:06
我也喜爱沈老师的唱腔,我舅舅和他是戏校的同学,祝愿沈老师身体健康永葆艺术青春。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09-10-2 22:38
请问15楼沪咪 和其他知情者:

沈仁伟的儿子和女儿从事什么工作? 是专业沪剧或影视演员吗?

谢谢!
老胡 发表于 2009-9-28 19:57


看到答复,似乎意犹未尽。能详细些吗?

先谢。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09-10-2 22:41
唱得好的卖相不灵,俊美帅哥又难以出名----沈and居。
叶子 发表于 2009-9-30 15:38


叶子,你看,瘦的瘦胖的胖——遗憾哪!

我和老胡看法一致。沈仁伟的陈宰庭很有台风的,否则他怎么能和那么漂亮的筱爱琴搭档演一对呢。

后来一瘦,形象就是大雷雨里的表弟。再后来更加瘦,就是离婚记里的窝囊废。
作者: 大宝    时间: 2009-10-5 09:58
我也特别喜欢沈仁伟老师的唱腔,特别是星星之火,庵堂学会,罗汗钱中的表演和唱腔使我难以忘怀
作者: 娄江沙子    时间: 2009-10-6 08:35
大雷雨一出足可传世,娘舅赋大出灯让人倾倒。
作者: 小朱朱    时间: 2009-10-6 13:52
沈仁伟老师儿子叫沈刚,以前是沪剧院青年团的导演,当时青年团的戏大部分都是他导的,现在改行去了上海电视台做导演了,<老娘舅><开心公寓>好象都是他导的.曾经看过青年团的一个演出,沈刚女儿还和沈仁伟祖孙两代同台演出呢,小姑娘沪剧也唱得象模象样的.
女儿沈群,唱流行歌曲的,好象一直在国外发展,沪歌也唱得相当好,青年团的<我心握你手>的主题曲就是沈群唱的.
作者: 华雨文    时间: 2009-10-6 23:14
小朱朱知道好多嘛。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09-10-6 23:15
大雷雨一出足可传世,娘舅赋大出灯让人倾倒。
娄江沙子 发表于 2009-10-6 08:35

举双手赞成!!!!!!!!!!!!!!!!!!!!!!!!!!!!!!!!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09-10-6 23:16
沈仁伟老师儿子叫沈刚,以前是沪剧院青年团的导演,当时青年团的戏大部分都是他导的,现在改行去了上海电视台做导演了,好象都是他导的.曾经看过青年团的一个演出,沈刚女儿还和沈仁伟祖孙两代同台演出呢,小姑娘沪剧也唱 ...
小朱朱 发表于 2009-10-6 13:52

那末,好事情啊----

阿拉沪剧勒拉上海电视台是有人格!
作者: 申江    时间: 2009-10-9 11:00
在排辈份中年一代的男角中,沈仁伟演唱应当是最出类拔萃的一员。文派唱功绝对一级棒!真是味道好极了!!!最著名的当属<徐阿增出灯〉和<悲凉世界>,至今无人可超越他。吃亏在形象扮相上,很无奈呵!
作者: 宁静    时间: 2009-10-9 11:59
沈仁伟老师的文派韵味十足,浦东腔浓厚.我很喜欢他演唱的<徐阿增出灯>.唱功绝佳,只是身材,舞台形象欠佳.因此综合条件不及张,徐.
作者: gaoqiaozhou    时间: 2009-10-9 13:03
沈仁伟先生的本帮味很足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09-10-9 21:12
文派就是现存各流派中本帮味道最足的一派,实实在在地地道道的本帮菜。
作者: frankwyj    时间: 2009-10-17 14:36
喜欢沈仁伟的文派调,本帮腔,更喜欢他的敬业精神,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沪剧艺人。
作者: mm0792    时间: 2009-11-15 09:36
我是老戏迷,有同感不知何因沈仁伟老师后来不大有名。
作者: maylingsoong    时间: 2009-11-15 23:37
沈仁伟 老师一直挺有名的呀。我挺喜欢的,我认为有名与唱的好坏在这个世道上本来就不是划等号的,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沈仁伟老师也一定有不少的戏迷。
作者: 方晟    时间: 2009-11-16 21:20
4# 叶子
我赞成叶子的观点。:)
作者: 方晟    时间: 2009-11-16 21:35
4# 叶子
在中国,职称这个东西只能是现行制度下产生的一个变了种的怪物,在沪剧界里职称同样也摆脱不了这个怪字。哈哈!!:)
作者: 德申    时间: 2009-11-16 21:39
本帖最后由 德申 于 2009-11-16 21:45 编辑

沈仁伟老师在老上海当中深受敬重,“沪剧”就应该有他的上海滩簧味,浦东乡土味,沈仁伟老师的戏路很广,功底扎实,一段“悲凉世界”、唱出了“文派”的韵味、“袁派”的情味,“王派”的畅味,形成了沈仁伟老师独特的“悲味”。一曲《出灯》更让人叫好、喝彩。赋字快板,听了让人过瘾,内含着解洪元、邵滨孙、赵春芳老艺术家的上海本帮声腔,又形成了沈仁伟老师的浦东念唱。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沪剧而言,就应该保留他的老上海本地源唱。可惜世风日变,沪剧演变,沈仁伟老师尚未收教一个弟子后生。在上海高校中国戏曲研讨会当中呼吁沪剧界尤其是沪剧戏校应该注重培养保留沪剧的一些老的唱段,千万不要失传。
作者: 随便什么    时间: 2009-11-16 23:00
沈仁伟 老师一直挺有名的呀。我挺喜欢的
作者: 老胡    时间: 2009-11-17 08:50
从网友们对这个帖子的热烈反响和对沈仁伟的种种赞美之词,可见其在沪剧迷心目中的地位。
是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作者: 申灏    时间: 2009-11-17 09:11
沈仁伟老师在老上海当中深受敬重,“沪剧”就应该有他的上海滩簧味,浦东乡土味,沈仁伟老师的戏路很广,功底扎实,一段“悲凉世界”、唱出了“文派”的韵味、“袁派”的情味,“王派”的畅味,形成了沈仁伟老师独特 ...
德申 发表于 2009-11-16 21:39


一段“悲凉世界”、唱出了“文派”的韵味、“袁派”的情味,“王派”的畅味,形成了沈仁伟老师独特的“悲味”。一曲《出灯》更让人叫好、喝彩。

评价恰如其分。妙!
作者: 杨先生    时间: 2010-8-28 11:10
沪剧的挖掘绝没有其它剧种好,排他性也强,只重现在的这些所谓名人,名家,沈仁伟就是个典型,这么好的唱腔,这么好的台风,这么好的传统得不到重视和发展,只能说现在沪剧界的小家子气,为了几个人的名利而排除其他人的特长,同沈仁伟相同还有许多50年代的演员他们的功架不比现在的所谓的某派某腔差,但却很少听到我见了,要想把沪剧发展下去,一定要有土的味,有本地味,就象河北梆子,山西梆子,河南梆子,等等,如果这些剧中脱离了最基本的土腥味,那也就传不下去了,所以我觉得要抛开门弟和名利‘实实在在的做点事,一个连阿拉和我伲都不会讲的人如何唱发沪剧
作者: qinhh    时间: 2010-8-28 11:23
沈仁伟老师的唱功在诸多沪剧男演员中独树一帜,既传承了老一辈的精华,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现今的演员应该好好向沈老师学习。
作者: qinhh    时间: 2010-8-28 11:30
回复 12# yrjyrj

沪剧圈子里评价唱腔一直有“男有沈仁伟,女有王珊妹”,就是对沈老师最好的褒奖。
作者: qinhh    时间: 2010-8-28 11:46
大家说起沈老师,让我想起了业余界的冯国跃,他对沪剧的爱好和痴迷,对沪剧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使我们看到了沈派艺术传承的希望,愿冯国跃继续努力,我们喜欢沈派艺术。(虽然沈先生的唱腔没有正式命名为沈派,但在我们沈迷的心中早就认定沈派了)
作者: 又见蔷薇开    时间: 2010-9-6 11:11
沈老师其实在沪剧院一直处于配角的位置,但是戏迷很喜欢他,非常有人缘。一句话,唱的是正宗的沪剧,有味道,功底深厚。感慨现在沪剧院的小生的现状已经每况愈下了,这个方面一定要紧抓。
作者: 上官凡岑    时间: 2011-4-8 06:04

作者: 上官凡岑    时间: 2011-4-8 06:07

作者: 包老戏迷    时间: 2011-7-13 15:58
沈仁伟是当年中年演员中唱的最有味道的一位,戏路有宽,正.反,老,少样样拿得起,不知何故很少露面,是身体愿因?还是其它愿因?前几年沪剧院拜师时还收了居峰爲徒,不知近況如何?十分想念!
作者: 包老戏迷    时间: 2011-7-13 16:00
赞!!!
作者: 上官凡岑    时间: 2011-7-21 03:21

作者: 袁筱    时间: 2015-9-17 17:58
以上各位对沪剧都很专业。我一直认为沈仁伟非常出色,他的唱腔特别到位、有韵味,而且声音带有磁性,一个字:好听!我认为他最出色的是与筱爱琴合作的庵堂相会,把落魄书生陈宰庭唱活演活了,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以媲美。出灯一段也如大家说的,甚至可以说比他的老师唱得还好。星星之火、阿必大、大雷雨等等戏,还有戏校毕业时唱的杨白劳、雷锋等戏中,虽然戏份不多,但他的唱腔都可以说是炉火纯青,成了经典。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