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上海沪剧社区团队的一次盛会
[打印本页]
作者:
yuminghong
时间:
2015-7-1 08:54
标题:
上海沪剧社区团队的一次盛会
昨天下午,在宛平剧院观看了《同唱上海的声音,铭记历史的回响》上海沪剧社团专题演唱会。看得出,整台节目化了相当大的功夫,尤其是全息数码等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在舞台实景和多媒体的结合上做了全新的尝试,令人耳目一新。参加演出的演员虽然都是业余,但水平并不“业余”,杨静芳的《史红梅》,马莉敏的《孤岛血泪》表现出色。因为是第一次尝试,想谈点建议:一是时间太长,三个半小时,其中开头的沪剧联唱与后面的选段多有重复,如《绝处逢生》《红灯记》,这在今后选择节目时应该尽量避免;二是节目之间衔接上有些脱节,唱段选择应当尽量完整,不要“突然中止”;三是服装方面尽量贴近人物,《星星之火》中杨桂英的服装与人物不符,有点像《阿必大》里的婶娘。不管怎么说,这是申声沪剧传承保护中心成立后的首次亮相,值得庆贺,相信今后的路会越走越好。
作者:
沪梦缘
时间:
2015-7-1 09:01
谢谢老师的声动报道可惜没能观看相信一定不错,祝贺演出圆满成功!
作者:
龚山荣
时间:
2015-7-1 09:22
祝贺演出圆满成功!
作者:
lujunwen
时间:
2015-7-1 10:07
谢谢老师的报道!
作者:
留玉米
时间:
2015-7-1 19:06
谢谢老师上传报道
作者:
小辫子f
时间:
2015-7-1 19:49
讲的不错 谢谢老师上传
作者:
芸倩
时间:
2015-7-9 18:05
谢谢姚老师的报道!
作者:
花花爱华
时间:
2015-7-9 19:23
谢谢老师上传 !
作者:
小楼往事
时间:
2015-7-9 22:20
诚复楼主,首先敬请允许我代表上海申声沪剧保护传承推广中心(以下简称“本中心”)对你能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如此认真仔细地关注我们,并针对这台演出提出如此中肯、详尽、负责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你表示诚意的敬佩和感谢。
现在我就你所提到的几个问题向你作一个汇报和回复。
首先我们真诚感谢你对我们这台节目的肯定,至于你所提到的几个问题,其实我们主管层和主创人员都已经早已意识和观察到了,但由于群文演出的种种客观原因,从各方面的综合因素考虑,所以我们没有坚持我们的观点,这一点,从对艺术认真负责角度上来说,今后我们必须加以改进,必须要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坚持我们的观点来为舞台和观众服务,因为,艺术是我们今后发展必要的元素和生命力,
其二,关于联唱内容重复和冗长问题,这个我们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我们这次采用的是影视和舞台相结合的全新模式,所以,在每个环节的处理上我们要求自己朝这个定向目标行走,重复一说是因为我们采用了影视剧“片花”预告的形式展现给观众,此乃其一,其二,考虑到希望更多的团队能加入其中,因此我们采用了多人联唱的形式,至于长短我们是从业余参与者的心态着手,望能理解和明了。
再则,至于你提到星星之火的剧中人服装事宜,你的观点和我们完全一致,剧中人的服装完全错误,这不是形象上的错误,更是年代上的错位,只因其中有些难以表述原因,还望楼主老师能理解我们主办方的难以表达的心理。此处就不再赘述了,当然,此等现象今后将不会再次发生。
第四,时间安排或者说把控上的问题,整个演出时间我们是严格把控的,演出结束时,我们观察到,整台演出前前后后三小时十分,但要说明的是,这其中夹杂了我们所不能把控的额外因素产生,
但前后计算下来,三小时的节目表演预算还是在我们的把控之内的。
最后,中途“突断”和“衔接”问题,这其中有时间把控和演练条件这二者因素,由于我们这次使用了LED大屏背景模式,作为一种尝试也好展现也好,但有他的演出时间和演练时间有限这个客观因素存在。今后我们也会以更加全方位的思路来运作好我们的每次精彩展现。这不光是对社会的负责,更是对“本中心”的负责。
好了,聊聊俗语,不知能否以解楼主老师的腹虑,再次感谢您对于我们的关注、支持和建议,望能一如既往地关注“本中心”的“一举一动”,吾将不胜荣幸,为了沪剧的传承与发扬,希望有更多您这样的挚友加入和鞭策,愿沪剧会因为有您而更精彩,源远流长到永远!
万分感谢!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