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沪剧“周周演” 浦江“好声音”——访浦江镇联星村沪剧... [打印本页]

作者: 志为中华    时间: 2014-11-21 22:07
标题: 沪剧“周周演” 浦江“好声音”——访浦江镇联星村沪剧...
村民“专”、名家“传”、企业“赚”、政府“转”
沪剧“周周演” 浦江“好声音”

闵行报记者茅杰 查珺燕


    台上,略显局促简陋,票友与名家轮番登场,串联起一台颇具专业水准的沪剧演出;台下,坐得“见缝插针”,300多人的场内掌声此起彼伏,连窗外的玻璃上都“贴”着一张张绽放的笑脸。

    半年多来,每周日下午(七八月份“歇夏”除外),如此场景,都会在浦江镇联星村呈现。如今,这种不花政府和百姓一分钱的演出,虽然每次已延长到了三四个小时,大家仍觉意犹未尽。在这里,大家用沪剧唱出心中的“好声音”,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叫好声”。本报记者茅杰查珺燕

    村民:“专注”与“专业”

    日前的某个周日,中午12点不到,浦江镇联星村74岁的村民李引娣急匆匆地扒了几口饭,就和邻居王阿婆一起赶往村老年活动室。有什么事让她俩赶得这么急?

    记者随同赶到现场,恍然大悟:12:30,离演出开始尚有半小时,可容纳300来人的老年活动室里已是“见缝插针”般的座无虚席,这是一种有序的拥挤。大家紧挨着就坐,有说有笑,来了熟人,几个人屁股挪一下,就空出了一个位置。一些村民早有准备,甚至自带板凳来了。那些“准时”的观众,只剩站在窗口往里张望的份了。

    演出开始,观众席上立刻呈现一片专注的景象:没有窃窃私语的交谈声,没有低头把玩手机者,偶有闭目者也是作摇头晃脑的陶醉状。

    记者身边的一位市级媒体同行不禁感叹:在高档次的剧院演出,时常有空位;没想到,在最基层的民间演出,却要抢座位!沪剧沙龙唱出的,是民声与民心。

    等到演员登场,一招一式一开口,颇显专业,赢得满堂喝彩。演员,除了几位沪剧名家,大多是联星村的村民,还有从浦东、奉贤、宝山甚至苏州赶来的票友;剧目,有传统的经典,也有结合村民们身边事改编创作的。

    家住黄浦区的方阿姨,早早就赶到了联星村,她说,“沪剧是本乡本土的剧种,在这里能听到名角儿唱戏,还有朴实的本地居民自编自演的戏,实在过瘾,远点怕什么?”

    名家:“传授”与“传承”

    联星的沪剧沙龙,虽属草根,但其专业水准却不低,这离不开村民们的努力,更离不开名师们的指点。

    记者采访当天,沪剧名家沈惠中、张杏生、刘银发、赵慧芳等纷纷捧场,献上了《红玫瑰》等经典选段;而现场主胡,则是著名琴师周根生的高足徐汉庭先生。

    沈慧中坦言,“上海有300多个沪剧沙龙,联星村的沙龙办得风风火火,这就是浦江人的福气。我已70多岁了,乐于接受邀请来参加演出,就是为了将自己几十年的从艺心得传授给沪剧爱好者,让沪剧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

    名家们来现场“传道授业”与“捧场助兴”,毫无大腕的架子,一进门就主动和几位熟悉的观众打招呼、寒暄起来。而当名家演出到高潮时,观众们一起跟着唱,上下互动的忘情劲,仿佛正在进行的,是一场流行歌星的演唱会。

    企业:“不赚”与“赚”

    联星村党支部书记赵茂祥告诉记者,沪剧沙龙的“周周演”始于今年2月25日,一开始观众不到百人、仅个把小时的节目。如今,已发展到三百多名观众、演出持续三四个小时,节目多到排不过来,戏迷多到没有座位。

    沙龙越办越红火,观众不需掏腰包是重要因素之一。但买单的,并非浦江镇政府,而是当地的热心企业家王仕良和莫建英夫妇。莫建英是沪剧名家沈惠中的弟子,其丈夫王仕良则是联星村内一家企业的老总、一位“妇唱夫随”的戏迷。

    王仕良夫妇不仅出钱而且出力,经常上台献艺。王仕良表示:“企业在这里发展、在这里赚钱,来之于民就该用之于民。为联星村百姓服务,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发展民间艺术文化,繁荣拓宽沪剧戏曲,是我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大处着眼的企业家,也不忘小处着手。联星村民们告诉记者,以前,下雨天来看演出有个烦恼——停在室外的助动车和自行车会被淋湿。王仕良留意到此细节,与村里商量后特地出资在活动室外搭了个车棚。

    若仅仅算经济账,王仕良办沪剧沙龙肯定是笔“赔本买卖”。但大家看来,他赚回的是社会效益、社会责任和百姓口碑。

    政府:“自转”与“公转”

    记者注意到,演出开始前,有人走到浦江镇党委书记潘金平旁,盛情邀请其上台讲几句,却遭婉拒。潘金平笑着说,“领导要少上台讲话,多了老百姓没兴趣,今天的舞台属于沪剧艺术、属于大家。”

    寥寥数语,传递出浦江镇党委政府一种积极“自转”(自我转变)的姿态。记者不禁联想到八月底出席浦江镇纪念建区20周年主题论坛的一个细节:活动开始时竟然没有介绍到场的任何一位镇领导。

    在浦江镇党委政府看来,基层文化建设,真正的主角是百姓。有时候,多花钱,还不如多花心思。政府大包大揽大投入,效果远不如把舞台留给百姓。政府这种智慧的“自转”,能有效带来“公转”(公众转变)。

    浦江镇党委副书记朱雷萍表示,沪剧沙龙是“我要听”,而非“要我听”。演出时,没有观众大声喧哗或接听手机,浦江人的文明素养正在悄然提升。

    据悉,以沪剧沙龙送戏下乡,是浦江今年启动的社区共治体建设内容之一,旨在通过政府主导,把浦江内外企业优质资源和优质服务引入社区,为百姓服务。目前,像王仕良这样进入社区共治体的企业已有20家,除了送戏下乡外,还有公益电影进社区等一系列项目也已经启动,满足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的同时,也推动着社区和谐发展。

作者: yulaoweng    时间: 2014-11-21 23:01
谢谢老师上传精彩的图文报道!
作者: 文派传人    时间: 2014-11-21 23:17
谢谢楼主上传精彩图文报道,灵.
作者: 娄江沙子    时间: 2014-11-21 23:33
精彩沙龙,赞!
作者: mmm老顽童    时间: 2014-11-22 05:43
谢谢楼主上传精彩图文报道
作者: 留玉米    时间: 2014-11-22 05:50
谢谢上传精彩报道
作者: 郑雨馨    时间: 2014-11-22 06:28
谢谢老师上传精彩的图文报道!

作者: 戏水    时间: 2014-11-22 06:36

''周周演''好、顶一个!谢谢老师精彩上传!
作者: lujunwen    时间: 2014-11-22 08:33
谢谢老师上传!
作者: 大懒猫    时间: 2014-11-22 08:43
谢谢老师的精彩报道,沪剧“周周演”很受民众欢迎!
作者: hj02502    时间: 2014-11-22 08:57
谢谢老师上传!
作者: 仙人球    时间: 2014-11-22 09:19
沪剧,在闵行区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重视和推动闵行区群众性沪剧演唱活动,是区各级文化单位责无旁贷的工作任务。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到群众中去,闵行区群众性沪剧演唱活动一定会越来越兴旺。
作者: 芸倩    时间: 2014-11-22 10:14
谢谢上传!
作者: 王工    时间: 2014-11-22 10:28
谢谢老师精彩的报道。
作者: 花花爱华    时间: 2014-11-22 11:58
谢谢老师上传!
作者: dingding    时间: 2014-11-22 14:54
谢谢老师上传精彩图文报道!
作者: zxhanmimi    时间: 2014-11-22 17:54
(, 下载次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