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记倡导沪剧公益事业的先行者----陈恕康 [打印本页]

作者: 乙九丸    时间: 2014-10-27 11:06
标题: 记倡导沪剧公益事业的先行者----陈恕康
    《凌爱珍 袁滨忠 韩玉敏沪剧唱腔选》新书发布会暨沪剧唱腔流派爱好者联谊会于2014年10月26日下午在龙柏公寓老年活动中心举行。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马莉莉、原爱华沪剧团、上海沪剧院专职编剧倪耀初、国家一级导演王育等一大批老艺人、老演员以及沪剧流派演唱者、名票,戏迷观众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本人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之一,见证了本次活动的精彩与全部内容,又是陈恕康先生20余年的挚友,在此特发一篇小文,祝贺陈恕康先生的辛勤劳作,付出心血,收获的一份喜悦 ----

                                               记倡导沪剧公益事业的先行者----陈恕康
                             
      对于本册子的主编陈恕康(骏 良)先生而言,恐怕是他人生中的一种必然。当他附梓印刷《凌爱珍 袁滨忠 韩玉敏沪剧唱腔选》册子与他的人生境遇----视沪剧为生命时,主编,便成为一种情结,一种信仰。陈恕康试图做的是一项弘扬沪剧事业,保护地方戏曲,传承流派艺术的公益活动,其作用已远远超出他本人记录事件的功能!
    很多年前,我有幸在天庭大酒店相识陈恕康,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善意为先、纯朴待人、秉性耿直、胸襟宽广。有道是,满腹戏曲,身怀绝技,知识渊博,聪慧惊人。算得上当今沪剧业余界一位难得寻觅的”奇才”、人们心中的“沪剧通”。由于他几十年来的知识积累与超强挤压,近年来正能量的“原子弹”终于一次次地成功”发射”,在沪上引起轰动效应……
     陈恕康自5、6岁幼童时就已跟随家里大人经常出入于上海各大戏院,观看各大戏曲剧种。由于他家的籍贯是宁波人,尤其钟爱甬剧、越剧、锡剧、沪剧等。 他自小就已聪慧过人,在他的幼小心灵中就能耳熟能详地唱上几十段好听的曲目,前辈戏曲艺人看到眼前这位“小大人”像模像样会唱会演,煞是喜欢,常常会邀请他到戏院免费看戏。后来,他到了读中学时代,他干脆甩掉大人,独往独来,游弋于各家戏院,置身在茫茫无边的“戏海”中。他为了看戏,可以一天不吃饭,省下零花钱,还会借各种理由向家人要钱,为的是满足自己看戏的奢望,“看戏与哼戏”的痴迷程度已到了无法摆脱的境地。陈恕康正是在这种家庭氛围熏陶中长大,抑或在个人酷爱戏曲、精通戏曲,尤其是广博于沪剧艺术的天赋中成长。据他个人不完全统计,自小以来,光看过的大型沪剧就有200余部,像有些经典沪剧《红灯记》等有好几个版本,他一个都不漏,全部看过。至于沪剧老艺人的演艺经历,他可以烂熟于心,列表排名,三天三夜说不完。上海广播电台等有好几次都邀请他作为嘉宾,向广大听众、观众介绍与追溯沪剧发展史,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陈恕康将大半辈子的心血全部扑在沪剧事业上,有目共睹。用他自己的话来概述,是戏曲养育了他,更是沪剧滋润了他的心灵。他对沪剧事业的执着与痴爱,非常人所及,实在难能可贵。近年来,中国沪剧网已多次刊发他的好多篇妙文,如“从沪剧《红灯记》所想起”、“《金训华之歌》又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无丑不成戏》----从沪剧的丑角和彩旦所想起”、“愿接灯自有后来人,好戏永生”、 “《凌爱珍和她的弟子们》”、“《忆丁是娥老师生前的二三事》”、“袁腔绕梁----再忆滨忠”、“多才多艺的艺术伉俪----凌亦萍和杨慧雯”、“月色浅谈,茉莉幽香”等。陈恕康要写出这些文章,除了深入采访,与沪剧名家面对面接触,掌握为人不知的第一手材料外,还要细心揣摩人物性格语言,才可精准写出沪剧名家的真实一面,他的文章朴实无华,精彩感人,值得一读。看得出,陈恕康是在用情用心写出这些好文章的。他给沪剧爱好者、网友送来了一阵阵清香,令广大读者获益匪浅。
  本册子所辑凌爱珍 袁滨忠 韩玉敏沪剧唱腔选,很有意义,属于一项“整旧抢旧”工程,陈恕康在“规划、立项、预算、打桩、施工、围护、竣工”期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或“为自己主编,给朋友学唱”,或坚持“团队的运作”,或“为流派经典段子传唱后继有人而主编”、“把流派艺术家的灵魂亮出来”,或“为了一个野心”而主编,或“因为无力,所以执着”,或“用生命主编”,甚至坦言主编作为“通往虚名之路”,甚至仅仅是想“几个人演唱”……种种情结,种种信仰,无不是在情结与信仰中独守严谨主编的阵地,陈恕康都在无怨无悔地坚守。他是真正的强者,都将受到广大沪剧爱好者的虔敬,因为他是一位倡导沪剧公益事业的先行者!

                                                              李耀宇 (乙九丸)
                  
作者: 陈首成    时间: 2014-10-27 12:10
看了文章很感动,感谢李老师的报导!
作者: 娄江沙子    时间: 2014-10-27 12:59
祝贺!谢谢报道!
作者: 大懒猫    时间: 2014-10-27 13:49
谢谢李老师的精彩文章,骏良老师的奉献精神感人肺腑,向骏良老师致敬!
作者: 留玉米    时间: 2014-10-27 13:59
谢谢乙九丸老师的精彩文章
作者: 龚山荣    时间: 2014-10-27 16:31
向骏良老师致敬!
作者: 123scz    时间: 2014-10-27 17:15
祝贺!谢谢乙九丸老师精彩文笔!
作者: 沪梦缘    时间: 2014-10-27 20:07
谢谢李老师精彩文笔的报道,的确在骏良老师奉献精神下倾注大量的心血和无限的努力与多位老师的鼎力协助才有今天的成就。值得我们向骏良老师和为这本唱腔选作出贡献的老师致敬!
作者: 茉莉飘香    时间: 2014-10-27 21:37
谢谢乙九丸的精彩文笔!!
作者: 郑雨馨    时间: 2014-10-28 05:35
向骏良老师致敬!谢谢老师精彩报道!

作者: 与蝶共舞    时间: 2014-10-28 10:52
谢谢乙九丸(李耀宇)老师的文笔报道和介绍。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