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沪剧《梦中家园》演出成功——传统沪剧的创新和突破 [打印本页]
作者: 志为中华 时间: 2014-10-12 19:20
标题: 沪剧《梦中家园》演出成功——传统沪剧的创新和突破
沪剧如何加大原创力度,实现题材突破,历来是广大观众期待、业界期盼的事情。刚过去的周末,沪上首部养老题材原创大型现代沪剧《梦中家园》的首轮演出成功,让上海沪剧迷和戏曲专家,看到了传统沪剧的创新和突破,感叹接地气的民间艺术机构的敢闯敢试,让上海的代表性方言戏曲,有了全新的突破和题材创新。
《梦中家园》由沪上具有30年历史的七一艺社排练演出,并由社长沈慧琴担纲主演,上海的6位沪剧名家陈瑜、汪华忠、徐伯涛、刘银发、赵慧芳、王姗妹倾情加盟,“新老娘舅”柏万青也在其中扮演街道主任角色,全剧突破沪剧“西装旗袍戏”的题材束缚,瞄准上海进入老龄化遇到的突出问题,生动演绎出当今社会爱老养老的民生难题和应对成效,刻画了一群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送温暖,探索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作为者,堪称一出题材独特、舞美新颖、故事情节感人、演唱流派纷呈的沪剧原创大戏。近千名观众挤满剧场,真切地被剧中人物胸怀理想、奉献养老事业的崇高精神所感染,称赞这出沪剧大戏“接地气,有看头”,“满台老年人,胜过青春梦”。
《梦中家园》的首演成功,既是今年市民文化节的一个创新,也是沪剧原创戏的一个突破。沪剧作为申城市民喜爱的戏曲样式,在上海拥有无数的喜爱者,但是近年来的演出,几乎没有创新的剧目,更没有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戏份,一直在过去传统曲目中徘徊,始终没有走出“民国西装旗袍戏”的藩篱,因此沪上观众一直期盼能有反映现实生活,紧贴当下实际的新戏出现。去年宝山沪剧团创作的《挑山女人》一举成功,在上海和长三角连演200多场,就是靠题材和真情取胜,因为贴近现实生活,选取当代市民身边发生的故事,演绎传统孝道和仁爱精神,所以博得广大沪剧观众的喜爱,接连获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上海戏剧奖。说明沪剧艺术的发展和繁荣,也要与时俱进,突破传统束缚,用新题材新创作,去获取市场,赢得地位和赞叹。
这次《梦中家园》的成功演出,选取上海进入老龄化城市遇到的突出问题,通过闵春兰、闵秋菊姐妹从事养老服务发生的戏剧冲突,反映市民面对老龄化的民生诉求和破解探索,刻画出一群全力为探索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开拓者,表现他们胸怀大爱、尽心尽责、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整场戏突出反映养老服务事业的艰辛,同时又表达春兰为养老奋斗的激越心声,还力邀申城沪剧名家和导演加盟,经过半年多时间精心准备和反复排练,终于成功搬上舞台,赢得观众一致好评,纷纷赞叹申城有了一部沪剧新戏。
细观《梦中家园》的演出,除了题材独特和情节发展紧扣人心,有鲜明的价值观,传递社会的正能量,全戏还着力在唱段提速、情节发展、引入其它戏曲长处,采用现代舞美和实景穿插等方面,进行创新和突破,而邀请沪剧名家参与、尤其是邀请沪上特有人气的“新老娘舅”柏万青参与其中,也为该剧添彩加分不少,由此赢得人们对沪剧新戏的刮目相看,演出现场掌声高潮迭起、长时间不断,演出后观众久久不肯离去,说明沪剧作为一门传统的戏曲样式,必须跟上时代节拍,用更加贴近市民生活,努力追求艺术突破的精神,才能持续发展,不断进步,去赢得观众,同时赢得自己地位和市场份额。
《梦中家园》由沪上民间艺术团体的七一艺社演出,采取机构投入、专业推动、政府支持的模式运作。演出邀请上海戏曲专家观看和进行评点研讨,根据专家意见和观众反映,更加精雕细刻剧目,聚焦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力求做细唱活,艺术化提升,然后到全市各社区进行巡演,为传承上海沪剧艺术,推进养老服务事业贡献力量。由此联想到,采用这种模式和创新机制传承沪剧艺术,非常值得申城各区县的沪剧机构和艺术院团学习借鉴,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和民间力量,吸取营养和创作素材,抓取最贴近生活和市民关心的题材,创作崭新样式的戏曲新作,推动传统戏曲的创新发展。期望上海的戏曲舞台,能够涌现更多象《挑山女人》《梦中家园》这样的新戏新作,丰富上海市民的文艺生活,激发市民潜在的正能量和梦想憧憬,以此弘扬时代的新风尚,贡献戏曲作品的文化力量,增强海纳百川城市的软实力。
转摘东方网 王洪
作者: 叮铛铃 时间: 2014-10-12 20:00
谢谢老师上传!





作者: 中原老娘舅 时间: 2014-10-12 20:16







当代企业家典范,对沪剧事业奉献至上,志在必得!令人敬!
作者: 山清水秀366 时间: 2014-10-12 20:39


衷心祝贺《梦中家园》成功演出!!!


作者: 留玉米 时间: 2014-10-12 22:29
谢谢上传 祝贺 




作者: zxhanmimi 时间: 2014-10-12 22:40
(, 下载次数: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