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幕后故事:茅善玉——穿宝蓝旗袍亚信峰会唱“燕燕做媒”
[打印本页]
作者:
sopsun
时间:
2014-6-4 12:29
标题:
幕后故事:茅善玉——穿宝蓝旗袍亚信峰会唱“燕燕做媒”
本帖最后由 sopsun 于 2014-6-4 12:57 编辑
(, 下载次数: 5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据上海沪剧院官方6月4日报道:虽然茅善玉和马晓辉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合作演出的经验,此次再次联手登台表演,可谓轻车熟路,但为了演出呈现最佳现场效果,两人还是反复练习,反复打磨。演出当天,生怕误点,茅善玉早上6点就起床了,可是接送演出人员的司机一直到7点还没出现,等得茅善玉有些焦急。所幸,司机不仅及时赶到,一路交通顺畅, 8点前就到了豫园。
http://video1.kksmg.com/experience/bootstrap.swf?publisherId=88000&playerId=76071766572662785&apiDomain=apivideo.kankanews.com&xmlid=vxml/2014-05-21/0014805917
“燕燕也许太鲁莽,有话对侬婶婶讲……”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曾经多次演绎沪剧 《罗汉钱》的这一经典片段,在上海家喻户晓。
(, 下载次数: 5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邀请出席亚信上海峰会的部分国家领导人夫人在豫园共同观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文艺演出,欣赏了少儿歌舞、京剧、昆曲、沪剧、太极拳、书法、剪纸艺术,其中,就有茅善玉和二胡演奏家马晓辉用新颖的跨界合作方式表演的这段轻快的紫竹调。
浓郁的特色,让夫人们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茅善玉对这次表演也感到很满意。在全身心投入演出后,经过短短半天休整,茅善玉又精神抖擞出现在了上海沪剧院院长办公室。忙里偷闲,她与记者聊起了那场演出的幕后故事。
豫园的那场演出时间不长,但又要展现中国文化的特色、反映上海的文艺状态,所以节目经过了精挑细选,每一个节目都是精粹。早在今年三、四月,茅善玉就接到通知,为展示沪剧这个上海特色剧种表演一个节目。
“前面有昆曲、京剧,很古典、优雅,到了沪剧表演,是不是可以融进现代节奏?”虽然参加重要演出,对茅善玉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但这次表演,非比寻常,茅善玉在思索,想让这一艺术有最佳呈现。
去年春节前夕,上海艺术家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了一场 “魅力东方”慰问华人华侨的演出。在去欧洲的机场上,茅善玉与马晓辉第一次起意合作沪剧名段 《燕燕做媒》,这首紫竹调传唱广,影响大,旋律优美,欢快流畅,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 “那一次在金色大厅,我们只是稍微走了一下台就正式演出了。”茅善玉道。沪剧的乐器伴奏主角本来就是二胡,虽是跨界,两种表演艺术又算得上是同宗同源,两位艺术家在舞台上又有交流交融,所以这一算得上是即兴的表演给全场观众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演出成功后,茅善玉和马晓辉进一步进行艺术加工,此后,两人在上海白玉兰奖颁奖演出上又有精彩演绎。这段沪剧很江南,又现代,既活泼,又优雅,再配上中国传统民乐二胡的演奏,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很有新意,所以成为这次豫园演出的不二之选。
虽然茅善玉和马晓辉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合作演出的经验,此次再次联手登台表演,可谓轻车熟路,但为了演出呈现最佳现场效果,两人还是反复练习,反复打磨。演出当天,生怕误点,茅善玉早上6点就起床了,可是接送演出人员的司机一直到7点还没出现,等得茅善玉有些焦急。所幸,司机不仅及时赶到,一路交通顺畅, 8点前就到了豫园。
豫园的演出场地,是庭院中素有 “江南第一台”之称的古戏台。
为了让演出呈现更好的视觉效果,茅善玉在演出服装的选择上费尽心思。起初,她打算选择一套有白色亮片的旗袍,但考虑到豫园的古戏台色调暗沉,如果穿着白色,反差虽大但可能略显单调,同台演出的马晓辉也是白色系的演出服,两人可能出现“撞色”。如果选择大红大绿,虽然色泽鲜明,但容易落入俗套。茅善玉还曾想用明黄色,但是古戏台有金色镶嵌,幕帘也是黄色的,所以也被她否决了。所幸的是,她最终在茂名南路上的店铺“蔓楼蘭”,找到了一件非常合她心意的旗袍。
茅善玉用手机给记者展示了当天演出的照片,茅善玉身上的这件旗袍颜色是宝蓝色的。宝蓝色不仅亮丽,而且高雅,不失稳重。考虑到豫园的古戏台是深色调的,宝蓝色的旗袍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避免沉闷。在这件宝蓝色的旗袍正面,还印有代表中国元素的牡丹花和蝴蝶的图案。牡丹是中国的国花,蝴蝶采蜜有很好的寓意,两者结合,很中国。
在蔓楼兰,这件旗袍共有大、中、小三款,虽然不是量身定做,但中号旗袍和茅善玉的身型恰好非常相符。由于这件旗袍是出样的样品,茅善玉再三叮嘱店员千万不能把这件样品卖掉,否则演出服装就要落空了。店家非常支持,一直为茅善玉保留到演出前。
茅善玉,是院长,承担着许多行政工作,但她从未离开艺术舞台,最近在逸夫舞台上演的沪剧《敦煌女儿》,就有茅善玉的演出。为了更好地把握 “敦煌女儿”樊锦诗的精神,茅善玉率队曾两次到大西北实地体验。樊锦诗,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女人,在大西北坚守了半个多世纪,那种把一生奉献给敦煌的大无畏精神和远超常人的思想境界,在当代显得难能可贵。 “这不就是中国梦吗?”茅善玉感叹。
环人民广场演艺圈,剧场云集,也经常可见茅善玉活跃的身影。黄浦区这块区域,她非常熟悉。她的早期作品电视剧 《牛仔女》就是在外滩取的景。
“那时候外滩情人墙,情侣一对紧挨一对,霓虹灯倒很少,背景昏暗,我们只能对着仅有的几处霓虹灯 ‘穷作文章’。看今天,外滩的变化真是天翻地覆,也是上海改革开放进程的缩影。”
作者:
沈勤
时间:
2014-6-4 13:29
这段沪剧很江南又现代既活泼又优雅! 赞!
作者:
留玉米
时间:
2014-6-4 13:41
谢谢老师上传精彩报道
作者:
薄薄
时间:
2014-6-4 13:47
谢谢老师上传
作者:
知足常乐
时间:
2014-6-4 14:04
谢谢老师精彩报道
作者:
lujunwen
时间:
2014-6-4 14:23
谢谢老师上传!
作者:
龚山荣
时间:
2014-6-4 15:18
谢谢上传!
作者:
黄成林
时间:
2014-6-4 16:46
蛮好的。
作者:
zxhanmimi
时间:
2014-6-4 16:47
谢谢老师上传!]
作者:
123scz
时间:
2014-6-4 17:01
谢谢老师上传!
作者:
叮铛铃
时间:
2014-6-4 17:42
谢谢老师的精彩报道!
作者:
山清水秀366
时间:
2014-6-4 20:36
燕燕做媒这段唱腔百听不腻,广泛流传于民间,集现代,活泼,优雅于一体。为沪剧争光!!
作者:
xiangsheng1947
时间:
2014-6-4 21:46
紫竹调很江南,茅善玉很靓丽,演唱得很活泼,很现代,很优雅,孙老师的报道很及时,很精彩!
作者:
芸倩
时间:
2014-6-4 22:16
赞!
作者:
芸倩
时间:
2014-6-4 22:18
谢谢孙老师的精彩报道!
作者:
yulaoweng
时间:
2014-6-4 23:20
谢谢老师上传精彩报道!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