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日出》编、唱、做、演的赏析 [打印本页]

作者: 黄英绮    时间: 2013-12-31 20:52
标题: 《日出》编、唱、做、演的赏析
       29日晚,沪剧跨年系列演出活动的第三场—《日出》在天蟾逸夫舞台上演。此剧根据曹禺先生同名话剧和同名沪剧改编,汇聚了沪剧院众多中青年优秀演员,为观众奉献了一台好戏。下面就《日出》的编、唱、做、演等方面作一赏析。
      全剧基本沿用了二景四幕的框架,充分利用陈白露套房这一特定场景,通过各色人物的过场表现,勾勒出一幅上世纪三十年代尔虞我诈、醉生梦死的上流社会与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社会贫民阶层的众生相,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同时通过删减情节,将全剧的时间缩短至160分钟左右,增加了可看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结尾的处理,一改过去门外方达生急促敲门,陈白露服药后无力起身,最后卧榻而死的结局,采用陈白露服药后卧榻昏迷,方达生并未察觉为她盖上毛毯,告别而去,此时窗外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劳动号子声声入耳,这样的处理寓意更深。陈白露、小东西及黄省三以死作抗争,揭露和控诉了社会的黑暗,更激发了方达生们追求自由、光明、幸福新生活的决心。在唱腔设计方面,除了保留少量经典唱段(句)如“围巾上留余温”外,改编者都对唱词或曲调作了修改,如对“望镜中”唱段,最后以高调唱出“倒不如在长眠之中去觅梦幻”一句,较好地表现了陈白露此刻激愤而又无奈的心情。全剧还巧妙地运用了围巾、小说等道具作为故事情节的串联与连接,以“日出”的诗句来点明和升华主题,使得剧情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至于演员的表现,可以“努力”二字来概括:程臻和朱俭的表演日趋成熟与稳定,配合默契;吕贤丽李建华夫妇在剧中也有不错的表演;特别是饰演小东西的王祎雯,她充满激情的演唱博得了全场掌声;还有饰演小顺子的吴争光,为角色自毁形象,九十度弯腰在台上表演,体现出演员的敬业精神!
      在整场演出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足:如原版一开场,王福升有一段唱,点明陈白露非贵妇人非名门贵千金的交际花身份,将她挥金如土,债台高筑的糜烂生活作形象表露,也为后面方达生向她求婚时,她的一句“你有多少钞票?”“你养得活我吗?”埋下了伏笔,而这次将这段唱改编后放到了第二幕中,相比之下原版的艺术表现更胜一筹;其次对有些唱腔的改编,如“窗棂一片白茫茫”基本颠覆了原唱,听来使人很不习惯,这也说明沪剧唱腔正处于一个转型期,老的流派需要传承发展,而新的流派唱腔尚未被观众所接受,所以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再次就是要注意舞台上的细节,如此剧表现的是银行经理、高级职员和地痞流氓、妓女等人物,看到他(她)们在舞台上吞云吐雾,很不是个滋味。如果是剧情需要,完全可以用道具或形体来表现。文艺作品应该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发挥倡导引领作用,为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也为了观众、为了演员自身的健康,请掐灭台上的烟头吧!还有就是演出期间莫名其妙地被安排了十五分钟休息,以至于演到第四幕间,有些路远的观众为赶末班交通而不得不遗憾离场,影响了对全剧完整地欣赏。
      上海沪剧院在庆祝建团六十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利用沪剧的曹禺情结,推出了《雷雨》、《瑞珏》、《日出》这三部经典作品作为庆典演出剧目,精神可嘉,值得赞赏。相信经过一代又一代沪剧人的薪火传承,不懈努力,会为观众奉献出更多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好作品,沪剧这朵上海本土乡音的艺术奇葩,也一定会根深叶茂,结出累累硕果。

(, 下载次数: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