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小荷才露尖尖角—青春版《大雷雨》观后感 [打印本页]
作者: 黄英绮 时间: 2013-11-28 22:30
标题: 小荷才露尖尖角—青春版《大雷雨》观后感
昨天晚上,天蟾逸夫舞台人头攒动,上海沪剧院青年团以全部A角的最强阵容上演了传统老戏《大雷雨》。纵观演出过程,小演员们以清新亮丽的扮相、中规中矩的唱演,较好地诠释了“封建礼教害死人”的主题,给人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观众中“真不容易”、“唱得蛮灵格”的赞叹声不绝于耳。看完演出,我感触颇多:
一、这批小演员经过戏校的正规学习,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过了语言关。想当初,人们对90后特别是新上海人唱沪剧心存疑虑,然而昨天的演出,无论是演唱还是念白,都是地地道道的原汁原味的沪剧味,少有地方乡音的参杂,这充分反映了青年演员学戏所付出的艰辛、带教老师的悉心培养以及老演员无私的传帮带。语言的纯正,也为这批演员今后的成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青年演员在人物塑造上也有了可喜的进步,舞台表现可圈可点:刘若兰的扮演者洪豆豆,是昨天的一大亮点,她唱做俱佳,尤其在感情的投入上,这在演员谢幕时还难掩悲愤之情可见一斑;马惠卿的扮演者王森,较好地把握了人物懦弱、委曲求全的性格特征,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从阿必大演到马母的朱麟飞,虽在外型上略显年轻,但表演成熟,演唱老到;戏份不多的芸香扮演者钱莹,演来也是玲珑可爱,多次获得满堂喝彩。总之,这批青年演员虽显稚嫩,但已在舞台上显山露水,赢得了观众。
三、演出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在唱腔方面漏了两句(已有网友撰文指出了),另外在个别唱词中咬字不准,如将病入膏肓(huang)唱成了(mang)、将五(wu)唱成了(en)、将水(shui)唱成了(shi)等等;其次,是在第三场中字幕一度熄灭,老观众因为对剧情太熟悉了,尚能忍受,但邻座的两位年轻观众则不知所云,口出微词,影响了艺术欣赏的情绪;再次,是当天的乐队定音似乎降低了曲调,影响了演员特别是女演员的发挥,高音不亮而低音则不美,听着很不舒服,即使如此,个别男演员还是唱破了高音,这也说明青年演员的基本功尚需进一步的锤炼。
尽管存在不足,但瑕不掩瑜,并不影响演出的成功,这可以从全场观众报以数十次的掌声、演员三次集体谢幕中得到答案。在这些青年演员身上,我们看到了沪剧振兴、发展的希望和明天,百年沪剧,传承有人!
(, 下载次数: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