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庆幸后继有了人”——欢庆青年团演出全剧《红灯记》
[打印本页]
作者:
骏良
时间:
2013-9-10 12:28
标题:
“庆幸后继有了人”——欢庆青年团演出全剧《红灯记》
“庆幸后继有了人”
今年是原爱华沪剧团演出《红灯记》五十周年。以后这么好的经典作品一直在传承演出,但大部分演的是折子戏——“刑场”一折,专业演,业余也在演。但完整地演全剧确是不多。七十年代初,爱华在“延安剧场”(后恢复了原名“共舞台”)演过根据京剧本的全剧。自1973年1月与原人民沪剧团合并成上海沪剧团(后升格为上海沪剧院)后,一直没演过全剧。直至2004年为纪念抗战胜利而演了全剧。排出了坚强的阵容:钱思剑、茅善玉、马莉莉、王明道等。演出得到了好评,可惜没演几场就悄无声息了。
以后上海沪剧院一直没演出过。直到2006届戏校的学生实习和正式演出,才由丁叶波、王祎雯、朱麟飞等演过几次“刑场”一折。
青年演员们的演出虽然稚嫩一些,但广大沪剧观众看到了沪剧的希望,看到了《红灯记》的希望。但大家有个心愿:是不是可以让他们演全剧?
沪剧院的领导审时度势,在庆祝上海沪剧院建院六十周年的大活动中,安排了青年团演出《红灯记》全剧。执导的还是原来的著名导演王育。在今年的特高温的情况下排练了全剧。主要演员基本上是演折子戏的原班人马丁叶波、王祎雯、朱麟飞等,不过增加了B组演员。
这次演出,时间上略作压缩,导演思路开阔,主线不变,经典唱段保留,增加了好多亮点。应该说是很有看头的。
演李玉和的丁叶波,他在戏校时就喜欢袁滨忠的唱腔,后来又多次演过袁的《苗家儿女》中的“话别”。他平时一直在钻研袁的唱腔特色,抽空就听袁的录音,有机会就虚心向人请教,已有一定的袁派艺术积淀。笔者在剧场后台曾看到青年团在演《大雷雨》时,他当天没有演出任务,可就一个人在角落里套上铁链、脚镣,口中念念有词,默默琢磨李玉和在受刑后出场时的形体动作和唱腔。
这次演出,他把袁的装饰音唱得比较到位,动作上下也了不少苦功。 他演李玉和形象上瘦了一点,陈瑜老师建议他内穿“胖袄”来弥补不足。王祎雯、朱麟飞等演员也十分卖力,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突破。
全剧《红灯记》在九月十二日要亮相了,观众们拭目以待。我们几个好友、铁杆沪剧迷已经买了票,急切地盼望看演出。
我们预祝青年团演出圆满成功!“经典红灯有人传,庆幸后继有了人。”
作者:
淼淼
时间:
2013-9-10 17:05
作者:
lee1126
时间:
2013-9-10 17:07
作者:
中原老娘舅
时间:
2013-9-10 19:47
众友期待演出成功!新人辈出!红灯记照亮全城!
作者:
娄江沙子
时间:
2013-9-10 19:59
作者:
mjf
时间:
2013-9-10 20:13
作者:
zhangyg
时间:
2013-9-10 20:20
作者:
鸣鸣
时间:
2013-9-10 20:23
我已买好票啦!
作者:
lujunwen
时间:
2013-9-11 09:29
作者:
文派传人
时间:
2013-9-11 11:33
作者:
上海沪哥
时间:
2013-9-11 17:41
作者:
爱的使者
时间:
2013-9-15 19:30
顶顶顶
作者:
薄薄
时间:
2013-9-17 16:45
作者:
寒舒
时间:
2013-9-21 10:25
作者:
hj075404
时间:
2013-9-22 17:51
作者:
叮铛铃
时间:
2013-11-1 08:16
赞赞赞!
作者:
gonghs
时间:
2013-11-1 09:20
刚在七彩戏剧频道看了。演得不错!小李玉和的袁派有点味道。奶奶、铁梅也可圈可点。小鸠山唱演也很传神,就是动作太大太快,显得不够老气。
作者:
叶子
时间:
2013-11-1 21:20
朱麟飞演李奶奶的有些唱段与凌爱珍唱的录音根本不一样,这是不是爱华的版本?以前马莉莉演的也说是爱华版本,也与凌爱珍唱的不一样。
作者:
沪梦缘
时间:
2013-11-16 10:09
谢谢上传
作者:
叮铛铃
时间:
2013-11-16 20:31
赞,赞,赞!
作者:
中原老娘舅
时间:
2013-12-3 18:38
青年版:红灯记!真捧!我为现在年青沪剧演员拷贝不走样叫好!沪剧光明无限!后继有人,未来属于年青一代!
作者:
又见蔷薇开
时间:
2013-12-3 20:08
丁叶波和朱麟飞两个小囡确实不错滴
作者:
桑妲
时间:
2013-12-4 10:52
赞!赞!赞!赞!赞!赞!上海的沪剧后继有人来
作者:
芸倩
时间:
2014-2-5 13:06
期待!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