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增加演出是培养演员培养观众振兴戏曲的关键 [打印本页]

作者: gonghs    时间: 2013-6-23 19:27
标题: 增加演出是培养演员培养观众振兴戏曲的关键
  日前,越剧九代同台在沪演出《舞台姐妹情》,CCTV热播纪录片《京剧》、《曲艺辙痕》意义重大。其内涵很深,可从多角度解读,但归纳到一点,即:要传承发展戏曲必须培养演员和观众。
  培养演员即出人出戏走新路。培养观众即在保持的基础上求发展。这是两个大课题,沪剧界问题更多,我愿先谈演出场次问题。
  目前专业沪剧团体在沪演出不多,外地更少。以前一年演几百场是常事,剧目多,排练多,演出多,创新多。造就了好演员,争取了观众群,扩大了影响力。现在呢,相反,上述的“多”全变成了“少”,演戏少看戏少,结果是演员观众双流失,沪剧别说振兴,活命都难!
  当下的困难是卖座少,成本高(工资、服装、道具、布景、场租等),难以维持,甚至一演就赔。于是就少演,不演,于是就出不了好戏、好演员,争取不到观众,路越走越窄。
  看来增加演出极为关键。有无可能?有!
  1.调动演员,本来僧多粥少,何况还有青年演员。2.剧目不光是高成本的大戏,也有机动灵活低成本的小戏、摺子戏和小乐队伴奏的演唱节目。3.不光在上海大剧场演,要去社区、郊区、外地跑码头,唱“堂会”(应单位企业等邀)。4加演日场,便利老年、郊区观众。5。排青年爱看的戏,上电视,下学校巡演宣讲。6.放下身段架子下基层,名演员轮流参演,撑台面,带徒弟。
  如能如此,就是对振兴沪剧做了点实事,空谈何益?
  沪剧迷热情不亜于越剧京剧迷,也不亜于中国男足迷,但他们在日益老龄化!别令他们绝望,后继无人啊!    ghs 2013-6-23

作者: 婉君    时间: 2013-6-23 20:27

作者: 娄江沙子    时间: 2013-6-23 20:41

作者: 邵国鑫    时间: 2013-6-24 07:27

言之有理,要下基层下农村放下身价,多演才能提高收入,多演才能提高演技。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13-6-24 08:58
本帖最后由 chen9001 于 2013-6-24 09:02 编辑

本来,几年前中央搞的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就是想改变"大包大揽"的做法,寻找一个"新的活法".
结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上海为例,该转制的,除了"上滑"变成了"上海滑稽剧团股份有限公司"(名称实在有点"不二不三",真的很"滑稽"),其他......
楼主的建议都有一定道理,拿沪剧来说,其实三个院团或多或少都在这么做,有的团为了减少日常开支与演出成本,甚至舍弃了现场乐队而放伴奏CD(我是持反对意见的,当演出场次少的话,做伴奏碟片的平均使用成本高于使用现场丝竹乐队的成本,几年前某"滑稽工作室"有过先例),这样做对演员的演唱带来很大难度(基本调,以及快板慢唱,紧拉散唱,三角板,沪书调等等自由节奏型的曲调势必要被大量"规避"),所以这不是一个解决"生存问题"的根本办法.
我建议,有关部门牵个头,让专业院团放下点"身段",向民营剧团取取经:他们的"小日子"是怎么过的?他们的"困难期"是怎么熬过来的?可能从中会受到不少启发呐!
作者: 龚山荣    时间: 2013-6-24 10:04

作者: lujunwen    时间: 2013-6-24 10:35

作者: zhfzhf678    时间: 2013-6-26 11:09

作者: 芸倩    时间: 2013-6-29 15:39

作者: 仙人球    时间: 2013-6-30 18:19

作者: xiangsheng1947    时间: 2013-6-30 18:51
言之有理!
作者: 岛夫    时间: 2013-6-30 19:57
改制后更旱涝保收,哪有什么进取心!
作者: 戏水    时间: 2013-6-30 20:07
专业该放下身段的时候了
作者: mgh1008    时间: 2013-6-30 20:07

作者: 叶子    时间: 2013-7-1 15:25
chen9001 发表于 2013-6-24 08:58
本来,几年前中央搞的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就是想改变"大包大揽"的做法,寻找一个"新的活法".
结果,"上有政策,下 ...

茅院长根本放不下身段,有政府补贴,是一等公民,去费什么神?
我也反对甩掉乐队用伴奏带,一给演员演唱带来难度,二是观众既然进了剧场却又缺乏丝竹声的现场感,三会导致今后戏曲乐队的衰败。
作者: gonghs    时间: 2013-7-1 17:14
回复 叶子 的帖子

宝山团用伴奏带也是出于无奈,要体谅他们的困难,相信他们壮大发展后会有乐队的,沪剧院的乐队太豪华了,要是有空,应该支援宝山团,
作者: mjf    时间: 2013-7-1 19:37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