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给所有袁派小生一个愿想
[打印本页]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3-3-12 23:26
标题:
给所有袁派小生一个愿想
现在,十生九王的局面早已形成。
可是,袁派偏偏还是在崛起。
毕竟袁派和解派邵派不同,更其富有青春气息。
这也缘于其创始人正当舞台青春期,最是橙黄桔绿时。
袁滨忠先生的好戏多多。
并不是就那一部后来成为京剧样板戏前身的红灯记。
拙作《海上申曲》就尽可能地列举代表作。
除开少奶奶的扇子,还有许多大戏可以搬演。
最近,绝迹舞台五十年的北地王全本已经由郑国凤再现。
那么,让我们再来点数一下袁派代表作。
尤其是原爱华好些元老还健在,也别是韩派教主韩玉敏老前辈足可以亲自指点。
跟样板戏中有些戏不便不适宜再演一样——比如海港龙江颂甚至于磐石湾——可以说千万不要忘记就不合适再现舞台。
那个年月连小业主的丈母娘都被批判了。
袁派不算李玉和和少奶奶,还有可以整理再现沪剧舞台的我可以举出三个文本。
他们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作品。
一,革命题材——桃李颂。
陶国祥这个人物真实可敬。我特别喜欢其中好几段唱。
二,团圆之后——改名父子恨,请确认。
那个古装戏实在比胡锦初借妻更加有意义。
三,传统戏——拔兰花
不知道为什么锡剧沪剧共有的传统,现在连的唱段都不太在沪剧舞台甚至于沙龙听到。
锡剧却是常有,还有小朋友的参赛唱段——出线得奖。
特别期待钱思剑,赶快趁扮相足够年轻的时候来上几部袁派大戏复排。
猜想中的碍处是这些都是以生角为第一主人公,还有难找像韩玉敏这样的半音4特定唱腔。
另外,还特别寄希望于黄爱忠。
他已经在长宁出演绝对第一主人公杨乃武,那么出演陶国祥施佾生蔡旭斋应该没有问题。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13-3-13 11:23
甬剧(宁波滩簧)<拔兰花>,也是该剧种的传统保留剧目.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13-3-13 11:32
"陶国祥"的生活原型是交通大学的学生穆汉祥烈士
"交大"华山路本部有纪念碑.
我所工作的学校的学生"18岁成人仪式"有次就是在那里举行的.
作者:
娄江沙子
时间:
2013-3-13 12:59
作者:
tsh328
时间:
2013-3-13 23:02
非常好的建议,这是众多袁派戏迷的念想!
作者:
weiminshi
时间:
2013-3-14 14:45
支持楼主的提法,繁荣兴旺沪剧,袁派是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支。希望有袁派代表作重现舞台。
作者:
沈杏娣
时间:
2013-3-14 15:31
喜欢听袁派唱腔,但几乎没看过袁派的戏,赞同楼主的提议,希望能看到这几部大戏上演。
作者:
香山雅仕
时间:
2013-3-14 15:40
非常赞同!
作者:
mjf
时间:
2013-3-14 16:25
作者:
tsh328
时间:
2013-3-14 23:57
传承袁派唱腔,上海沪剧院应承担重任,—则,原爱华沪剧团是合併入上海沪剧院的,二则,袁派传承第—人钱思剑是丁院长从崇明沪剧团特招来的,也就是说,传承袁派与丁派、石派、邵派、解派一样,都是上海沪剧院义不容辞的责职,除了继承发扬袁先生原有佳作外,更应为钱思剑量身定做新剧目,当年的爱华凌爱珍老师就是这样做的。
作者:
hjm
时间:
2013-3-15 10:19
实际上上海沪剧院也为钱思剑量身定做了新剧目,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十六铺人家”和“军礼‘的视频,尤其是”军礼“,吴斌老师完全是按袁、韩派为钱思剑和王丽君设计的唱腔,十分优美动听。
作者:
tsh328
时间:
2013-3-15 23:15
《军礼》看过,《十六铺人家》未看,《军礼》还应该打磨和宣传,剧情有前紧后松、虎头蛇尾之嫌,(夲人观点不一定对),唱腔是很优美,本人对袁派唱腔一直情有独钟,60年代,我和许多中学生一样,是袁先生的“铁杆粉丝”,谢谢各位老师对沪剧,尤其对袁派艺术的关爱和努力!向您们学习!看过楼主写的剧夲,为何不用“袁滨忠”等老艺术家真名?实际上袁滨忠先生的传奇人生都是真实的故事,也许用真名更易让戏迷接受。
作者:
tsh328
时间:
2013-3-16 22:25
谢谢!
作者:
上官凡岑
时间:
2013-4-4 11:53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