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看上海沪剧院新戏《敦煌女儿》,象歌舞穿越剧。 [打印本页]

作者: tsh328    时间: 2013-1-3 14:33
标题: 看上海沪剧院新戏《敦煌女儿》,象歌舞穿越剧。
《敦煌女儿》试演结束,茅茅演得很辛苦,别具匠心,大胆创新,精神可嘉!只是剧场内不时传来观众喊声:“好唱唻,那能还勿唱啦!”可见观众喜欢沪剧优美动听的唱腔,老戏迷肯定不希望沪剧变成沪语歌舞剧。
作者: easonfeng    时间: 2013-1-3 15:31
我觉得这是好戏。假以时日会成为经典好戏的。这样的形式,可能有一部分老观众不一定非常认可,但是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沪剧能长久发展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途径。更何况,唱段也真不少!
作者: 仙人球    时间: 2013-1-3 16:53

楼主说的有理。
作者: tsh328    时间: 2013-1-3 17:28
《敦煌女儿》是试演,应肯定茅茅的勇于改革创新和探索精神,但是,沪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改也不能脱离沪剧原汁原味的应该传承下去的优美唱腔特色,“唱腔”没有了,就不一定是沪剧了,你加上舞蹈,甚至夹杂普通话,未尝不可,但不能喧宾特主,失去了众多老戏迷的沪剧,也许就不是沪剧,可以归入滑稽戏了。
作者: easonfeng    时间: 2013-1-3 18:26
tsh328 发表于 2013-1-3 17:28
《敦煌女儿》是试演,应肯定茅茅的勇于改革创新和探索精神,但是,沪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改也不 ...

滑稽戏之类的说法真的有失偏颇。整台戏看完了,您有这感觉么?沪剧要发展,需要继承也需要创新和发展。我并不全盘肯定某些做法,甚至也有反感。但至少这出戏来说,我觉得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作者: tsh328    时间: 2013-1-3 18:43
回复 easonfeng 的帖子

“滑稽戏”是灰谐的提法,原意是觉得有些不伦不类,尤其土豆网播出的《敦煌女儿》片断视屏和谢幕,不注明上海沪剧院新戏,几乎不相信这是沪剧,夲想将这段视频转帖过来,因我的“级别”不够格,只好发帖与戏迷朋友交流,夲人拙见有失偏颇,望指正!本人不会唱沪剧,只是沪剧爱好者,连“戏迷”都不够格,见笑了!
作者: easonfeng    时间: 2013-1-3 18:57
tsh328 发表于 2013-1-3 18:43
回复 easonfeng 的帖子

“滑稽戏”是灰谐的提法,原意是觉得有些不伦不类,尤其土豆网播出的《敦煌女儿》 ...

如果你还没看过这戏的话,我觉得应该谨慎下判断。我上剧场看过了。我觉得第一稿蛮好的。视频贴过来不需要什么等级,可能只是你还不会操作。
作者: tsh328    时间: 2013-1-3 19:20
回复 easonfeng 的帖子

感谢赐教!上沪剧网的时间很短,向你学习!我主要在QQ微博,老人嘛,欣赏的是沪剧的唱腔、吴浓细语,上海的声音,上海沪剧院的交响音乐演唱会,《家》、《石榴裙下》等就改革得勿错。想当初袁滨忠先生的戏迷都是中学生,我是爱华沪剧团的铁杆“粉絲”,经典,首先要有广为传唱、脍炙人口的唱段,靠歌舞穿越恐怕很难。
作者: easonfeng    时间: 2013-1-3 20:06
tsh328 发表于 2013-1-3 19:20
回复 easonfeng 的帖子

感谢赐教!上沪剧网的时间很短,向你学习!我主要在QQ微博,老人嘛,欣赏的是沪剧 ...

可能因为你只看到了网上的那一段东西,你觉得全是那些玩意,其实也不尽然。这戏还要改,您可以看以后完善点的版本。
作者: frankwyj    时间: 2013-1-8 10:24
“创新”果然重要,“根本”不能丢。我还没有看到演出,但欣赏楼上二位的提议,只有不断的实践、总结、辩论才有进步,沪剧才有希望。
   
作者: spring    时间: 2013-1-8 11:29
这出戏我去看过的,总体不错的,沪剧院大胆创新,加入了歌舞,使整台戏很唯美。只是大段的唱腔少了点,那我想这只是初稿,以后一定会完善的。
作者: 叮铛铃    时间: 2013-1-8 13:45

作者: 番茄太阳    时间: 2013-1-10 13:07

作者: 郑雨馨    时间: 2013-2-28 12:08

作者: 婉君    时间: 2013-3-1 10:14

作者: 映春成林    时间: 2013-3-1 19:47
这本戏简直是歌话剧.那里是沪剧呀.不明白是谁作的曲.那位高人编的剧.离沪剧太远了.谁讲好.那真是高水平.高欣尝了.我水平甚低体味不出这是沪剧.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3-3-4 04:23
总有一天会看到全剧。
作者: tsh328    时间: 2013-3-5 00:23
《七彩戏剧》频道已播出了全剧,遗憾的是沪剧味道很“清淡”,称沪语歌剧较贴切,也许本人是老了,跟不上沪剧改革之新潮,但是,长宁和宝山沪剧团的获奖新戏都保留了浓郁的沪剧味道,即使《红叶魂》这样的反腐正剧,都以大段赋子板感人肺腑,没有以歌舞、舞美哗众取宠。衷心希望《敦皇女儿》能打磨成有沪剧味道,有优美唱腔的好戏,历史上有哪一部沪剧靠舞美、歌舞流传的?
作者: 上官凡岑    时间: 2013-4-4 12:03

作者: 永世爱华    时间: 2013-4-4 18:36

作者: 娄江沙子    时间: 2013-4-5 19:13
这个戏网上只看了一个开头,就有了不想再看下去的念头,想硬着头皮看,还是不行……
作者: 上官凡岑    时间: 2013-4-11 21:51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