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流派不是自封的 [打印本页]

作者: tsh328    时间: 2012-12-30 13:02
标题: 流派不是自封的
本帖最后由 剑鸣视点 于 2013-1-2 00:26 编辑

             沪剧院已“授予”院长“茅派”唱腔创始人了,以前只知道沪剧界有:王派、杨派、丁派、解派、石派、邵派、袁派、春派…,甚至顾月珍、凌爱珍、汪秀英、小筱月珍、韩玉敏等老艺术家还未能获得某派头銜,太不可思议了,流派是怎样形成的?总不是自封的吧!
作者: cbl625    时间: 2012-12-30 18:01
是否能介绍一下茅派的特色啊,也好让大家来评判.
作者: 上官凡岑    时间: 2012-12-30 20:48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12-30 23:36
本帖最后由 blogfeiyunpu 于 2012-12-30 23:45 编辑

看来精神追求成修正果了。

长宁能够批准一个新流派,上沪再确认一个新流派---谁敢说沪剧不兴旺发达呢。

看看所有除开沪剧之外的古老的年轻的剧种,有哪一个剧种改革开放后出现新流派的啊,一个出现了再来一个,新流派二次方!

我不禁想唱一句---谁能比得上啊谁能比得上!

这里显然就没有不是沪剧不景气是大环境这样的说法了。

同样的戏曲衰退大环境,即使在上海话于上海市区消退的今天,属于上海本土的剧种沪剧已经诞生了两个新流派,祝贺祝贺热烈祝贺!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12-30 23:56
认真地顶真地纠正一下---

小筱月珍她是正宗的硬黄(上海方言)的地道的刚派入室弟子,优秀的刚派传人。虽然没有开创沪剧新的流派,但是她把刚派艺术相当可贵的流传下来,照样值得非常钦佩。

祝老艺术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作者: 阿杜    时间: 2012-12-31 09:42
笑话。流派的"承认"与否,不是某一级政府和团体"批准"得了的。
作者: tsh328    时间: 2012-12-31 23:31
“茅派”的提法是从上海沪剧院开始的,然后七彩戏剧频道主持人推波助澜,称茅茅为沪剧表演艺术家,沪剧掌门人…,看来唱腔特色已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政治地位,至于群众基础嘛,反正不需要投票的,若要振兴沪剧,前途艰难!以上是夲人一点拙见,望戏迷朋友批评指正。
作者: 山木公    时间: 2013-1-1 11:41
“茅派”的提法,让那些在世的、去世的、功成名就的演员们无颜相对呀。
作者: 娄江沙子    时间: 2013-1-1 14:50
只能说已有腔,成派尚早!

作者: 邵国鑫    时间: 2013-1-1 15:26
我看还是低调点,提法上最多是xxx的唱腔有她自己的特色。为好。
作者: tsh328    时间: 2013-1-1 22:10
既然茅茅能成“茅派”,那么,韩玉敏老师的唱腔特色,群众基础定为“韩派”,不为过吧!当年和袁滨忠先生黄金搭挡,并驾齐驱,定“韩派”未尝不可,韩老师高音清亮,低音委婉悦耳,独树一帜,深得众多戏迷赞赏,若不是“文革”肆虐,老艺术家早就功成名就了。
作者: 双王今易木    时间: 2013-1-2 14:50
阿杜 发表于 2012-12-31 09:42
笑话。流派的"承认"与否,不是某一级政府和团体"批准"得了的。 ...

同感!
作者: 映春成林    时间: 2013-1-2 16:47
茅派:谁封的.大众认可吗?沪剧院是在拍茅屁呀.我们不认可.她的戏根本不碪入耳.戏不像戏.歌不像歌.像什么东西.简直在糟塌沪剧.网友们凭良心讲一声.她唱的是戏吗?他们封她就让历史来证实.
作者: 仙人球    时间: 2013-1-4 11:39
什么“茅派”?!不要冒牌。劝其人还是务实点吧。
作者: yyyywwabc123    时间: 2013-1-4 13:00
茅善玉孙徐春一对金童玉女,是沪剧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人,他们那清纯的嗓音,娓娓动听的唱段,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听了几十年沪剧,现在已将最喜欢听的沪剧定格在他俩的唱段上了,他俩当之无愧是沪剧界的中国好声音,我喜欢听,很享受的。
作者: easonfeng    时间: 2013-1-5 04:25
tsh328 发表于 2013-1-1 22:10
既然茅茅能成“茅派”,那么,韩玉敏老师的唱腔特色,群众基础定为“韩派”,不为过吧!当年和袁滨忠先生黄 ...

韩派是有这个提法的。只是学韩老师韩派的比较少,所以提得少。
作者: 叮铛铃    时间: 2013-1-9 08:36

作者: 番茄太阳    时间: 2013-1-9 08:45
好听的都喜欢,不管你什么派
作者: qingyongqing    时间: 2013-1-9 11:02
本人很赞同眏春成林老师的说法,还有这个是艺术家,那个是艺术家,电视主持人也不要帮到乱起封。
作者: tsh328    时间: 2013-1-9 23:34
1月8日上海沪剧院新版《雷雨》赴北京演出,在主创人员介绍中,已明确地详细介绍了“茅派”的艺术特色,我在人民网、戏曲网看到后,发了帖子,但被剑呜视点删除了,在此不便重复,总之,“茅派”的存在既成事实,我们只是戏迷而已,甚至连发帖的权限能力都非常有限,不象腾讯微博,只要不是反动言论,尽可畅所欲言,沪剧网不行,大概是私营吧?不大了解!
作者: 老施    时间: 2013-1-10 00:13
“茅派”?“冒牌”!
作者: 三好学生    时间: 2013-1-10 12:44
特色是特色,前辈们的特色唱腔果然好听但没被广泛流传,那就不是派。目前的大家唱场子本人仔细观察统计学唱茅善玉的唱段约占大家唱的半数,观众的喜爱程度那就已经从心目中典定了,所以我们的前辈们、老师们:在已经既成事实的问题上,不要再伤肝又伤脾了。这一辈能出一个流派还是要支持的!包容、呵护有个健康的心理是沪剧发展的硬道理也是我们戏迷身体健康的良药!
作者: tsh328    时间: 2013-1-10 19:44
对流派的形成和看法应该允许戏迷朋友各抒己见,争论,哪怕是争得脸红耳赤、“反目成仇”…都无所谓,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振兴沪剧,为了使众多深入戏迷心坎的流派:王、杨、袁、丁、石、邵、春派等能代代相传,争论未尝不可?至于“茅派”已成“事实”,真有“强奸”民意之嫌,因为众多老戏迷很难接受,众多京剧、越剧表演艺术家都在传承各大流派,尚未有开创新的流派之先例,这亇冋题值得探讨,我还是坚持:流派不是自封的!
作者: mjf    时间: 2013-4-5 15:59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