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画面的尴尬
[打印本页]
作者:
子归
时间:
2012-9-3 14:35
标题:
画面的尴尬
看了一些演出,有条件的都别上了无线话筒,好像可以省点力。但同时也别上了这个时代的标记。
让拍摄者感到不舒服的是∶漂亮的面孔上总有一根东西,或还有阴影横在那里。且不管观看的人感觉如何,拍摄者的审美观也需要潜规则进这样一道阴影吗?
过去没有扩音设备,剧场也不小,演员还要凭自己的条件或练出这样的条件,尽量让前十排观众听清楚。
现在怎么了?一个不大的沙龙场子,还要夹上耳夹,或者别上一个黑黑的话筒,真像老有一个苍蝇在演员身上。
是什么导致这样尴尬?是什么让拍摄者无奈?是什么让观看者噎着了?
其实,小场子是不用无线话筒的,用了反而有些吵。而用无线话筒最好也遮着点,舞台美工由什么装饰品遮住或包上这黑话筒也不难吧,可就是很少有人做,是懒?还是不敬业?
或许有人说∶拍定妆照时就没有这个黑话筒了。可是在演出时让拍摄者拍下动情的剧照好,还是演出前后摆出架子拍好呢?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可想而知。
所以,从演出的画面效果着想,尽量不要用明显破坏面部表情的无线话筒,即使要用也尽量遮盖一下。
当老生戴上髯口还要唱得全场震惊时,没有什么无线话筒。而当现在有了无线话筒时,还让它显得那么不舒服,这应该是艺术高下的区分吧?
作者:
剑鸣视点
时间:
2012-9-3 23:18
作为摄影师,真是“深受其害”。好端端的剧照画面,就被难看的话筒“糟蹋”了。记得前些年演员演出刚刚时兴使用“小蜜蜂”时,我感到深恶痛绝,拍摄了照片,只能利用PS去除,但是现在,所有的演出,几乎都是堂而皇之别着“小蜜蜂”,甚至用那种套在耳朵上的话筒,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我非常赞成子归老师的意见:“从演出的画面效果着想,尽量不要用明显破坏面部表情的无线话筒,即使要用也尽量遮盖一下。”
作者:
贝贝
时间:
2012-9-4 09:16
子归老师提得对,作为摄影拍剧照就有损,所以我们真正剧照取外景拍摄,不在现场抓拍。但是剧场内演出如没有扩音设备效果不好。
作者:
子归
时间:
2012-9-5 12:11
科技水平高了,聪明人反被话筒拖煞了。以前台前只放三个话筒,或台口吊上几个话筒的日脚也过来了,而大世界的场子没有话筒的日脚不知观众怎么叫好的?可见当初有当初的本事,现在没有这种本事了,连嗓子这个本钱也不大了。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