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闲话“东京”三丽----帮茅善玉说几句
[打印本页]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09-7-5 04:18
标题:
闲话“东京”三丽----帮茅善玉说几句
这个题目借用了当年上海市沪剧院三团演出的新戏《东京三丽》。
这也是看到了茅善玉吕贤丽徐俊几张旧剧照的触发。
上海戏曲界的三大重镇就是三个国营剧团:依次按影响力来排队是上海京剧院上海越剧院上海沪剧院。
上海京剧院上海越剧院称院比上海沪剧院早得多。文革前上海沪剧那么鼎盛,也只是有一个国营的人民沪剧团,演出班子虽多但也不是上海沪剧院。而周信芳(其实他比梅兰芳资格都要老一些)领衔的上海京剧院袁雪芬领衔的上海越剧院则是早早地级别高出一个剧团许多,而是堂堂正正的院长。
丁是娥再努力(这儿恰好用了一个顾月珍的剧团名称)再有能耐再是活繁漪再是阿庆嫂再是刘少奇接见,她也仍然不是人民沪剧团(还不是院!)的第一把手。所以,三丽的差别是很明显的。
当然,这都是老皇历。看看现在的“东京”三丽。
上海京剧院和上海越剧院相比,显然是跟全国情况一样,京剧是老大。但是具体情况又得具体分析。尚长荣尚老加盟之后上海京剧院愈发蒸蒸日上。三部精品之外还有许多好戏连台。尤其可贵的是后继后人,最近的麒派传承班汇报演出就是明证。相比之下,上海越剧明显地输给了浙江。即使引进南京的林黛玉,也变成了花袭人,不上档次。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上海京剧院最新最红火的《成败萧何》出自上海越剧院院长之手,而上越新戏《韩非子》搞了八年却仍然不叫好---媒体吹捧不算。
说这些事实是为了说明上海越剧院和上海京剧院之间的差距如果以一百米作比方,那末上海沪剧院和上海越剧院的差距更是再落后一百米。比方总是翘脚,但事实俱在不算我挖苦。
那么,我是怎么样来为茅善玉说话呢?
先说两条和茅善玉本身能力水准无关的。
第一,上海京剧院引进人才是非常得益的。上海啊上海,上海风水宝地,上海海派大舞台面向国际在很多方面连首都都望尘莫及。你看,尚长荣来自陕西陈少云来自湖北何澍也来自湖北等等。上海越剧院也是如此。设想如果没有钱惠丽单仰萍王志萍郑国凤,上海越剧院还能行吗?毫无疑问她们都是上海挖来的江浙人员。如果只剩下赵志刚陈湜等等,还能院得起来么。
上海沪剧院做不到这一点,也很难做到这一点。谁让沪剧是真正植根本土的海派文化(我替中国沪剧网草拟的标语口号)呢?茅善玉不可能到浙江宁波去挖来唱沪剧的王志萍也不可能到西安去策动唱沪剧的尚长荣。
只能植根于上海滩。这就是沪剧本身地域文化的局限性所致。
第二,上海京剧院院长是孙重亮。估计他不是演出班底人员。不要说唱主角,还没听说他跑龙套呢。他始终看到的是策划人。上海越剧院院长是李莉,著名编剧,显然既不是唱小生也不是唱花旦的非演出人员。而茅善玉她则是行政演出双肩挑的角色。
记得我在高校授课的时候,很多这样的情况——教授当上系主任后势必影响业务成果。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之所以好些专业人士坚拒行政职务。在文艺界的情况应该相仿佛。这也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类比的。
现在的戏曲界早就不同于以往名角组团的情况。资金运作业务联系大事小事拍板,可以忙得你团团转。或许有人会说那么周信芳袁雪芬是怎么当院长的呢?不信,你去查看查看他们两位本身解放后到底上演过多少新戏?据我的记忆,一位就是带来弥天大祸的海瑞上疏,一位就是反映越战的火椰村。其余都是差不多吃老本的老戏。
双肩挑和单肩挑大不一样。所以,茅善玉的吃力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作者:
贝贝
时间:
2009-7-5 10:18
有道理,分析透撤
作者:
沉鱼
时间:
2009-7-5 13:07
楼主说的太好了O(∩_∩)O~
作者:
梧桐叶落
时间:
2009-7-5 14:26
很有道理 顶顶顶
作者:
ysh_hj
时间:
2009-7-5 14:38
言之有理!
作者:
实话实说
时间:
2009-7-14 11:16
确实.此一时彼一时.不可相提并论.
作者:
秋人
时间:
2009-7-14 14:44
很有道理!但怎么办呢?-----------!
作者:
子归
时间:
2009-7-14 22:00
带了沪剧团去农村隐居三个月∶)与什么媒体、上级部门绝缘,行吗?
作者:
shenqin
时间:
2012-9-8 21:06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