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沪剧班的同学们现在都在干嘛? [打印本页]

作者: 叶子    时间: 2012-7-26 15:13
标题: 沪剧班的同学们现在都在干嘛?
看到前几天“金色的沪剧”在发帖中有句话,我深有同感。
引用如下:-------今年一年还没有看到新戏,培养新的演员局限了过时的老戏里。青年演员到老了才有个角色,完全不理会市场的需要。

说得真好,我早就想说了,只是被你金大哥抢先说出来了。
我也来后续两句。
大半年了,沪剧院真还未见有新戏出炉,茅院长是忙于自己捧着个不朽的董梅卿上北京向党中央献礼去了,不过这倒也能算是一个不错的政绩。
王森这一班同学们也是不见有什么新戏来献给对他们充满希望的观众朋友们,之前曾传说将要在6月份演陆雅臣,至今快8月份了也未见沪剧院出来吆喝吆喝做做宣传,而且陆雅臣这既又是老戏,根本就不是年轻观众喜欢的菜,并且又偏偏挑个仅有几个角色出场的戏,而让沪剧班里的其他20几个同学们都闲着坐冷板凳,这不是在消耗青春虚度了大好年华么?真让人担心这些小朋友的艺术水准会不会有长进?据说工资又低得可怜,真担心同学们会不会人心浮动、呆得长留得住?
胡锦初借妻、大雷雨、阿必大、红灯记已经让人开始有点审美疲劳有点不耐烦了,名曰青年团怎么没能有点欣欣向荣的感觉?
我曾经写了不少帖子捧过同学们,现在我是忧心忡忡,说不出什么了。
曾经让观众们使劲鼓掌的葛聪聪、赵海东、朱强强、还有一些长得都很靓丽乖巧的少男少女们,今天你们都在干嘛?王森的的尴尬高音阿有好点了没有?

作者: 沪剧新迷    时间: 2012-7-27 06:23
皇帝不急,急了太监,
作者: 上海小步    时间: 2012-7-27 06:36
  想起一句話:“王婆賣瓜  自賣自誇。”最起碼先得有“吆喝”聲音才是呀!
作者: xiangsheng1947    时间: 2012-7-27 06:58
期待新人们的新戏!
作者: 沪剧新迷    时间: 2012-7-27 09:56

作者: 子墨    时间: 2012-7-27 11:30
本帖最后由 子墨 于 2012-7-27 22:05 编辑

        叶子小朋友说一直在关注着这群沪剧院青年团演员们的动态,其实关心这批青年演员的戏迷一定不在少数。期盼着他们多上舞台,多演戏,满足观众的看戏欲望,满足观众看到他们在舞台上茁壮成长的预期愿望。但的确如叶子小朋友所说,沪剧舞台难见他们的踪影,令人失望。离开戏校,进入沪剧院的二十六位青年演员理应在舞台上摸打滚爬,多多演戏,多多和观众交流。这不仅是沪剧事业的需要,也是他们舞台实践的需要。因为他们已经不再是同学了,不再是小朋友了,而是名副其实的沪剧院青年团的演员了。茅善玉在想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条是肯定的,误人子弟。茅善玉的不作为难咎其责。

作者: 金色的沪剧    时间: 2012-7-27 12:16
茅院长重组青年团,市场的解释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改组能达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沪剧复兴的效果。去年新闻刚在网上公布,网友们纷纷拍手叫好,大家一直在期待了美好的结果。

如果这年没新戏,如何能想象这批同学在将来有沪剧市场支持他(她)的生活呢? 生活的压力会让他(她)们在几年后,在沪剧的舞台中消失。
作者: 剑鸣视点    时间: 2012-7-27 12:42
我看到几位沪剧班同学的QQ的个性签名是:“烦透了……”“烦啊、纠结啊……”

这些个性签名或许可以透露出一些他(她)们对现状的无奈
作者: 福星    时间: 2012-7-27 13:05
小演员们到我们乡下演出一场是2~3万元,但不知道他们能拿多少演出费?其实多排戏,多接演出场子,多拿点演出费来提高收入,提高演员们的业务水平,何乐而不为呢?我记得以前宝山沪剧团到我们乡下演出一场是3000元,就靠多接演出场子来发工资的,当时的收入也就1000元多。现在演出一场高出那么多,我想演员的出场费也该相对高一点的吧?不可能停留在1000多元的哦~~
作者: lujunwen    时间: 2012-7-27 14:00

作者: 子墨    时间: 2012-7-27 18:44
本帖最后由 子墨 于 2012-7-27 19:49 编辑

        三月份就已经开排的陆雅臣迟迟不公演的原因,据说是茅善玉将把该戏作为沪剧院青年团成立一周年的献礼剧目上演。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7-27 20:37
剑鸣视点 发表于 2012-7-27 12:42
我看到几位沪剧班同学的QQ的个性签名是:“烦透了……”“烦啊、纠结啊……”

这些个性签名或许可以透露出 ...

这个帖子好。

以前强调左思想工作,抓苗子。

为什么烦恼,为什么纠结呢——
作者: 叶子    时间: 2012-7-27 21:11
子墨 发表于 2012-7-27 11:30
叶子小朋友说一直在关注着这群沪剧院青年团演员们的动态,其实关心这批青年演员的戏迷一定不在少数 ...

引用-----离开戏校,进入沪剧院的二十六位青年演员理应在舞台上摸打滚爬.......

不是原来的沪剧班有二十八位同学吗?怎么只有26位进入沪剧院?

作者: 朱妙其    时间: 2012-7-28 07:50
心情很沉重.这是个不小的问题.
作者: 叶子    时间: 2012-7-28 10:43
本帖最后由 叶子 于 2012-7-28 10:44 编辑

老观众可能还不会忘记吧,当年沪剧院演《野马》、《一个明星的遭遇》,丁是娥院长、诸惠琴、邵滨孙等一批名家不计排名不计名利得失为初出茅庐的茅善玉、徐俊甘当绿叶配戏,受到广大观众的称赞,传为一段佳话。
今天,青年团成立了,试问茅院长:您肯不肯也放下身段,站在舞台边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少唱几句少说几句为王森们配配戏?
愿意吗?
作者: 金色的沪剧    时间: 2012-7-28 11:44
本帖最后由 金色的沪剧 于 2012-7-27 22:13 编辑
叶子 发表于 2012-7-27 20:43
老观众可能还不会忘记吧,当年沪剧院演《野马》、《一个明星的遭遇》,丁是娥院长、诸惠琴、邵滨孙等一批名 ...


沪剧院的同事讲,“茅院长趁现在还唱的动,自己能唱尽量还是自己唱。”

茅院长是否能放下身段,这样的问题在08 年百度沪剧吧,很多同事,观众多次呼叫,结果是还没变。对事对人的态度决定了她(他)人的命运,注定沪剧事业的灭亡。是上海“精明”的文化,狭窄的观念注定我们旧上海要被新上海人所取代。



文献摘录百度沪剧吧。

茅院长你应该考虑一下怎么培养年轻人, 作者 IP 124.243.194
http://tieba.baidu.com/p/225937550?pn=1
作者: 阿杜    时间: 2012-7-28 19:02
忍不住要为这批小字辈呼吁一下,学了几年戏,以前叫吃了"罗卜干饭",毕业了,总想到舞台上"雏鹰展翅任飞跃",却至今没机会,谁能长期"跑龙套"不想当主角?不给他们机会上台,拿的又是一千多元的低工资,纵然订五年合同,也留不住他们另找门路,恐怕到时沪剧院真的后继无人了。茅院长该深思啊!难不成你要唱到唱不动了,才肯把第一女主角的位置让出来?你唱得是不错,但也应该大家唱唱吧?
作者: CZZ50129    时间: 2012-7-28 20:46
没有演出机会,演艺能长进吗?逸夫舞台难觅上海沪剧院的演出信息。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7-28 20:46
这么热闹啊!

是为小朋友,为沪剧的未来请命了。

橹不摇桨不动——只盼望......,中堂也以民意重。

很简单,拉出队伍亮出旗帜,毫末之珠也放光华,星星之火点燃城乡。

按照陈先生所言,每年二百二十场,一个院三个团,那么青年团也该摊到七十三场,平均每个月有至少六场演出。

现在,请了解动态的采编信息,报道一下,下个月有几场演出。

不能全部由上海纳税人供养百分百包下来,没有足够反馈吧。

哪怕是只谈数量。
作者: 沪剧吧老迷    时间: 2012-7-28 23:32
每年二百二十场是什么年代的事情?如果这样的话,沪剧观众应该经常能看到沪剧院的演出,但事实并非如此。以下是摘录上海沪剧院网站2012年在市区演出的广告:

1、阿拉沪剧“90后”——薪传不息  上海沪剧院青年团迎新年演出
沪剧《胡锦初借妻》         演出时间:2012年1月9-10日 19:15
演出地点:天蟾逸夫舞台
《沪剧经典折子戏》专场     演出时间:2012年1月12-13日 19:15
演出地点:天蟾逸夫舞台

2、上海的声音   龙飞凤舞.春之声——2012沪剧经典交响演唱会
演出时间:2012年2月6-8日  19:15
演出地点:天蟾逸夫舞台

3、大型沪剧《雷雨》
时间:2012年5月2日—3日晚上19:15
演出地点:天蟾逸夫舞台

4、大型沪剧《生死对话》
时间:2012年5月21日—22日晚上19:15
演出地点:天蟾逸夫舞台

现在已经是7月底了,也就是讲这批青年演员至少已经有二个月没有登台演出了,这是在耗磨青春啊!
{至于他们是否在排练新戏,还是在市郊演出,沪剧院官网上没有一点信息}












        




作者: 白水    时间: 2012-7-29 09:28
沪剧吧老迷 发表于 2012-7-28 23:32
每年二百二十场是什么年代的事情?如果这样的话,沪剧观众应该经常能看到沪剧院的演出,但事实并非如此。以 ...

比一比不同,找一找差距——

(, 下载次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