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又一批院团就这样死去了 [打印本页]

作者: 滩簧西乡调    时间: 2012-7-24 10:51
标题: 又一批院团就这样死去了


又一批院团就这样死去了。不知他们的功能、作用有谁承接了哦~~~
哭!!
作者: 叶子    时间: 2012-7-24 13:49
请问“西乡调”前辈:“撤销了院团事业单位建制”——是属于什么情况和性质?为什么说是死去了呢?这些院团都彻底解散了吗?
作者: 晓竹    时间: 2012-7-24 14:46
滩簧老师不要哭。事改企,放水养鱼,又不是杀鱼。
作者: 滩簧西乡调    时间: 2012-7-24 16:06
回复 叶子 的帖子

估计是没了吧。因为还有三家是被保护起来了——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12-7-24 16:10
换句话说,留下的三家是二"沪"(长宁\宝山),一"滑"(人民)咯.
作者: 福星    时间: 2012-7-24 17:58
不怕,民营剧团在不断发展呢
作者: 映春成林    时间: 2012-7-24 18:20
院团的介散说明上海市的文化市业局的管理无能.是一种历史的倒退.这种吃粮不管亊的人.是中国的世态现像.可惜了.可惜了.有啥办法.民敌不过官呀.
但愿早日世界毀灭吧.看够了.听够了.
作者: 陈树伟    时间: 2012-7-24 18:36
回复 叶子 的帖子

事改企,网友说得好!"放水养鱼,又不是杀鱼",纯属自生自灭。这样的政策附合当前国情!放保两者结合。
作者: 映春成林    时间: 2012-7-24 19:03
政府减轻负担.跌出不管.好听点.亊改企.实际是卖脱大房子住小房子.政府没有负担.让团体自负盈亏.这与介放前草台班有何区别.
土话讲爹妈生了子女不负责.让小辈自生自灭.这样的爹妈有啥意思.
作者: 璐璐    时间: 2012-7-24 20:37
更想知道他们“事改企”重组后状况。。。。。
作者: 香山雅仕    时间: 2012-7-24 20:56
事改企后关键是要让剧团彻底走市场化的道路,就要让艺术家放手创作,不要干预太多,不要主题先行,也许能创作出符合市场的佳作,沪剧也许能走出一条路来。
作者: 金色的沪剧    时间: 2012-7-24 22:54
本帖最后由 金色的沪剧 于 2012-7-24 08:55 编辑

戏曲淘汰的原因是跟事业单位制度有关的。所以沪剧不一定会淘汰,但沪剧机构会套汰,为啥不把沪剧院这样的机构给撤了呢? 今年一年还没有看到新戏,培养新的演员局限了过时的老戏里。青年演员到老了才有个角色,完全不理会市场的需要。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7-25 00:47
有好几个剧团早就名存实亡。

大家想一想啊,大家看一看啊——

比如虹口越剧团崇明沪剧团静安越剧团青艺滑稽剧团有多少年没有看到过演出消息了呢。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7-25 00:52
滩簧西乡调 发表于 2012-7-24 16:06
回复 叶子 的帖子

估计是没了吧。因为还有三家是被保护起来了——

我的理解是原先还有一块牌子在那里放着,因为事业单位的缘故,比如有到退休或将到退休年龄的逐年以事业单位人员投入社保。

现在撤消编制,就意味着即使有原留守人员,也将不再按照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处理。

这是企业事业在社保方面待遇的最大区别。
作者: 陈树伟    时间: 2012-7-25 08:54
本帖最后由 陈树伟 于 2012-7-25 08:56 编辑

我们共同学习胡锦涛同志最近的重要讲话;"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对此问题就不难理解了。坚持改革,深化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作者: lujunwen    时间: 2012-7-25 13:31
改革是唯一出路!
作者: 雀鸣轩    时间: 2012-7-25 17:10
事改企是必定的,早就想脫体了,好象我去年就谈过,今年定团体改为乂乂所,所以若干年后文艺团体都要转为民营,这就是50步与100步的问题,谁有本事拉住真正的上帝就是观众,那他就是大佬,跟干民企一样。创利者为英雄,改革是有阵痛的,这是早晚旳事,几年前早有风声,现在动了。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12-7-25 17:25
换一种活法而已.
黄浦区"砍掉"的剧团最多.

一旦"大世界"恢复经营且能不亏,那剧团马上就要不够,80年代业余团队演进"大世界"的现象又会逐渐重新出现.
作者: 映春成林    时间: 2012-7-25 18:00
中国特色.外国无沒.的国家.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7-26 06:44
回复 晓竹 的帖子

保留下来的是传习所。

请注意这个名称——传习所是旧时科班的别称。

和其他省市事业改企业的不同,人家不搞传习所,爽爽气气照样叫剧团。
作者: 沪梦缘    时间: 2012-7-26 07:49
看了许多老师朋友对这个问题的争论,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看时间能给出最好的答案拭目以待!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12-7-26 12:40
沪剧院,越剧院也都叫"传习所",但演出时仍旧挂院\团的牌子.最近到北京去演出就是这样的.'
倒是"上滑",演<乌鸦与麻雀>,"新浪娱乐"有篇介绍文章,提到此团的全称"上海滑稽剧团有限公司",反而觉得不伦不类.
作者: feng-ye    时间: 2012-7-26 13:45
其实这部分解散的团体,已是名存实亡啦,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啊!
作者: 薄薄    时间: 2012-7-26 16:34
西乡调老师不要这么悲观,就像网友晓竹说的,事改企是放水养鱼不是杀鱼。
作者: p1001901    时间: 2012-7-30 17:13
这些改制后的演员会到虹口公园区唱吗?
作者: 陈树伟    时间: 2012-8-1 18:00
回复 p1001901 的帖子

以上两位女士话语虽不多有水平啊!
作者: 香山雅仕    时间: 2012-8-1 20:57
现行的体制机制让艺术家不知道怎么去创作
作者: 又见蔷薇开    时间: 2012-8-2 20:31
青艺滑稽剧团也没有了吗?吴爱艺、薛文彬、龚仁龙、周益伦等人不是还经常活跃在舞台上吗?
作者: 赵乐羊    时间: 2012-9-3 11:36
                      放水养鱼;说的好!
作者: ABCDFG    时间: 2012-9-3 12:44

作者: shenqin    时间: 2012-9-6 15:57

作者: 仙人球    时间: 2013-2-13 10:01
人们只注意到工、农、商投入的风险,而看不到文化产业投入的风险,其实文化投入还得承担一个政治风险。一个剧团如果不按“命题”创作文化产品,稍不留神就要承担法律责任。从中我们不难看到,文艺院团不只是一个娱乐功能,她还要起到一个传媒功能,宣传功能,她所提供的产品,是一种精神食粮。
作者: 爱沪剧    时间: 2013-2-13 11:01
本帖最后由 爱沪剧 于 2013-2-13 11:07 编辑

回复 叶子 的帖子

崇明沪剧团已是名存实亡啦,
团长看报纸吃茶,根本一点沪剧也不唱的。空挂一块沪剧团的牌子;
但工钱倒不少拿,这种人也在里面混,还是改制的好。
作者: tsh328    时间: 2013-2-13 23:10

作者: 映春成林    时间: 2013-2-14 15:47
如果这几个剧团每年可年收入1000万元的话.上海市政府马上会例入市管单位.这叫狗眼看人低呀.
作者: 婉君    时间: 2013-2-14 17:29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