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一个新的设想——关于沪剧经典剧目雷雨 [打印本页]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7-1 22:30
标题: 一个新的设想——关于沪剧经典剧目雷雨
本帖最后由 剑鸣视点 于 2012-9-15 22:29 编辑

这个新的设想来源于几点的交集。

1,雷雨后的极其成功;
2,沪剧界民营剧团的不简单;
3,最新看到的上海华春演艺经纪中心成功推出好消息。

当年六大沪剧团联合演出的雷雨,不仅是经典剧目的打造,而且流派纷呈,一片团结气象,成为沪剧史上一座丰碑。

因为,当年的老前辈硕果仅存两位,并且六大已不复存在,国营的沪剧团体——传习所只有三家,所以恢复那样的盛景已无可能。

那末,换个思路来考虑——

能否由六大民营沪剧团来担纲来尽力重现当年的精彩呢。

不也会是沪剧史上新世纪的一件大好事吗。

建议,坚持原汁原味的经典;坚持团结一致的风范;坚持民营精神的发扬;在这个前提下,协商演出班底。

我关心了一下自己尽可能知道的信息,提出动议供参考 。

所有参与者一律为民营剧团人员外加享受全市统一社保的退休人员——即和在职国营剧团无关连,这才不负打出的民营剧团联合演出经典剧目《雷雨》的旗号。

供参考的演员阵营:

(抱歉,熟悉人头和程度有限,请有兴趣有眼力的网友热情参与提供意见,特别可以设想有轮换制的两个演出班底)

繁漪——王勤(备注,她演了雷雨后,不知道是否演过雷雨全场,应该是又一挑战)
周朴园——汪华忠(抱歉,在职的长宁那位不考虑了轮换啦)
周萍——沈伟
四凤——郭懋勤
周冲——程文俊
鲁妈——小荷花(她老师当年的脚色,但是我不知道她属于哪一家剧团)
鲁大海——孙彩文
鲁贵——王明道

不限于上海市属民营剧团,范围可扩大到苏南地区。

希望踊跃提出宝贵意见,再现辉煌,让沪剧界的民营百花开得更加鲜艳夺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 龚山荣    时间: 2012-7-2 09:57
赞同!
作者: 老施    时间: 2012-7-2 10:17
好想法!赞同!尽管汪、王都是我尊敬的老师,但建议不用沪剧院退休人员。
作者: lujunwen    时间: 2012-7-2 13:24

作者: 申渝    时间: 2012-7-2 14:41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7-3 03:03
谢谢楼上各位!!!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关于“现实没有多大意义。反而弄巧成拙。经典【雷雨】不可能再造,也无法再造。也没有必要再造”这样的说法,想在此地继续商榷。

如果因为老前辈的水平无法超越,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女演员想演繁漪,接二连三前赴后继;

为何那么些桥段比如撕支票/盘凤/花园会/罚咒等等经常出现在舞台上——并不是原班人马哦;

假如——其实可以肯定梅兰芳金少山的霸王别姬无人超越,为何我们能一再看到有演出呢?

同理,袁老的祥林嫂,一代又一代;还有活红娘活紫鹃等等都有多少接班人啊。

我很想不通的是为啥明明是好事到了沪剧圈就有人指责我异想天开呢。
作者: 3141595243    时间: 2012-7-3 09:29
好想法,个人以为可以先演折子戏开始,等观众认可了,水到渠成,再联合演出,以缅怀老一代沪剧表演艺术家,传承沪剧,发展沪剧。
作者: 朱妙其    时间: 2012-7-3 12:02
建议去查阅一下胡适老夫子的有关评论.
作者: 陈树伟    时间: 2012-7-3 12:16
回复 blogfeiyunpu 的帖子

赞同!沪剧院退休职工不列入为好,区级剧团同样如此,纯民菅的剧团。(包括业余票友)角色可多排列几组,相比较而确立。一切从艺术从人物胜任出发,排除一切人为因素。此举很好!谁来组织?关键需要经记人!事在人为,谈不上异想天开。历史上有过先列!
作者: 包老戏迷    时间: 2012-7-3 14:52
赞同,事实上各民营团芷龙卧虎,大有人才!虽说不能超越当年盛事,但单周萍而言:就可有好几位人选,如:杨音邱寅鹤沈伟_只是有那位耒促成此好事?
作者: 沪灵灵    时间: 2012-7-3 17:57
与楼主再商榷;如果一个民营剧团自个复排【雷雨】。那无可非议,但楼主的原意。要模仿59年的沪剧界的大会串。在意义上就截然不同。,还有说到的雷雨里的经典唱段和选场。。在沙龙里演得不亦乐乎。这正说明大家对经典雷雨的挚爱。还有那么多的女演员要演繁漪而前赴后继。真是说到点子上了。不管是马莉莉的。。陈瑜的。。沈惠中的。。与丁是娥的活繁漪有可比性马?回到正题。如果各民营剧团要重新找回59年大会串的沪剧界那种大协作精神。不妨不复演【雷雨】。可以演一部新创作的剧本。说不定倒会出现轰动效应呢。要知道依样画葫芦是出不了真谛的,以上是我的个人想法,。在网上出现相左的意见,也是极其正常的、
作者: 沪灵灵    时间: 2012-7-3 21:51
回复 朱妙其 的帖子

请你说得具体一点 查阅胡适的什么评论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7-3 22:34
回复 沪灵灵 的帖子

在网上出现相左的意见,也极其正常!

说的对!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7-3 22:41
沪灵灵 发表于 2012-7-3 17:57
与楼主再商榷;如果一个民营剧团自个复排【雷雨】。那无可非议,但楼主的原意。要模仿59年的沪剧界的大会串 ...

说的更好,就是啊——

需要进一步解释——既然单干被认可,那么体现合作团结的联合演出其意义只会提升而不会走低。

集结号吹响,不好吗?

满台生辉哦。
作者: 沪灵灵    时间: 2012-7-3 23:22
回复 blogfeiyunpu 的帖子

其实我对楼主发表的好多观点和建议设想都认可和欣赏。因为你的建议和观点具有传统和创新比较完美结合,但这次你的建议我不敢苟同,那为了什么?我认为。不具备条件。达不到预期效果,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不搞为好。知难而退。我可以说不可能搞得起来。哪个剧团要复排【雷雨】那完全是剧团自个儿的事。沙龙里雷雨的唱段唱得天翻地覆。我们只有鼓掌的份,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7-3 23:34
谢谢楼上看到了不可能的艰难之处。

也请理解我个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出发点。

我提出动议在前,你展望前景在后,其实并不矛盾,也没有相左的意味。

在此再次谢谢你对我的关注鼓励和支持——其实我对楼主发表的好多观点和建议设想都认可和欣赏。因为你的建议和观点具有传统和创新比较完美结合

这样的赞语让我受宠若惊。同时也激励我“迎来春色换人间”。

正如马政协委员敢于在个唱会上演唱杨子荣。

我喜欢她与众不同的风格和韵味。
作者: 朱妙其    时间: 2012-7-4 08:15
回复 沪灵灵 的帖子

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抱歉了.
作者: 陈树伟    时间: 2012-7-4 09:20
回复 朱妙其 的帖子

处世哲理,妙句。又学到了知识!
作者: 朱妙其    时间: 2012-7-4 11:52
回复 陈树伟 的帖子

迪是前人总结格,我也学来不久.
一句勿讲末,肚皮要闷坏脫;多讲末,也勿好.一般就迪能了.
作者: 沪灵灵    时间: 2012-7-4 22:35
回复 blogfeiyunpu 的帖子

与赵老师再探讨:前说了搞二十一世纪雷雨大会串.条件不具备.什么条件啊?我也在自问.想了半天也没个头绪.但最终闪出一丝火花.条件就是演员的气质.你所罗列的那些演员还不具备扮演各自角色的气质.我是从当今沪剧院院长扮演的繁漪.得到的启示.我看了院长的繁漪脑子想的就是:不过穿了繁漪的服饰.唱了繁漪该唱的唱词.但繁漪的境界和气质还是不到位的.那怎么会呢?再想下去就感悟到:角色的塑造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院长的气质不适合演大家闺秀.却适合演小家碧玉之类的角色.所以一个"明星的遭遇"一炮打响也就不足为奇了.因她应用了她的强项.然而现在不得不说.她演繁漪真的是赶鸭子上架.有点强人所难了.我想院长自己扪心自问适合演繁漪吗?其实她也为难.可也没办法.堂堂沪剧院确实找不出一个能演繁漪的.那当然只好自己硬着头皮上了.可效果如何?但以前她演的四凤至少是可以绷绷的.
再你说的.现在的女演员前赴后继要演繁漪.是沪剧兴旺的表现.我说这一点上.你是糊涂了.这种现象是好是坏.我说句不中听的话.那些人说得轻点.是没有自知之明.说重点是狂妄.不自量力.````` 当然沙龙里随便唱唱.则是另外一回事.再譬如说沈伟作为周萍的扮演者很多人会捧场叫好.我可认为不妥.沈伟不适合扮演周萍.因为沈伟的外貌气质更适合演质朴.真情.厚道的那种角色.而周萍这种情场老手玩弄女性的角色是不适合他来演的.所谓千人一面的说法.我是不赞同的.像石筱英演母亲就是母亲.慈爱可亲.演雌老虎就是雌老虎.凶狠粗俗.演得入木三分.难怪赵丹称石筱英是奇才.一点不为过.同样王盘声正反角色都能演得惟妙惟肖.这是他们(她们)的功底扎实.造诣深厚.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你排列的角色上小荷花演鲁妈.则是在乱点鸳鸯谱.她虽拜小筱为师.可仍尽演自己的花旦行当.叫她去演老旦.又要为难她了.她的扮相和气质唱腔根本不适合演鲁妈.
说到最后你还是没有理解我的观点.我看旁观者都知道我说了这么多究竟是为了什么.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7-4 23:09
我哪里没有理解呢。

你最新回复前半段大多是相当一致的别无异议。

至于院长,不是硬着头皮上,而是为了二度梅花再也没辙了——所有围绕着她创作的新剧目(二度标准要求)都没有成为进军戏目。于是勉为其难选择了雷雨。

关于气质问题,我们的观点也是决无相左的。但是对于周萍这个脚色本身的判别我不认同你的分析。不要说陕西京剧团的演绎,更不要说黄梅戏的颠覆,就是王老前辈出演的时候也不是把他演成一个情场老手。或者乘王老健在,不信可以请出来谈谈人物体会。

最后,正因为不希望演员定型,而是期待挑战自我,所以提出一些初步选择供参考并且热诚欢迎举贤展开个抒己见。

另外,实际上,小荷花已经出演过老旦。何况京剧样板戏红灯记的李奶奶更是一个典型的极其成功的范例。

石老前辈也是从五婶起步转型成功的,那时侯她才多大年纪——一开始她自认为演女主角蛮有把握很适宜的。

这些优秀例子足以说明第一次转行虽然艰难,但是414非常有必要。

大家还可以看看陈团长在新戏里从十八岁演到八十岁,老态龙钟照样刻画得非常到位。

沪剧还有一个京剧不具备的优点或者说缺点,就是花旦青衣花衫老旦的嗓门别无多大区别。

你的评论谈自己的看法很好,也完全可以把所有民营演员全部作为无法选择担纲的行列,但是即便没有人选,那只是条件不够成熟,丝毫不影响动议本身的提出。

比如共产主义,根本遥远得很,达不到不等于不去追求。不能说不可以有这个主义。

显然,扯得开了。回到设想上来,设想是设想,现实和设想总是有距离的,所以才要努力。

记得我们年轻那会儿,有个说法也是一个题目叫做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

唾手可得有什么稀奇,所以要跳一跳。

就说王勤吧,她的后繁漪既然能演得如大家所说的那么成功,为什么不能期待她的前繁漪呢。
作者: 快乐凤舞    时间: 2012-7-4 23: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7-4 23:52
回复 快乐凤舞 的帖子

可以啊,欢迎选角。

我不了解她,所以没写。特此说明我因为客观原因,肯定会有更合适人选遗漏。

这也是抛砖引玉的初衷。

谢谢关注。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7-5 01:28
再积极找一个例子——

他在《画女情》中饰演潘振华,从风流倜傥的青年到风烛残年的老人,时间跨度特别大,孙徐春把形和神巧妙地揉合在一起,成功地揭示了这个辛亥革命志士的精神风貌和心路历程。

来源百度百科
作者: 顾亚平    时间: 2012-7-5 10:13

作者: 沪灵灵    时间: 2012-7-5 22:23
按赵老师的思路.说下小荷花.我们是老朋友啦.是吧.你对沪剧的痴迷热爱.对沪剧的贡献.有目共睹.这次为了回顾展.你勇挑重担.尽了你的最大努力.向你表示敬意.不知你对这次回顾展汇演.心中怎想?是自豪?是遗憾?是无奈?是面临挑战?我也无法猜测你真实的想法.以赵老师转型之说.你是成功的.我说说我的看法了.你拜小筱为师.确是你的幸福和骄傲.但毕竟拜师时间不长.且恩师年事已高.给传授方面带来不少困难.问题是这次回顾展.必须义不容辞由小筱的学生你.来表现老师的辉煌.按中国人的一贯思维.你是她学生你不上谁上?但对角色的定位.是否恰当?能否胜任.那是次要的问题.因而演出中也暴露了些许尴尬.和困惑,也就在所避免了.我是实话实说.但也记着真话不全说.你唱小筱的唱腔.还有蛮大的距离.这不能怪你.刚派是这么好学的吗?只有你敢啃这硬骨头.算有志气的.但也注定了你的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觉得你太吃力了.我站在观众的立场上.也很茫然.说什么好呢?庵堂认母的段子里.只能靠性别来明确.这是儿子那是娘.可能化妆师不到位.如果是个不了解剧情的人来看戏.以为是在演兄妹恋.(套用姐弟恋)陆雅臣回娘家中.哪个是娘哪个是女儿?也只能靠服饰穿着才能分辨.不知情的以为在演"姐妹俩"呢.唉.怎么说呢?赵老师说你以前已经演过老旦.其二转型就是这样子的.还有别人二十多岁就演李奶奶的.石筱英三十几岁就演五婶了.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到底是根据自己的特点(特长)和天赋.自然的转型还是不考虑自身条件.随心所欲的转型.你在回顾展中的转型.遇到的母亲比女儿年轻.这算很无奈吧?不知石筱英也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吗?现在也无从考证了.
总之小荷花啊.你参与这次回顾展演出.是个重头人物.既风光又辛苦.还有点勉强.我想如果你演你自己拿手的节目.就如鱼得水.如庵堂相会搀桥.海滩诀别``````演起来不要太得心应手啊.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观看的人也是一种享受.不要忘记我可是你的忠实粉丝.可现在要转型了.为了艺术.你也只能勉为其难了.你和杨飞飞那些徒儿比起来.我觉得你好辛苦哦.杨老师的徒儿好多耶.没有一个排也不少于一个班.哪像你一个人.孤军奋战.你看人家徒儿们.活得多潇洒自在.拜师不过是沾点老师的光.过一下唱的瘾.圆一个自己的梦.唱不像杨派没关系.杨调也行么.实在杨调还不咋的.有点杨味也不错了.自娱自乐嘛.只要双赢就好.所以我还蛮同情你.你是为了艺术.为难你了.
演员是靠气质来塑造角色.我们网友只是在网上谈天说地.其实也讲究一个质(心理素质).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客观看待沪剧界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我到现在总算看到了自己的心里素质有多差.赵老师对我指出的"看到了不可能的艰难之处".换句话说.就是庸人自扰.明明是天大的好事.在我眼里就变得疑虑重重.一语中的很中肯.再看我和赵老师的素质差距.他刚提出二十一世纪大会串的设想.却已经预后效果必定是"满台生辉".赵老师真是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看看他想想我.好自卑.所以我现在就结束和赵老师的对话.(采取暗中向他学习)再展开话题就要成为过街老鼠``````到时抱头鼠窜也难了.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7-5 22:47
本帖最后由 blogfeiyunpu 于 2012-7-5 22:48 编辑

楼上千万别这样说,否则情何以堪?

我是一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否则在这个网站曾经有的最恶毒的攻击下如何挺过来呢。

至于你能看到“共产主义”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不可实现,那是你的眼光,很钦佩——绝对是真诚的。就像我青少年时一直幻想世界大同看不透彻,感到非常痛心。

完全不是庸人自扰,更不是忧虑天塌,请不要因为我一个“精神上的追求”而如此“自卑”。

罪过罪过。

期待——

1,真心地希望小荷花演艺更上层楼;
2,原先的参考组合仅供参考,早已有言在先。春兰秋菊,各有芬芳。对我自己提供的设想名单也就是我个人所看到听到的择个人所好决非百分百。
3,期待有网友各自抒发己见,只管乱弹——道毕竟是相同的。
作者: 沪灵灵    时间: 2012-7-5 23:31
回复 blogfeiyunpu 的帖子

谢谢老师的安慰。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7-6 05:35
刚才又找到一个范例——请看央视九州大戏台06/26/2012播送的庵堂认母。

两位演员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名家,志贞的扮演者1964年出生,元宰的扮演者因为据说至今未婚,一时间没有找到出生年份,但可以肯定一条是绝对不是十八,我的印象中有一次媒体说过征婚一事应该是十八翻个跟斗。

整台演出十分精彩,作为观众看在眼里,没有觉得是姐弟兄妹恋,只知道是母子——母亲三十多岁而不是48了,儿子就是徐元宰的岁数。演员的演绎让观众沉浸在演出中。
作者: 滩簧西乡调    时间: 2012-7-6 08:17
本帖最后由 滩簧西乡调 于 2012-7-6 08:18 编辑

回复 沪灵灵 的帖子

好久没在这里看到如此推心置腹的为沪剧商议的交流了,不存私利,没有成见,见解并不完全一致,各自保留观点。这才是正常的有利的探讨。所以为此要感谢沪灵灵和blogfeiyunpu 两位网友并致敬意。
喜欢这样的帖子,讨厌那种在这里本不就是为了沪剧而探讨,而是一上来就不看帖子本身有无意义,就是要与某人唱对台戏的行为。


作者: 剑鸣视点    时间: 2012-7-10 12:22
沪灵灵 发表于 2012-7-3 17:57
与楼主再商榷;如果一个民营剧团自个复排【雷雨】。那无可非议,但楼主的原意。要模仿59年的沪剧界的大会串 ...

即使是从现有的专业沪剧团体中遴选演员,复排《雷雨》也不可能超越沪剧界59年大会串的“经典”和“高度”,这已经被《雷雨》无数次的“复排”所证实!更何况业余界?!

我所说的“经典”和“高度”是指整体,59年大会串的“经典”和“高度”是难以复制的,更不要说超越。当然,由于科技进步的原因,局部式的超越是能够做到的,比如舞美、音响……

综上,尽管谁都有异想天开的权利,但是,如果没有能够实现的可能性,只能是痴人说梦。
作者: 又见蔷薇开    时间: 2012-7-11 10:30
呵呵,那就要看大伙儿有没有兴趣了
作者: 又见蔷薇开    时间: 2012-7-11 10:31
再次复排《雷雨》是可以的,但必须得原汁原味,否则观众也不买账。我还是比较欣赏马莉莉老师等人1990年出演的那个版本。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7-11 21:04
回复 剑鸣视点 的帖子

历史上戏曲舞台的经典之作多多,就是话剧舞台比如茶馆那个北京人艺老版本就是人所皆知的峰巅。

可是,决不排斥好几代后人前赴后继不懈地反复排演。

因此,副总的说法才是不顾事实,才是真正的痴人说梦。

如果,沪剧界不敢迎头赶上,那才是悲剧。而有如此不顾脸面地攻击他人,从网站领导角度来嘲讽普通网民,本身就反映了沪剧界的不良现状。

再请教,既然59版的雷雨即便专业界都无法超越,那么院长又怎么会选择雷雨来参赛摘梅花呢。

如果只是舞美啦音响啥的有新意能超越,这些都和表演无关连。马先生这样叙述,难道不正是说明你自己就根本否定了院长的雷雨新脚色吗。

再说一遍,你的动机效果论早就是老套子了,完全不值得一驳。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7-11 21:12
我也没有说过要超越啊。

往前辈看齐,向前辈学习,有啥勿好呢。

别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何况你连一点都抓错了。

再说一次,领导应该善于鼓励支持老百姓的积极努力,哪怕只有一点可取之处。

像你这样,迫不及待赤膊上阵以超级斑竹身份来打压,完全是以权力来气势汹汹地糟盖他人。

当然,再次暴露你对人不对事的一贯做派。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7-11 21:27
——综上,尽管谁都有异想天开的权利,但是,如果没有能够实现的可能性,只能是痴人说梦。

请副总把这句话赠送给很有“精神追求”的院长。

如果茅派没有确立的可能性,尽管谁都有“异想天开”的权利,最后岂不是痴人说梦呢?!

马先生,不要厚此薄彼;对上对下一个样,这才是崇尚真善美。
作者: 沪灵灵    时间: 2012-7-11 21:37
赵老师说他的设想.如果得到认可和支持.那二十一世纪的大会串.预后效果是不言而喻.必然精彩"满堂生辉"哦!我心中一直有个疑问.赵老师对各种戏曲的了解和研究很专业.而且颇有造诣.唯独对沪剧.不要说沪剧的前身申曲.不甚了解.缺乏精辟的见解.处于人云亦云的一般的认识.
举个例子:袁滨忠袁派唱腔的经典唱段非常多.赵老师说《谁是母亲》中袁饰的方家宝的唱段也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一直在传唱.这和事实就不太符合了.袁在剧中的角色方家宝唱段算不上经典唱段.更算不上流传很广.从这点上说赵老师对爱华演的《谁是母亲》算不上很有研究或者说不太熟悉.希望认同剧中人方家宝的唱段是袁的经典唱段能提供一些确切的数据.可否?
作者: 剑鸣视点    时间: 2012-7-11 21:56
和一个说梦之人争论,本来就有对牛弹琴之嫌,闪过,不再回复。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7-11 22:00
本帖最后由 剑鸣视点 于 2012-7-11 23:45 编辑

回复一下楼上#37,我很忙,又有种种现实限制,不要说沪剧,就是其他剧种也根本不是你所说的很专业。

不必在这方面戴高帽,设想文革的高帽子,正所谓爱之适害之。

更不必通过这样的“专业”标榜来突显我对沪剧的“无知”。

我们都是就事论事,知道一点说一点,谁都很难一览无遗地描绘一头大象。

好吧,本来你说不继续了,既然继续我不会说你“言而无信”——跟某些人攻击我那样——我欢迎讨论,更欢迎论辩。

你所说那出戏,是否是经典本来就是各人可以有个人看法。

我怎么可能对爱华的每一部戏都熟悉呢。

我的认为是基于——
1,徐俊告别舞台演唱袁派,就专门收集了这一出系方家宝唱段。如果没你说的那么重要,为何徐俊会选择这个;
2,沈伟和王珊妹搭档演唱的也有方家宝,而且有视频;
再补充:徐俊特意还选择了恩仇箭,据说要找这一段还有小故事,克服了困难这才收录进去。
所以,可见经典靠流传面广的判断也都是见仁见智不必追求你我之间的一致通过。

假如,你有兴趣,不妨再看看泰斗级别的余派创始人,他的经典通常被人确认是灌录的唱片。可是,照样有人认为,他没被灌录的才是真正的经典,远远超越十八张半。

再比如,刚派经典代表作之一瓜田自叹,连得这次兰心都没演唱,传人不唱,剧目不选,不等于说它就不是经典啊。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7-11 22:05
也请沪灵灵网友注意核对——

我在这条线的动议帖子里有说过必然“满堂生辉”吗?

再次提请不要如此先按上一个不存在的说法然后进行反驳。

这样的做法起码是不正常的交流。
作者: 沪灵灵    时间: 2012-7-12 00:15
这样对话好吃力。我说东你要说西。对不上号,从头看过来,都是这样子。累,不说了。
作者: 仙人球    时间: 2012-9-15 21:01
看了这场争论,虽然事隔两个月,觉得蛮有意思。有一个问题:经典能随意复制的吗?
作者: easonfeng    时间: 2012-9-15 22:49
难哪!王勤能演得好繁漪吗?郭懋勤年纪一大把演四凤合适吗?小荷花演鲁妈能有感觉么?
沪剧院两个退休的出来顶场面的?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9-16 04:19
回复小冯---

你认为和好些人认为某某某不合适,不等于不可以尝试,更不等于这个创意无效。

在科技领域,许多创意直到好长时间之后方能实施。在戏剧领域大师级别的本子在身后方被认可搬上舞台都是明证。

欢迎讨论谁比较合适,但不认同把试想参演者砍掉的同时把创意也一笔抹煞。

现实生活中沪剧舞台上,不合适的周冲脚色钱照样让他演过,尽管本人都不认可,不还是出现了留在沪剧历史上成为事实---虽然没必要载入史册。

还有,说王勤演繁漪合适不合适,但看她的雷雨后就是。

院长演繁漪,还有许多人不觉得她演好了青衣,而且是这样一个特殊的青衣;人家不照样申报二度梅!

最近,松江一家沙龙都上演了全本雷雨,谁又能说不合适呢。

说实话,昨天看了江川票友的演唱,第一个上场的那位“教育张启”,就让我一触即发---不要说民营剧团,就是沙龙都可以联合起来演好一部雷雨。关键点是要团结不要分裂。

说到经典是否能随意复制的重量级质疑,我的回复是请去看看青京赛,那里京剧经典(比沪剧雷雨古老的多得多)大量复制着,有谁表示过异议啊。



作者: 日月    时间: 2012-9-16 10:30
回复 blogfeiyunpu 的帖子

楼主设想很好,不过我认为周萍的角色还是严明辉最好,他的唱,演,舞台形像都是最佳的。当然沈伟也不错就是口齿不清,
作者: 日月    时间: 2012-9-16 10:32
回复 又见蔷薇开 的帖子

支持你的观点。
作者: 邵国鑫    时间: 2013-1-2 12:54
〈雷雨〉这戏首先本子写得好,几位剧中人戏份比较平均每个角色多有特点能让各种流派演起来得心应手。其次演员阵容强大,唱腔设计也十分妥贴符合剧中人的性格特点,可见导演的功力。再就是主要演员的通力合作,配合才能演好这部经典之作。
     顺便讲一句当年〈人沪〉自已演的〈雷雨〉也是可卷可点的同样受到观众追捧。
作者: 芸倩    时间: 2013-1-2 15:49

作者: 申申    时间: 2013-1-9 21:41

作者: 炳伊    时间: 2013-1-29 06:11
好设想、好创意、好建议,窃以为其中绝大部分角色安排得很合理,可说是人尽其才,众望所归。希望有机会能看到这样一台戏的演出。
作者: szzx777    时间: 2014-4-24 10:54
严明辉才是周萍最好人选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