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上海越剧院的尹派和上海沪剧院的杨派 [打印本页]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5-22 20:49
标题: 上海越剧院的尹派和上海沪剧院的杨派
没有搜索到这个栏目里有贴过,就重新把别处旧文贴出来。

上海越剧院的尹派和上海沪剧院的杨派

                                                             ——特为优秀青年沪剧演员王丽君拟文


上海越剧院作为越剧剧种的一个领军集团汇集了诸如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吕瑞英陆锦花金采风等第一流的越剧艺术家,作为流派创始人为越剧舞台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精彩好戏和不朽唱段。

这里集中讨论上海越剧院小生行当中的尹派,并和同样是市级单位上海沪剧院旦角行当中的杨派作一比较。

众所周知,上海越剧院的小生流派原先主要是范派徐派陆派三大流派。上越本来是没有尹派小生的,据说曾经有把尹派创始人尹桂芳挖过去的打算但是因为尹桂芳舍不得离开芳华就没有成功。

改革开放,上海越剧院培育新人不拘一格。越剧王子赵志刚原先是学老生,后来改小生行当也并不是尹派。到最后根据自身嗓音特点,赵志刚才选择了软糯柔美婉约的尹派作为主攻方向。从尹派代表作《何文秀》一炮打响之后,上海越剧院的尹派就此坚强地屹立在舞台上面。中国剧协组织的梅花奖演出团到美国东海岸演出,许多观众都是冲着赵志刚这三个字远道赶来观看的。

赵志刚是勇于创新的,他努力在传统剧目继承基础上不断地发展。作为上越男女合演的剧团团长,推出了一系列十分可观的尹派剧目。这里面不仅有尹派代表作《沙漠王子》、《浪荡子》,还有诸如《家》、《杨乃武与小白菜》、《王子复仇记》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赵志刚就是凭《家》中的男主人公高觉新一角的精彩演绎摘取梅花。还特别要提到的是《赵氏孤儿》这一出戏。赵志刚的尹派演到程婴的老年已臻化境。

赵志刚密切和别的剧团合作,主演了由同名网络小说先河改编的新时代越剧《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他所塑造的成功大学水利系研究生痞子蔡同样是越剧舞台上的一个经典人物。进一步跨界到其他剧种的成果则有《星杂剧》和《暗恋桃花源》。越剧王子迁居杭州之后赵氏工坊又相继推出新戏《蝶海情》和《山水黄公望》。后者还跨越海峡赴台演出。

上海越剧院从没有尹派演员到有大量的尹派剧作,并且足以笑傲舞台;这不仅是赵志刚个人的努力,而且跟院领导的眼光独到气度大方极有关联。袁雪芬吕瑞英李莉等前后院长有力支持,老一辈艺术家比如金采风在《汉文皇后》中对“国舅”的提携等都给上越尹派传人的锦绣路程作了相当重要的铺垫。赵志刚名列尹派弟子门墙,据说也是傅全香首先向尹桂芳推荐而被立即认可。

上海越剧院的尹派并没有因为赵志刚的离开上海前往杭州而衰落。现在赵志刚的亲授徒弟齐春雷已经全面接班。尤其是齐春雷他在接替上越袁派传人方亚芬获得梅花奖的剧作《玉卿嫂》中的男主角时临场受命出演玉卿嫂情人小弟时扮演了一个师傅没有演过的脚色非常值得称颂。由白先勇著名小说改编而来的这部梅花剧作还将拍成戏曲电影。此外,在新编大戏上有全新剧作《画皮》;在小戏剧目上,齐春雷还演出过难度极大的《汉宫惊魂》。

上海越剧院引进非本院流派其实并非只有尹派一家。另外还有戚派传人毕派传人,于是也就有了 这两个流派的代表作《玉堂春》、《血手印》。于是上海越剧院演员流派纷呈,观众喝彩声声。回想起新时期第一部拍了电影的戏曲片划时代佳作《五女拜寿》里就是各种流派汇聚一起大显身手,实在叫人拍案叫绝!

调头让我们来看上海沪剧院的杨派。一样的情况——上海沪剧院原先的旦角三大流派是丁派石派和筱爱琴的唱腔姑且称为筱派或者琴派。上海沪剧院她的前身上海人民沪剧团(那时候还不是院级编制)是没有杨派剧目的。

虽然据说以前那里也有一位杨派女演员但始终没有可能登台演唱比较重要的脚色,以至于观众戏迷都不知道上海人民沪剧团居然还有唱杨派的人员。

杨派创始人杨飞飞是和她爱人赵春芳一起生旦搭档组团演出的,那就是沪上著名的勤艺沪剧团——现为宝山沪剧团。许多杨派的代表作《妓女泪》、《两代人》、《龙凤花烛》、《为奴隶的母亲》等等至今为沪剧戏迷观众赞不绝口。

上海沪剧院原本始终没有注意培养非自身流派的旦角演员——这一点和生角演员完全不同。随着陈波舒悦的离开沈仁伟的退休,上海人民沪剧团原先的文派邵派衰落到可以说实际上无人传承。上沪的男演员现在是王派解派和袁派三足鼎立。

这种可以说没有杨派旦角演员的局面直到青年演员王丽君冒出来并为杨飞飞老前辈认可收为弟子登堂入室之后方才有所打破。

完全有理由认为目前沪剧界丁派石派杨派三大旦角流派上演三国演义。可惜的是虽然有了杨派传人,上海沪剧院仍未刻意推出杨派这一极其重要的沪剧流派。王丽君没有听说演过任何杨派代表作。我经常想假如外聘上海越剧院陆派小生徐标新来和另一名杨派传人搭档演出杨派代表作之一《龙凤花烛》的不是那个民营剧团,而是上海沪剧院由青年演员王丽君来出演女主角那该有多好啊。

现在的上沪就是秉承当年六大沪剧团联合演出曹禺经典名剧《雷雨》时也是由茅善玉出演四凤。即使是从戏校毕业不久的洪豆豆接上班演了四凤,所强调的也是她如何按照茅善玉当年的唱腔来演绎净场唱“四凤独叹”。而六大沪剧团联合演出时却正是王丽君的师傅杨飞飞用杨派唱腔独特的韵味演完全场。

杨派的婉转动听,不仅为戏迷观众倾倒,而且有些非杨派演员适当地运用杨派唱腔亦实在是恰到好处。比如陈瑜她是石派弟子,但是在其代表作《清风歌》“星斗暗”唱段里就根据剧中人物的心情参合进了杨派唱腔,听来丝丝入扣浑然一体。

王丽君在同时代青年女演员中应该说是很幸运的。由她担纲主演的新戏《胭脂盒》一饰两角,前后不同背景的人物拿捏得很有分寸。最近又和钱思剑合作演出新戏《军礼》。但是,杨派弟子没有出演过杨派代表作,可以说是一种深深的遗憾。没有继承哪来创新?

博采众长,百花齐放——期望上海沪剧院的杨派能够和上海越剧院的尹派一样争奇斗艳,也殷切期待王丽君照样能够出演杨派名剧演绎杨派新戏。不断攀登演艺事业高峰的王丽君,希望能以赵志刚为榜样在上海沪剧院这一块阵地上把杨派事业发扬光大,让沪剧观众尤其是热爱上海沪剧院的戏迷朋友们耳目一新。继朱俭程臻之后,王丽君应该被推出作为上海沪剧院参与粉墨嘉年华的优秀青年演员。

连得梅派青衣史依泓演绎程派名剧《锁麟囊》都大获成功了。上海沪剧院不也应该大力推崇杨派吗 。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5-23 00:28
本帖最后由 blogfeiyunpu 于 2012-5-23 00:28 编辑

回复 blogfeiyunpu 的帖子

谢谢网友点评给分。

没事儿,这里没有十分,只有五分。

五分制。
作者: lujunwen    时间: 2012-5-23 09:59
好文章。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5-23 22:44
谢谢楼上各位关注鼓励支持。

这本来是为某家铅字媒体写的。
作者: 龚山荣    时间: 2012-5-24 13:30

作者: 上官凡岑    时间: 2012-5-24 14:07

作者: 骏良    时间: 2012-5-24 15:11
楼主说的是。上海越剧院敢于引进非本院的越剧流派——尹、戚、毕流派,堂堂正正地演几个戏。尹派的好多且不说,戚、毕流派也演了《玉堂春》、《血手印》。
上海沪剧院原有一个唱杨派的演员谈洁民,我印象中她只演过小戏《孟姜女过关》和《王魁负桂英》中的“情探”一折。一直到退休,一直与杨派无缘接触。说到王丽君吧,在青年一代里应该是佼佼者,如果她坚持要唱杨派的话,可能是第二个谈洁民——默默无闻。现在上海沪剧院里的女主角只能唱个别人的戏——众所周知。就是已经明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钱思剑来说,他自己和广大观众都非常清楚,虽戴了一个袁滨忠流派的传人的帽子,但到底演过多少袁滨忠的戏,用哪些袁滨忠的唱腔?《红灯记》让他来演,是多种因素促成的,而并非是让他此后挑袁派大梁的开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钱思剑要唱袁派戏:一是他成了当权派,自己可以作主,度身定做,演袁派戏;二是离开沪剧院铁饭碗,自己组团挑大梁;三是加盟合适的民营剧团,为他唱袁派创造条件。否则想唱袁派根本是天方夜谭。沪剧院里谁在为你量身定作袁派戏?
我从心底里崇敬当年爱华沪剧团的团长、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凌爱珍,四十岁就敢当绿叶,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提携后人,才会出人出戏。幸运啊,袁滨忠、韩玉敏、马莉莉、王珊妹、唐仁忠、李仲英等。饮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次听到韩玉敏、马莉莉两位在公开场合说过“没有凌爱珍团长的培育,就没有我的今天”。
我说的话可能尖锐些,有的人听来可能不舒服。但我想的是沪剧的传承,沪剧的接班人,沪剧的明天。上述话仅供领导们参考。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5-24 21:08
从心底里崇敬当年爱华沪剧团的团长、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凌爱珍。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5-24 21:10
海汇百川有容则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海派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包容性。
作者: lee1126    时间: 2014-2-25 12:30
中午好王盘声老师看你的王派的沪剧好开心
作者: 上官凡岑    时间: 2014-3-5 08:43
有流派才会百花齐放,才立得牢戏曲午台。
作者: 山清水秀366    时间: 2014-3-7 19:50
老师把越剧尹派及沪剧杨派继发扬问题在两大剧院之间作了分析对比,有道理!
作者: 山清水秀366    时间: 2014-3-7 19:57
说得太对了!
作者: gonghs    时间: 2014-3-9 08:57
沪剧是戏曲,一定要有流派,而且要多种流派,百花齐放!沪剧院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