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一张与杨飞飞老师合影的联想
[打印本页]
作者:
炳伊
时间:
2012-5-21 18:20
标题:
一张与杨飞飞老师合影的联想
本帖最后由 炳伊 于 2012-5-22 17:04 编辑
(这是有关杨飞飞老师的一篇文章,去年3月发表在我的日志里,今惊闻杨老师逝世的恶耗,悲恸之余,特把这篇文章作为主题帖上传,以示对杨老师的深切怀念)。这是一张我和沪剧著名表演艺术家杨飞飞老师的合影(照片见我相册),看着这张珍贵的照片,我的思绪跨越时空,不由想起了与此有关的点点滴滴。我从小就喜欢听杨飞飞老师唱沪剧,她那浑厚略带沙哑的嗓音,悠婉凄切的唱腔,令多少沪剧关众颠魂倒魄、心醉神迷、躬身叹服!特别是象杨八曲、《为奴隶的母亲》各唱段、碧绿枝叶以及《雷雨》中的各主要唱段更是遐迩皆知、有口皆碑、广为传唱。杨派唱腔是沪剧各流派中最具特色、影响最广、唱腔最感人、最受沪剧观众欢迎的流派,为此,我虽是一名男性,但也和广大沪剧观众一样,也是一个杨派迷。记得在读中学(是初中还是高中已记不起了)时,有一天下午电台转播杨老师主演的大型沪剧,好像记得是《家》,为了听沪剧,我竟然逃了学,整个下午就守在收音机旁边,过了一次沪剧瘾。我虽然从小喜欢杨派,崇拜杨老师,但和广大沪剧关众一样,以前和杨老师从未零距离接触过,虽说杨老师是上海滩乃至江浙一带家喻户晓、大名鼎鼎的沪剧表演艺术家,而我仅仅是一名最普通不过的观众,无缘零距离接触是很正常的事,但自己总感到有些遗憾。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少了一份狂热,多了一份理智,这种遗憾也就渐渐淡漠了。然而,或许是越想的越得不到,不想的有时倒反而如期而至了,和杨老师的见面正是属于这种情况。记得是07年的四五月份吧,我们龙柏沪剧沙龙的沪剧班到浙江仙华山农家乐旅游,恰逢杨老师也被另一帮沪剧朋友接在仙华山农家乐游玩,离我们住的地方很近。一天,与我们沙龙有往来的沪剧票友潘锡明老师把杨老师带到了我们住地,沪剧班全体学员一见到我们心中的偶像突然出现在面前,个个欣喜若狂、欢呼雀跃,当时我激动得真有点不能自已。大家一边问候着杨老师,一边把杨老师迎进了农家乐的客厅。在客厅里,大家围坐着继续问候着杨老师,杨老师也询问着大家的生活及业余活动等情况,并勉励大家唱好沪剧,丰富业余生活,并为振兴沪剧作出贡献。接着,几位学员为杨老师演唱了几段沪剧,当时杨老师风趣、自谦地说,你们都比我唱得好,我老了,应该退下来了。过后,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杨老师为大家演唱精彩曲目,杨老师虽年事已高,但还是神采奕奕地为大家演唱了一段“园中腊梅”,风采和神韵都不减当年。虽然,大家多么想让心仪的难得一见的沪剧表演艺术家多唱几曲,但为了爱护艺术家的身体,大家就不执拗地坚持了。临走的时候,大家希望跟杨老师合影留念,杨老师爽快地答应了。拍照片的时候,外面正下着霏霏细雨,但身为表演艺术家又已八十多高龄的杨老师,充分理解大家的心情,丝毫没有名家的架子,全无畏难情绪,精神抖擞地站在细雨下,留下了和沪剧迷的一张张合影,极大地满足了沪剧爱好者的美好愿望。我的这张和杨老师的合影以及另一张全班和杨老师的合影就是这样拍成的。临走时,全班学员向尊敬的杨飞飞老师握手道别,并表示深深的歉意和感谢,杨老师却客气地说:“没关系,沪剧观众高兴了,我也高兴了!”就这样,我们在细雨中目送着杨老师渐渐地离开了我们。我们衷心地祝愿老艺术家身体永远健康,能为沪剧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作为一名沪剧爱好者,能和自己一生崇拜的艺术家留下合影,是我莫大的荣幸和骄傲,我一定倍加细心地把它珍藏在精美的像册里,不,把它深深地珍藏在殷殷的心坎里,直到永远永远......2011.3.11
作者:
琴琴
时间:
2012-5-22 12:33
怀念!
作者:
lujunwen
时间:
2012-5-22 13:54
谢谢上传!
作者:
xiangsheng1947
时间:
2012-5-22 16:26
深切怀念!谢谢上传!
作者:
沪梦缘
时间:
2012-5-24 22:23
永远的留念,谢谢上传!
作者:
龚山荣
时间:
2012-5-25 09:13
谢谢上传!永远的留念.
作者:
lee1126
时间:
2012-6-27 12:07
作者:
沪灵灵
时间:
2012-6-28 22:52
看不到你和杨飞飞老师的合影呀。
作者:
lee1126
时间:
2013-5-5 14:56
作者:
申申
时间:
2013-5-6 17:32
作者:
hj02502
时间:
2013-5-6 18:19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