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驾一只小舟在“申湖”边遨游(二) [打印本页]

作者: 一只手    时间: 2012-4-2 21:13
标题: 驾一只小舟在“申湖”边遨游(二)
      走走看看,听听拉拉,到头来又感觉不过瘾。你道是为什么?一是觉得谱子一大堆,唱的东西确不丰富,更感觉沪剧的韵味不够。从娱乐角度讲无可非议,但要出学一点道道来,我总觉得有必要学唱一些沪剧的传统曲目段子唱段,这有利于演唱现在的一些定腔定谱。现在场子里会唱老腔老调的不多,而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大伯老大娘到是老沪剧,唱起来有板有眼,相当有腔调味道真浓。我有时给他们拉过,但有时候因为不熟悉而会卡住。这给了自己一个启示,喜欢沪剧,不能光会演唱演奏一些定腔定谱的,一定要学会演唱拉奏传统沪剧,因为它们是现在的源头。不了解不熟悉一些沪剧的一些传统唱段(哪怕一些少一些也好,知识是一点点节累的),就演奏不好现在的定腔定谱。我唔出了这么个道理,于是我在网上收集了过去的一些名人唱段,如“筱文滨,王筱新,沈筱英,小筱月珍,王雅琴,石筱英,王盘声,赵春芳,杨飞飞......听了许许多多,不是越来越明白,而是越来越糊涂,太多了,怎么吸收得进?后来改进了方法,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一个一个学习,一个一个攻克,特别是筱文滨过去的一些唱段听了无数遍。哦,总算有些收获了,好听,有味道。还有那些老主胡的和现在的名家主胡的演奏我都听着学习,都有他们的韵味特色。如:朱介生,朱介林,沈开文,王海滨,周根生,唐仁忠,杨妙康,啊这些老师拉的太好了,这辈子根本不可能学好的。但哪怕学习一些皮毛也好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啊!因为自己已是一把年纪了,今天我有个爱好,有个追求也其乐无穷哎......。到底是自己努力了一番,目前手头也学了几个传统段子;如,‘叹庄头’‘买红菱’‘借黄康’‘雌老虎自叹’‘阿必大自叹’‘西厢开篇’‘陆雅臣叹五更’‘求岳母’‘刘志远敲更’,有机会在网上为大家演奏一下,请指教。“很想为老沪剧服务,很想有机会到你们这里来汇报献丑,学了就想实践......”。
作者: 阿杜    时间: 2012-4-2 22:26

作者: ABCDFG    时间: 2012-4-3 09:00

作者: 金陵塔    时间: 2012-4-3 11:06

作者: 双王今易木    时间: 2012-4-3 11:53
本帖最后由 双王今易木 于 2012-4-3 11:54 编辑

真的是全身心投入了!期待您锦上添花!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12-4-3 17:19
一下子听太多,反而难以"消化".
建议:一个一个来.譬如:先选<卖红菱>,只有两种曲调:基本调,还有就是"三角板"(都属于"第一基本腔",这是沪剧传统戏里使用最为广泛的常用曲调,也可以选<三国开篇>).
要选定某一个固定版本,先听,然后反复跟拉,再加以总结.你就会悟出:起腔句与落腔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吃勒板浪".也就渐渐能理解:为啥"送腔"(倒数第二句)后有时直接唱"甩腔",有时则要"垫"一个小过门(一般是两拍)?主要是为了调整板眼,让甩腔的最后一个字收在板浪.
到了这个程度,你已经可以去沙龙为别人伴奏了(当然,二胡基本功至少应该是中上或更好).
接下来,再练"定腔定谱"的段子,主要的"功课",就是解决(熟练演奏,拉出味道与感情)那些编曲所设计的"华彩"过门了.
作者: 文化站    时间: 2012-4-3 21:27
期待着佳音的出现。
作者: 沪剧新迷    时间: 2012-4-4 05:55

作者: ABCDFG    时间: 2012-4-4 08:14

作者: 芸倩    时间: 2012-4-8 16:59

作者: 黄成林    时间: 2012-7-25 15:36
期待!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