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沉痛悼念梅兰珍义妹逝世 [打印本页]
作者: 杨飞飞 时间: 2012-3-4 21:56
标题: 沉痛悼念梅兰珍义妹逝世
惊悉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梅派”唱腔创始人梅兰珍先生于2012年3月2日晚22点49分因急病突发辞世,悲从天降、泪如泉涌!
今借沪剧网这块宝地向兰珍妹妹表示沉痛的哀悼和缅怀之情。
兰珍妹妹和我一样因擅长演悲剧,故江南地方的戏迷们把她和我以及越剧演员戚雅仙、评弹演员徐丽仙并提,称为江南“四大悲旦”。我们四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无话不说的好姐妹,所以也被称为“悲旦四姐妹”。
我们四姐妹都是民盟盟员。八十年代初期,在无锡盟市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四人在无锡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一场“四姐妹同台联袂”的演出活动,四个人,四个剧种,梅兰珍演《孟丽君•洞房》,我演《为奴隶的母亲•归家》,戚雅仙演《血手印•祭夫》,徐丽仙演《情探》选段。这次演出可称是当时轰动锡城的一次盛会。之后,在上海的联袂演出也大获成功,于是“戏曲舞台四姐妹”在戏剧界叫响了。我们四姐妹平时感情深厚,在表演艺术上既独树一帜,又互为融合,深受广大观众热爱。可惜,没多久,徐丽仙因病逝世,四姐妹成了三姐妹。但我们的友情和戏缘继续存在……。
八十年代后期,梅兰珍、我和戚雅仙,都在电台、电视台的支持下,举办了自己的流派演唱会。在我的流派演唱会上,梅兰珍和戚雅仙都前来祝贺,并演唱了我的作品《为奴隶的母亲》选段。由于梅兰珍学的是锡剧,因为沪剧、锡剧本是同根生,都为滩簧系统,你有,我也有,所以唱起来驾轻就熟,一学便会,婉转动听。同样是唱《为奴隶的母亲》选段,她就唱得“沪剧味”十足,而且“杨派”味道特浓。听她唱得这样好,我激动得双手紧紧抱住她的肩膀说:“早就听说你沪剧也唱得好,都对你赞扬备至,今天大开耳界,才知道你的唱腔远远超过了你的名声。而她却谦虚地笑了笑说:“这是向你姐姐学习的”。
2005年9月,在“东方戏剧之星”黄静慧锡剧舞台艺术风采展示的新闻通气会上,我与兰珍妹妹又一次相遇,尽管那时我已经82岁了,但是我清晰地记得:我们两姐妹已经13年没有相见了。当我前一天晚上得知兰珍妹妹要来上海时,我是一夜没睡,太兴奋了。通气会上,当我们两位阔别了13年的老姐妹坐在一起时,她紧紧拉着我的手不放,坐在轮椅上的她动情地回忆:“上次我们见面时还是在1992年,一晃13年过去了,我们都老了。”我也感慨地说:“是啊,岁月不饶人,我们都老了,更应该好好活着啊。”会议结束,两人又单独找了个地方畅谈,昨日种种,恍如隔世,又清晰得历历在目。回到家,天色已晚。
这一桩桩、一件件仿佛就在眼前,至今还记忆犹新,而兰珍妹妹却离我而去了……。
愿兰珍妹妹在天之灵安康!
愿锡剧“梅派”艺术源远流长!世代相传!
兰珍妹妹:你一路走好!
杨飞飞
2012年3月4日晚
(, 下载次数: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