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关于演出用《伴奏带》的一点看法
[打印本页]
作者:
大鹏
时间:
2011-9-23 08:24
标题:
关于演出用《伴奏带》的一点看法
关于用《伴奏带》演出谈几点看法,现在的宝山沪剧团,是华雯当团长,他只有一个念头:多排戏,多演戏。长年累月,这个只有20来人的区级小剧团几乎每天搭台拆台,换地方演出,他们的足迹踏遍了上海和周边地区。冒着夏日蒸腾的暑气和寒冬刺骨的北风,他们从打谷场、露天工地一直演到学校操场、社区文化中心,每年演出都在百场以上。华雯告诉记者,剧团把区里给的补贴都用在了排戏上,工资则是靠大家演出来、唱出来的。让家乡人看上喜爱的家乡戏,是全团人共同的心愿。值得赞扬的是,送戏上门,都是免费演出,请问如果将膨大乐队带到各个乡下各个社区这就存在好多问题,华雯自豪地说,团小志不小,他们每年至少排演一大一小两台戏,而且部部讲质量,重效果。养不起创作班子,就外请,像著名编剧李莉、张东平,导演孙虹江、彭安娜,作曲汝金山,舞美王峻,灯光韩关坤等,都是团里的座上客。创作坚持以现代戏为主,把乡镇、社区、农村的观众群体作为基本对象,所以舞美轻便,道具灵活,强调小制作。排戏严格却丝毫不亚于大剧团,一部讲述农民致富的《美丽大家园》,迄今已修改打磨了整整5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华雯与同事们推出的学生版《江姐》一演就是200场,《缉毒女警官》连演380场,《家庭公案》《东方女性》更是超过500场。从讴歌教师的《行知魂》到反映打假的《罪女泪》,从环保戏《清水恋》到情景剧《田园梦》,都受到了观众热烈欢迎。向世界名牌叫板的《东方彩虹》被央视拍成了6集电视连续剧,与马莉莉合作的《宋庆龄在上海》还使华雯获得了第五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表演一等奖。具体情况具体处理,所以个人认为用伴奏带演出,在观看过程中丝毫没影响到观众,相反观众被演员的精彩演出所感动,以上资料参考与新浪博客
作者:
lujunwen
时间:
2011-9-23 10:01
支持您的看法。
作者:
双王今易木
时间:
2011-9-24 10:55
生存是硬道理!
作者:
cbl625
时间:
2011-9-24 11:01
宝山沪剧团这样的演出就不应该算商业演出,这样的演出团队值得称赏!
作者:
双王今易木
时间:
2011-9-24 11:04
cbl625 发表于 2011-9-24 11:01
宝山沪剧团这样的演出就不应该算商业演出,这样的演出团队值得称赏!
赞同!
作者:
金色的沪剧
时间:
2011-9-24 11:36
“华雯告诉记者,剧团把区里给的补贴都用在了排戏上,工资则是靠大家演出来、唱出来的。,,
,送戏上门,都是免费演出,”
华雯团长,我很看好,她的祖先就是过去旧社会靠唱堂子戏生存下来的,很有经营意识,精打细算,但不牺牲艺术质量,同时还为社区做了很多公益的事,懂得回报社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为沪剧生存的使命干。在观众对她做出不公正的批评时,更是虚心听取,权衡利弊,为大局做出公正了决策。我认为我们应该支持她,和她的团伴。
作者:
乔良
时间:
2011-9-24 15:06
感谢各位老师对宝山沪剧团客观公正的评价。我以为,对艺术样式的评论乃至争论,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其目的还是一个————为了沪剧的生存、沪剧的发展。面对现在这个以经济为杠杆的社会背景下,“伴奏带”还是一个方向,在戏剧结构需要用庞大的音乐效果时,我们只能利用录制伴奏带的方式来达到音乐形象效果。事实上《红叶魂》在上海乃至到四川巴中(剧中原型王瑛的家乡)一直到北京参加展演我们都用伴奏带,而恰恰无论从专家、学者到中央纪委、文化部领导,再到观众朋友较为一致的评价是:“音乐漂亮,非常震撼”。反言之,如果像《红叶魂》这种样式的戏换成7.8个人的小乐队不可能达到现在这样的效果。我也深知、许多观众是在在观看演出的同时是奔着乐队去的,想感受乐队伴奏的现场气氛,这无可厚非,但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以整个舞台效果为重,利用伴奏带。再次谢谢以上各位老师对我们宝山沪剧团的理解与欣赏!
作者:
365
时间:
2011-9-24 15:10
对演出能不能用伴奏带,可以有一个基本的划分,非商业演出不必禁止,但是商业演出则不能提倡,否则就有“偷工减料”之嫌,而且对买票观众也是不尊重。
作者:
2yd
时间:
2011-9-24 18:05
本帖最后由 2yd 于 2011-9-24 19:06 编辑
宝山、文慧、静苑等几个剧团的艰苦奋斗精神确是值得文艺界人士学习,其它剧种演员骄娇两气盛行之际,沪剧演员天天在赶场子拼命,听说陈辉15日50岁华诞庆典之后,天天两场演出,真的不容易,只是拜托华团长能否思路再开阔点,在热衷演现代戏的同时,也给杨派传统经典节目一点空间,杨派传承宝山是肩负历史责任的,我不明白多演现代戏是否上峰下达的硬指标,再这样下去,我们看沪剧的观众也都成为政治家啦。
作者:
fangming
时间:
2011-9-28 14:42
作者:
叮铛铃
时间:
2012-6-19 16:40
作者:
薄薄
时间:
2012-6-19 17:14
作者:
映春成林
时间:
2012-6-19 20:03
作者:
我名阿蔡
时间:
2012-6-20 20:39
作者:
鸣鸣
时间:
2012-6-20 21:03
作者:
顾亚平
时间:
2012-6-20 21:08
作者:
shenqin
时间:
2012-9-8 09:24
作者:
仙人球
时间:
2013-2-13 10:59
伴奏带的运用正逐渐被推广,正规的伴奏带不仅音乐的厚度,表现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对演员的表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