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表演漫谈:演唱中一些应该防止而又常见的错误
[打印本页]
作者:
白水
时间:
2011-8-10 21:37
标题:
表演漫谈:演唱中一些应该防止而又常见的错误
本帖最后由 白水 于 2011-8-10 21:48 编辑
表演漫谈:演唱中一些应该防止而又常见的错误
(摘编自 潘乃宪 著 《声乐实用指导》(修订版) 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介绍:
潘乃宪先生是一位有着半个多世纪“教龄”的声乐教育家。5岁时就是沪上小有名气的昆剧票友,与计镇华为同门师兄,师从昆剧大师郑传鉴。
50年代师从林俊卿博士学习声乐,并当其助教,开始教学与声学研究。
毛阿敏就是在跟他学习期间,经他推荐入前线歌舞团。
演唱中一些应该防止而又常见的错误
凡是爱好歌唱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充分抒发自己的内心感情,并得到听者的赞赏;有的还渴望自己的歌声有一天能唱出心目中崇拜的歌星一样的效果,但往往唱出来总不是那么一回事,却又找不到原因;有些并非能力不够,是各种形式的错觉使唱者迷失方向。因此,排除错觉的干扰实际上比建立正确的唱法更值得重视。常见错误如下:
(1)追求自我满足:
歌唱者总是希望自己的歌声满足自己的耳朵,而最能满足自己耳朵的声音是包在嘴里的声音,这种声音唱得再响,通过话筒却没有音量,更不要说唱比较轻的声音了。很少人注意到这样一个规律:自己听到自己的声音越多,人家听到的就越少;自己听到的声音越少,人家听到的反而越多(经常用录音机作为自己的“镜子”,可以防止各种错觉)
。
(2)盲目摹仿:
歌迷崇拜歌星是自然的。但把心目中偶像的歌声作为摹仿的楷模,而不管自己的声音类型和追求的模式是否“对号”,则就有问题了。宽嗓子唱细,问题还不大,细嗓子唱宽就有危险了。……即使摹仿别人再像,失去的个性与特色可能更多,这实际上反而是把自己的“本钱”丢弃了。
更有些歌迷由于摹仿力不强,没有自知之明,摹仿的结果只能是自以为“像”,实际上却不像,优点没有学到,缺点却摹仿“到家”了。
(3)心理上的干扰:
有些歌唱者盲目自大,自我感觉太好,总把自己的优点去比别人的缺点,这种人永远唱不好;有些人相反,太不相信自己,平时唱得很好,一上台就乱了套;也有些人怕“响”而把声音包在嘴里不敢唱出来;还有的则怕“紧”,不敢拉紧声带,得了声音的“软骨病”。
(4)生理上的干扰:
任何演唱形式,不论其唱法如何不同,有一个生理原则始终是一致的,这就是“喉咙松,声带紧”。如果反过来,一切就都完了,乐感再好也照样唱不好。但较多的情况是:要么一起紧,要么一起松。当然,声带长在喉咙里,要区分开来是很难的,这就需要方法。
(5)习慣上的干扰:
没有经验的歌唱者每当唱抒情歌曲时总不自觉地把声带松掉;唱劲歌时则拼命“压”声带;唱暗音色时把声音包起来;唱亮音色时“逼紧”喉咙;而唱气声时就变得只有漏气没有声了。所谓方法,就是为了用来建立新的歌唱习惯;学一点简单的歌唱器官生理、物理知识,对于唱好歌曲同样是有益的。
(6)用气不当:
唱者担心气不夠,于是拼命吸气,甚至连肩膀也耸起来,但唱起歌来非但没气,反而把喉咙也“憋”住了。实际上气息不在于吸得多而在于吸得深,中国传统强调气沉丹田,就是一个“深”字,……。
原苏联声乐家阿斯培隆徳说过:歌唱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淘汰多余动作”的过程。这个多余动作也可以理解为“干扰”,实践告诉我们:排除各种各样的发音干扰,比学习正确的方法更重要。“破”得越彻底,“立”得越容易。每个想学好声乐的人都应该时时检査自己的发声状态,谨防上述错误习惯的出现。
作者:
老番三
时间:
2011-8-11 08:50
在沙龙大家唱中较多的现象是不少演唱者总是喜欢把话筒贴近嘴巴,生怕人家听不见他的唱,就像楼主帖子中说的那样,自己只听到自己唱得很响,殊不知观众听到的声音反而会更轻,而且由于自己声音太响,这样就掩盖了乐队的伴奏声音,导致听不清楚乐队的音乐而走音的情况经常发生。会唱戏的人他们很会控制话筒的距离来调节自己演唱的音量,调整自己演唱的情绪。
作者:
白水
时间:
2011-8-11 09:28
老番三 发表于 2011-8-11 08:50
在沙龙大家唱中较多的现象是不少演唱者总是喜欢把话筒贴近嘴巴,生怕人家听不见他的唱,就像楼主帖子 ...
“经常用录音机作为自己的‘镜子’,可以防止各种错觉。”——
从录音机放出来的自己的录音声音,才真正是自己的声音,才是观众在现场听到的你自己的声音。——千万别被自己的耳朶骗了自己!
作者:
雀鸣轩
时间:
2011-8-11 14:19
楼上讲得真好。
作者:
双王今易木
时间:
2011-8-11 18:00
好教材!谢谢白水老师上传!
作者:
lujunwen
时间:
2011-8-12 10:25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11-8-12 10:58
所以,要请将翻唱音视频放到网上来的朋友经常听听自己的声音和形象,并与名家原唱进行对照,找出差距,使自己的演唱能有进步与提高.
作者:
cbl625
时间:
2011-8-12 11:16
楼主的货色还真不少,看看蛮长知识的。谢谢了!
作者:
aoju
时间:
2011-8-12 17:46
白水老师转载的"表演漫谈"系列,确实让戏迷们(尤其是初学者)受益.向古道热肠的白水老师致谢!
作者:
另类
时间:
2011-8-12 18:57
“经常用录音机作为自己的‘镜子’,可以防止各种错觉。”孙老师讲得好!
作者:
沪梦缘
时间:
2011-8-12 20:56
感谢孙老师的上传报道,看后受益匪浅好帖子!
作者:
沪剧新迷
时间:
2011-8-13 20:39
说得好,受益非浅
作者:
ydm1
时间:
2014-10-31 17:29
讲得好这是演唱的基础知识,有了正确方法才能声情并茂。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