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曲论探要(二十六) [打印本页]

作者: 朱国桢    时间: 2011-8-7 18: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滩簧西乡调    时间: 2011-8-8 08:04
       "79年回剧团,又将此教材给青年演员用。但他们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已经会唱很多段子,不屑一顾这类东西。 81年,我为了证明“字正腔圆”的理论,开始写“沪韵正音”。尔后,又以沪韵正音的理论,来改写“曲论探要”,并尽可能将众多名家的唱法拿来作比较。也许,让我用口述的方法来论述,会取得更加好的效果,可惜,没有人要听。……"
       伤感!!如此一篇热诚热心竟无人应对。这样下去,沪剧怎么还能有春天呢?!
    朱老师,昨天翻看去年“西乡调与松江”研讨会名单,见先生大名赫然其中。甚是遗憾当时没能认识您。

作者: 觀眾朋友    时间: 2011-8-8 11:05
谢谢楼主的文章,本觀眾朋友向朱老师致敬!
作者: 朱国桢    时间: 2011-8-8 11: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11-8-8 11:55
"用口述的方法来论述,会取得更加好的效果".
确实如此,深有同感!
但,文稿是资料,有保存的必要.这一点,您做得比我好得多.我是仗着自己目前记忆力还可以,曲谱等书面材料用过就"笃脱"的(如是电脑文档,则还留着备查).

认为"曲调是作曲家的事".
持此观点者,业内外都大有人在!
所以,自从实行"作曲制"后,戏曲的新流派就极难再冒出来了(领导"钦定"的或艺人"自封"的例外).

作者: 沪剧新迷    时间: 2013-9-4 23:16

作者: 皇兄    时间: 2013-9-13 12:34

作者: 仙人球    时间: 2013-9-14 08:26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