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反二胡”在沪剧伴奏时如何定音? [打印本页]

作者: 觀眾朋友    时间: 2011-8-1 10:19
标题: “反二胡”在沪剧伴奏时如何定音?
当主胡定弦为CG时,“反二胡”究竟应该定GD还是AE?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11-8-1 10:42
都可以呀.这又没有"统一规定"的咯.

我拉中胡时,一般定G-D,有时拉沪剧也定F-C(这时C调按4-i ;bB调按5-2;F调按1-5),假如有人唱"开方"里的"道情调",这时bE调就按2-6.
拉"戤胡",最好用"二泉琴",就定A-E.
作者: 老番三    时间: 2011-8-1 18:18
      反胡在现在的乐队中已经不使用了(不论在专业还是业余乐队基本都不用了)好像是因为它的音量太小(箫也是因为音量小,改用新笛代替)愿意用中胡来替代,但一些小乐队现在连中胡都省略了,情愿用大提琴来替代(可能是乐队费用的原因)。反二胡和箫还有秦琴在六十年代初还是广泛在沪剧乐队中使用的,沪剧韵味十足。
作者: 映春成林    时间: 2011-8-1 19:15
真正传统味还是少不了戤胡..戤胡拉得传统味哝的.那个真叫是别有一格.现在不用了这句话很难讲.除非戤胡垃不出味所以改中胡了.中胡也有大小中胡之分呀...戤胡是一主胡到中胡中间的过桥作用.使音阶能一及及的清楚和谐.直接主胡到中胡好像楼梯中间少了一及.有了他.显然不同.老前辈传下来的东西是有一定道理的.你要硬改没问题.可以直接主胡加大提好了.其他都可以改掉么.好比现在沪剧改得自己姓啥都勿晓得了.没规句不成方园.没逻辑那成什么了呀.传统的东西我希望还是照旧比较好. 但是.老百姓各人各信.不能勉强.只要味道出来什么都可以试试.
朋友们讲的我并无反感.只要使沪剧能好听.能发展大家一起努力吧.
作者: 老番三    时间: 2011-8-2 07:20
本帖最后由 老番三 于 2011-8-2 07:36 编辑

回4楼映春成林老师
    你的观点我是赞同的。但是社会在发展,沪剧乐队的配置也在发生变化(现在沪剧院的大乐队中胡也不用的,这次《军礼》演出连杨琴也没有看到),评弹也有用交响乐来伴奏的,这次8月19,20日二天上海滑稽剧团钱程在上海音乐厅要开个人演唱会,也是首创用交响乐来伴奏滑稽说唱。社会发展不会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能试着去适应。
    当然,如果我们自己想用反胡来参加乐队伴奏,那是绝对不可能有人来反对的,我们想用啥就用啥,只要自己感觉满意就行。当前业余乐队不用反胡(包括箫)可能是因为音量小和费用等问题,如果排除这二个因素,什么都可以用。王勤沪剧团有时因为一天中有几个地方同时要演出,乐队冲突排不过来,他们无奈只能安排一只主胡和一只电子琴;或者一只主胡和一只琵琶分别去二个地方演出。
作者: kakaka    时间: 2011-8-3 08:29
本帖最后由 chen9001 于 2015-1-26 16:52 编辑

本人拉中胡时定弦GD,主胡演奏15弦,我拉52弦。主胡演奏52弦,我拉26弦。开方选段,前半段主胡演奏26弦,我就拉63弦。很好!
作者: 老番三    时间: 2011-8-3 15:50
本帖最后由 老番三 于 2011-8-3 15:51 编辑

回6楼kaka
      你拉中胡定DA,主胡演奏15弦,你拉52弦,主胡演奏52弦,你拉26弦,这都对的。而“开方”前段是道情调,唱的是bE调,主胡是拉63弦(不是26弦),这时你应该拉37弦,(而不是63弦)。
作者: kakaka    时间: 2011-8-4 07:38
谢谢张老师的指点!是我说错了,反正我拉中胡定的是反调(主胡的外弦是我的里弦),主胡演奏不管什么调,我跟他对应(里弦对外弦)就可以了。您说对吗?欢迎指教!
作者: 沪剧新迷    时间: 2013-5-26 18:03

作者: 阿杜    时间: 2013-5-28 21:56
本帖最后由 阿杜 于 2013-5-28 21:58 编辑
老番三 发表于 2011-8-3 15:50
回6楼kaka
      你拉中胡定DA,主胡演奏15弦,你拉52弦,主胡演奏52弦,你拉26弦,这都对的。而“开方”前 ...


张老师讲的不对,沪剧主胡定CG,所以就让中胡定GD,而不是你说的DA,这才能主胡15弦,中胡52弦,主胡52弦,中胡26弦。
作者: 13042112965    时间: 2014-7-8 22:29
老番三 发表于 2011-8-2 07:20
回4楼映春成林老师
    你的观点我是赞同的。但是社会在发展,沪剧乐队的配置也在发生变化(现在沪剧院的大 ...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钱人讲究排场,没钱的讲实惠,只是化了大价钱别画虎不成反类犬,交响乐伴奏本土戏很多人觉得没味,能说跟观众的大量流失没有关系?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