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沪剧泰斗王盘声对沪剧表演理论的重大贡献 [打印本页]

作者: 白水    时间: 2011-5-17 23:03
标题: 沪剧泰斗王盘声对沪剧表演理论的重大贡献
本帖最后由 白水 于 2011-5-17 23:43 编辑

   沪剧泰斗王盘声对沪剧表演理论的重大贡献
       沪剧泰斗王盘声把沪剧的表演手段总结为“唱、做、念、表”。这是对沪剧表演理论的重大贡献,也是对中国戏曲理论的重大贡献,意义非凡,应当认真学习、领会和钻硏。

      一年多前,我的日志曾摘录了《王盘声沪剧唱腔艺术》中的相关论述,现将相关论述重新摘录——


沪剧的表演手段

(一)“唱、做、念、表”的表演手段:

        我们都知道京剧的表演手段是:“唱、做、念、打”。

        评弹的表演手段是:“说、噱、弹、唱”。

        那沪剧的表演手段是什么呢?我认为沪剧的表演手段应为:“唱、做、念、表”。

       “唱、做、念”可能大家都认可,但“表”怎么也成了沪剧的表演手段呢?沪剧中什么地方用了“表”这种艺术手段呢?

       滩簧时期的“叹庄头”自报家门就是表的一种形式。

       例如《陆雅臣》娘子出场时所唱“时运低来命运轻,……我名三字罗秀珍。”

       也有用说白来表达的,例如《朱小天》中,朱小天出场时唱“那旁来了朱小天”时(软煞板)插白:“大家觉得很奇怪,……独养儿子人家叫我朱小天。”

       又如《白艳冰雪地产子》中“唐寿哭少爷”一段,唐寿出场到花园里时有白:“少爷末死脱了,少奶奶到衙门里去吃官司了,小少爷无没奶吃,嘞啦哭。”(仅三句话就把前面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了)


(二) 做好“唱、念、做、表”的具体原则:

       “唱”要“字正腔园,韵味浓厚”;

     “做”要“生活真实,不火不温”;

     “念”要“口齿清晰,音色圆润”;

     “表”要“简洁扼要,真切动人”。


【摘自 王盘声 黄士英 编著 《王盘声沪剧唱腔艺术》 上海音乐出版社】(090712)(110517)

作者: lujunwen    时间: 2011-5-18 10:08

作者: 贝贝    时间: 2011-5-18 12:32
谢谢上传!
作者: frankwyj    时间: 2011-5-18 14:28
《王盘声沪剧唱腔艺术》是一本优秀高品位的沪剧理论好书,又是一本极有价值的工具书,谢谢白水老师摘录上传。
作者: 白水    时间: 2011-5-18 15:57
frankwyj 发表于 2011-5-18 14:28
《王盘声沪剧唱腔艺术》是一本优秀高品位的沪剧理论好书,又是一本极有价值的工具书,谢谢白水老师摘录上传 ...

沪剧泰斗王盘声把“表”列为沪剧表演手段之一,在沪剧理论上是个重大创新和突破,涉及戏曲的基本特征、美学原则、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艺无止境,学海无涯!期盼这个话题广泛、深入的探索。
作者: 陆敬文    时间: 2011-5-18 17:37
王老师的艺术理论总结值得我们大家学习,领悟。祝王老师健康长寿。
作者: xiangsheng1947    时间: 2011-5-18 21:11
祝王老健康长寿!谢谢上传!受益匪浅!
作者: 沪剧新迷    时间: 2011-5-18 23:31
谢谢上传
作者: 小月    时间: 2011-5-19 18:05

作者: 日月    时间: 2011-5-22 16:33
本人认为说易做难,说得再好没用,真正做起来是否好呢。就拿,表演艺术家,五个字来说,沪剧是否真正称得上这五个字的有几个“我看把:表演艺术家:称之为:演唱艺术冢:比较合理。
作者: lee1126    时间: 2012-7-25 08:16
哈哈哈
作者: 陈树伟    时间: 2012-7-25 10:43
回复 日月 的帖子

赞同!沪剧申曲时期的"叹庄头"表演形式太落伍了。沪剧大牌有些侧重于演唱取胜。但也不排除丁,石,邵,解等大牌名家在解放后由于引进了新文艺工作者,吸取了话剧表演元素。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丁是娥演的小飞娥,金堂妈,阿庆嫂。解老师的陈天民,东洋大板.邵宾孙老师更为突出的,在解放前别人还仃留在唱堂会唱电台时,邵老师已经就很注重人物的塑造了。他演的杨乃武在解放前就红遍上海滩,红得发紫!庵堂相会中的金老相公,演得活龙活现。甲午海战中的方伯谦演得更是,胜过了话剧,电影演员.芦蔼火种演刁德一,人物气质没人胜过。演员有两类,个性演员,气质演员,什么是气质演员?形像地说,东洋大板,鲁贵,东洋婆这些原创演员演的味道,别人是演不出的。这就是区别于气质!沪剧界中能称得上表演艺术家的我说还是有些的。有些演员重唱,不重演。换个角色只是换了一套服装而言。演唱艺术包含演艺成分,戏曲决不可底估,尤其在"听戏"年代。但不全面,不鲜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常言道,七分白(做)三分唱。时代已到达今天这高科枝时代,统称大牌名星为表演艺术家,似欠考虑了一点。会被后人耻笑!但出于观众的尊祟,无需+分严慎!好比称泰斗一样道理。
作者: 雀鸣轩    时间: 2012-7-25 11:07
实际真正一个大家,唱做必有特色,戏路必定宽广,沪剧先天重唱,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是很特出,在演上体演不出每个人物的特性,除主演外基本雷同,特型角色更勿谈了。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7-25 18:41
上面的点评缺字——继续

一字之更动,也正说明沪剧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武打戏。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7-25 18:44
(二)中看来,原书是否有排版出错。

四个字的次序小标题和展开时有不一致地方。可能编辑校对当时都没有看出来。
作者: 白水    时间: 2012-7-25 19:39
回复 blogfeiyunpu 的帖子

感谢先生指正!
原书中没有错误,是“(二) 做好“唱、做、念、表”的具体原则:”。
帖子中字序颠倒,是我误打造成的差错。
谨此向原作者和网友致歉!
作者: 日月    时间: 2012-8-28 11:01
唉,戏曲界也只有沪剧这个剧种喜欢瞎捧,什么泰斗呀,表演艺术家,都是虚伪的瞎捧。我看还是实实在在的为沪剧艺术发展做些实事吧。
作者: shenqin    时间: 2012-9-2 13:39

作者: shenqin    时间: 2012-9-8 21:22

作者: 仙人球    时间: 2012-9-28 15:59

作者: 叮铛铃    时间: 2013-10-26 12:22
谢谢上传!
作者: 龚山荣    时间: 2013-11-13 15:01
谢谢上传!
作者: 白水    时间: 2014-5-16 21:49
本帖最后由 白水 于 2014-5-16 22:03 编辑

  沪剧表演艺术家王盘声
荣获“白玉兰”特殊贡献奖

(, 下载次数: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