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一个老沪剧迷的呼声
[打印本页]
作者:
yulingen
时间:
2011-3-28 15:57
标题:
一个老沪剧迷的呼声
我要求中国沪剧网向上海沪剧院反映,是否能牵头组织沪剧第二代的一些著名演员,重登舞台,表演他们的拿手节目。比方过去的上海市人民沪剧团的张青,向佩玲,许国华等,努力沪剧团的顾咪咪,筱谷声等,长江沪剧团的汪筱英,汪婵娟,蔡志芳等,勤艺沪剧团的赵慧芳,刘银发等,艺华沪剧团的邢月莉,刘志麟等,爱华沪剧团的夏剑青,凌燕蓉等,群艺沪剧团的黄佩芳,前进沪剧团的筱彩霞,李琴英等,他们都有优秀的节目和唱段,并且继承了前辈演员们的各种流派,他们且都已年近花甲,实际上是沪剧界难得的宝贵财产。他们之中有顾派,汪派,刚派(小筱月珍),凌派等,他们的优秀剧目包括《红莲告状》,《五姑娘》,《碧落黄泉》,《寄给母亲的一封信》等。如果能够组织他们一起登台演出,我想上海的沪剧观众一定很欢迎,而且这也给了新的年青一辈沪剧演员一个继承和学习前辈艺术的机会。如果能举办这样一次演出,必将对沪剧事业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保护海派文化这一朵奇葩,沪剧,意义重大。我衷心地期望中国沪剧网能促成这一盛举。
——一个老沪剧迷
作者:
沪梦缘
时间:
2011-3-28 18:23
谢谢楼主的创意想法是好的就怕很难兑现,因为涉及的人太多了各种情况难以预了。到是怎样把这些演员的艺术能够传承于小字辈,使上海的沪剧能像大海的浪潮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作者:
映春成林
时间:
2011-3-28 18:55
心痛.悲哀.盼望后的心情.
作者:
朱妙其
时间:
2011-3-28 19:50
沪梦缘 发表于 2011-3-28 18:23
谢谢楼主的创意想法是好的就怕很难兑现,因为涉及的人太多了各种情况难以预了。到是怎样把这些演员的艺术能 ...
确是这样说啊!
作者:
滩簧西乡调
时间:
2011-3-28 20:30
回复
yulingen
的帖子
yulingen 老师的想法确实表现了一个沪剧迷的心声。但沪剧院肯定不会干此事——一个在“听外婆讲老上海故事”这样完全该展示所有沪剧流派的节目中,都一点不肯让院外流派展示的沪剧院,我们还能指望它吗?这是其一。其二,沪剧院恐怕也叫不动那些非本院的老演员。
其实,市文联或者艺联该做这事。当年不是就成立过文联沪剧团吗?
作者:
小珠珠
时间:
2011-3-28 20:59
我想这位楼主的心愿是好的,但是件事情是不可能的,因为首先要凑齐这些人难,再是经费难,三是剧本难,四是这些演员也未必愿意,所以在心中留有美好的心愿,对于人生而言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作者:
大懒猫
时间:
2011-3-29 07:00
回复
小珠珠
的帖子
同感!
作者:
上官凡岑
时间:
2011-3-29 08:32
作者:
贝贝
时间:
2011-3-29 08:46
好主意、这事沪剧院力量还不夠,需戏剧界协会、市文联才行
作者:
frankwyj
时间:
2011-3-29 14:46
良好的愿望可很难实现,正如滩簧西乡调老师所说:“ 沪剧院肯定不会干此事,一个在“听外婆讲老上海故事”这样完全该展示所有沪剧流派的节目中,都一点不肯让院外流派展示的沪剧院,我们还能指望它吗?这是其一。其二,沪剧院恐怕也叫不动那些非本院的老演员”。不肯让院外流派展示是沪剧院的一贯老作风,要不是这个作怪,沪剧也不会成现在这个样子。
作者:
陈小宝
时间:
2011-3-29 14:50
原人沪到上海沪剧院一直是排外的,不会让其他流派上他们剧院的戏。再说顾咪咪文革后拒绝登台,黄佩芳,夏剑青已去世,许国华在国外,向佩玲已不再登台,张清也不会登台。事情很难办。只有市文联,市剧协出面组织会演,以抢救沪剧为名才有可能。
作者:
叶子
时间:
2011-3-29 21:45
本帖最后由 叶子 于 2011-3-29 21:46 编辑
顾咪咪是顾月珍的得意弟子,曾经很有号召力,但如今她自己也把自己否定掉了,现在哪里还有顾咪咪?
顾咪咪在文革中锒铛入狱,重获自由后,已说过“顾咪咪和顾月珍老早一道死掉了”!
令人唏嘘。
作者:
寄生草
时间:
2011-3-29 22:56
夏老,刚过世,黄佩芳、蔡志芳也过世多年。张清也不再登台,向佩玲多年不登台,但是培养了朱麟飞是06级的学生。
汪婵娟在沙龙也常露脸。赵慧芳、刘银发,经常活跃在台上。
许帼华在加拿大。刑月莉上次看到网上人说,现在也不再出来唱。
筱谷声90高龄,要上台恐怕也困难。汪筱英也年纪大了。凌燕蓉身体不好,也不能唱了。
筱彩霞81岁高龄。
我想要请这些演员再排戏是不太现实了,但如果能召集所有老艺人,与热爱他们的观众见见面,应该还是有这个可能的。但是这件事的发起与操作都是牵涉甚多的,故,呼声只能是一个心愿。但也不必‘心痛’和‘悲哀’,人生无常,凡是看淡些,人生必经之路,不必感叹,更不必把一些无可奈何的事,非要执扭过来,凡是顺其自然。
作者:
雀鸣轩
时间:
2011-3-30 15:11
想得到,办勿到,有些人己呒没了,有些嗓勿行了。希望他们长寿,身安体康,安度晚年。能唱的有刘银发顾曼君韩玉敏等多人,聚笼勿容易了。
作者:
yaojinlong
时间:
2011-3-30 17:37
嗳! 太可惜!
作者:
叶子
时间:
2011-3-30 19:29
曾在王雅琴追悼会上见到过邢月莉,有戏迷问邢:“哪能长远勿看见侬了?”,邢说:“在家里看看电视,我只看电视剧,从来不看沪剧,怎样唱沪剧我都忘记了”,其实唱了几十年的沪剧怎么会忘?给人一种感觉似乎心里有股气。
这样的情绪状态,你说还会出来吗?
作者:
郑经祥
时间:
2011-3-30 22:51
回复
寄生草
的帖子
深有同感,支持!
作者:
双王今易木
时间:
2011-3-31 10:54
10#分析,一矢中的!
作者:
yulingen
时间:
2011-3-31 13:15
谢谢大家对我帖子的热情回复
。
读了各位的帖子,才知道有些著名的沪剧第二代演员已经谢世了,使我这样的沪剧爱好者心情非常沉痛。像这次夏剑青老师的逝世,就是沪剧事业的一大损失,让我们非常难过。
我个人认为,沪剧的发展需要打破门户观念,沪剧并非只有丁派、杨派、石派、解派、邵派、王派,它还有其他很多的流派,像文革以前,有顾派、汪派、凌派、施派、袁派等,他们都有优秀的代表剧目。沪剧既然是作为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和发展,我想发展只有在继承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比如京剧,他们就是把优秀的传统剧目先继承,还努力挖掘以往的失传剧目,才能像如今这样取得振兴的局面。没有继承,何谈发展?另外,现在的沪剧演员阴盛阳衰,培养优秀的男演员是件迫切的事情。
我认为目前的沪剧现状谈不上继承,更谈不上发展,不像以前百花齐放,不断有优秀剧目涌现。比如顾派的《空谷兰》《贵族夫人》《破镜重圆》,有些剧目虽然上演,已经少了很多顾派的原汁原味。爱华沪剧团的《书香人家》《白兰花》《父子恨》等剧目,趁现在韩玉敏等老演员还健在,这些优秀剧目都可以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经恢复整理,而重新演出,以飨我们这些老观众的眼福和耳福。如果现在的青年演员能够得到老一辈的指导,一定能把沪剧优秀的传统剧目继承下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日渐式微。新戏要开发,但老戏也要挖掘。
借中国沪剧网这块宝地,我要大声呼吁,上海市、区级的沪剧团打破门户观念,携起手来,共同推出更多的好剧目,不管是老戏还是新戏。
陈小宝网友、叶子网友,寄生草网友等,都提到顾咪咪老师、向佩玲老师、张清老师、沈仁伟老师、邢月莉老师、张剑青老师等年事已高,有些人心情可能也不太好,在文革中受了很多苦,不可能出来演出了。但是我觉得电视台或媒体如果可以对他们进行专访,请他们谈谈过去的事,我们也是爱看的,而且他们的心情也许会因此好一些。
作者:
杨先生
时间:
2011-4-6 18:55
我上次也发过这样的文,我想,组织这些老一辈的艺术家,让他,她们同戏迷见见面,也可开个个流派演昌会,请这些老艺人有机会一起见见,我看管沪剧的相关部门应当能做到的,要向评弹,越剧,京剧学习,如果欺师忘祖了,那不管直么剧种就要消失的
作者:
szzx777
时间:
2011-4-7 01:22
除非文广出面才有这种组织能力,有时听听基层沪剧迷唱起来有板有眼浓味也十足。多多走访活跃在社区乡镇沪剧沙龙其感觉与看一场老演员大会串也差不了多少,激动起来也会让你享上几句滩簧小调。
作者:
老施
时间:
2011-5-9 15:59
回复
yulingen
的帖子
深深敬佩您对沪剧的钟爱和感情!只是现在沪剧的掌门人不知在想什么?不要说其他流派,就是丁派、解派、邵派、王派、石派、袁派,沪剧院有合格的继承人吗?不要说合格,连稍微像样一点的都没有。难啊!人家心思不在这里!
作者:
cbl625
时间:
2011-5-11 12:41
想法可嘉无法行.现在到底谁才算沪剧的掌门人,办一个见面会还是可以的,但要有权威的"人"才组织得起来呀.
作者:
而古月
时间:
2011-5-11 13:52
沪剧观众的心声——流派应百花齐放!
作者:
上官凡岑
时间:
2011-5-27 00:26
作者:
柏亮
时间:
2020-12-24 20:07
希望能成真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