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沪剧怎么啦?
[打印本页]
作者:
gonghs
时间:
2011-1-28 23:52
标题:
沪剧怎么啦?
我是上海人,来北京已几十年,酷爱戏曲,尤迷沪剧。六十年代看过丁是娥、邵滨荪、解洪元、石筱英来京演出《芦蕩火种》,盛况空前。年前看茅善玉来京演《雷雨》、《瑞珏》也很受欢迎,CCTV还转播了一次。平时CCTV戏曲频道播京、豫、越剧较多,也播锡剧、淮剧、评弹,近来还播了甬剧,沪剧却有几十年不见踪影!京剧是国家文化名片,地方戏乃地方文化名片。江苏、浙江都在努力打造,唯独上海,沪剧只在社区中老年人中弥留,不要奢谈走出上海,如果年轻人不爱看沪剧,过些年当老一代沪剧迷消失后,不知如何将这一剧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究根源,一是上海文化局不重视。市领导忙“世博”、救大火、压房价......对文化也许顾不上,也许不懂行,文化局应该懂吧。上影厂末落了,沪剧也快“碧落黄泉”了。千载难逢的世博会上竟拿不出一张上海文化名片-沪剧!同样来京参加记念曹禺汇演,苏州推出中篇评弹“雷雨”,演员五人,两椅一桌,演出多场,还深入大学,举行座谈,CCTV转播,高级领导和北京评弹联谊会捧场......他们演出成本不多,效果瞎好!但是,省、市文化部门特别重视,从剧本到排练,足足磨了几年,来京演出还派员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苏州评弹演员自己也争气。他们不摆架子,下基层跑码头,进茶馆应堂会,虽挣钱不多,艺术上精益求精,努力求生存,谋发展,这几年,年年来京演出。(而上海评弹团倒是久违北京了!)上海沪剧院的大戏很气派,但花费极高,轻易不敢演,既怕赔本,又行动不便。这次来京演《雷雨》算是应差、大概有补贴,否则来好几十上百人,加上几十吨装备,平时敢来吗?记得五、六十年代,大牌沪剧演员同样下基层演小戏,为何现在做不到呢!所以,要弘扬传承沪剧,既要靠政府,又要靠沪剧演艺界自己。我以为上海沪剧(包括评弹、越剧界)应向邻省、市的同行学习,上海人在全国、全世界都是碰碰响的,千万别在文化上塌招势!!! ghs北京
作者:
华雨文
时间:
2011-1-29 00:56
应该是中国的戏曲怎么啦?
作者:
子归
时间:
2011-1-29 09:25
刚看了半本越剧改革五十年纪念文集,那时还有人还夸奖沪剧,指责上海越剧在衰落,现在才过了八年多,五十步笑一百步啊∶)
作者:
奥涤圣
时间:
2011-1-29 09: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onghs
时间:
2011-1-29 09:59
回复
华雨文
的帖子
同意!全国戏曲都面临危机。京剧是沾了高官、名人(包括海外)的光,处境稍好些。国家文化部似尚未弄清楚民族文化的真正含义。文化不是简单的宣传、娱乐工具。一个民族,只顾经济不继承发展文化是不会受人尊重的。何况没有文化支撑的经济也不可持续。提发展文化产业不仅仅为了赚钱,提升国家软实力也不仅为了同别国竞争。文化关系到民族的文明和长久幸福。一个有“宝马”车、LV包的人,如无文化,是何样子?有尊严、幸福可言吗?文化部的成绩不能全盘否定,但说不上好,甚至及格。功劳不能自夸,大家心里有数!文学、影视的衰就不谈了,说说戏曲吧,不是老说越有民族性就越有国际性吗?戏曲是最民族性的元素之一。一个人最恋祖国家乡的是乡音、家乡菜。乡音就是地方话和地方戏(即戏曲)。文化部对戏曲的态度是任其自生自灭。话说得太远了,还是说沪剧吧。上海有那么大财力,怎么就拿不出一点小钱来扶植一下沪剧呢?连一、二十万资助一下沪剧网等戏曲网站都舍不得!政府不是以民为本嘛?连眼前的小事都做不好,还怎么放眼未来放眼世界啊!我昨天晚上看了CCTV播出甬剧,宁波市近来不光抓经济,也抓文化,进步神速!上海再懈怠,老大的交椅还能坐几天? ghs 看CCTV播宁波滩簧而不太播沪剧有感
作者:
白水
时间:
2011-1-29 10:11
本帖最后由 白水 于 2011-1-29 10:11 编辑
怎么啦?——文化!
作者:
冯国跃
时间:
2011-1-29 11:33
要经济不要本土文化的公式等于犯罪!!!
作者:
勤天
时间:
2011-1-29 12:08
上海什么事情都领先全国,龙头老大,唯独地方戏曲。可悲!
作者:
沪梦缘
时间:
2011-1-29 12:31
楼主谈出了一些问题的原因我看还有一些原因没有点到位,楼主说:上海人在全国、在全世界都是碰碰响的。我看不一定上海人近几年生活究竟改善了多少,上海的房子都是谁在买好好想想就明白了!
作者:
娄江沙子
时间:
2011-1-29 13:55
辉煌难再,能像遗产一样的供奉就不错了,可惜这也仅仅是嘴上喊喊罢了。
作者:
朱妙其
时间:
2011-1-29 16:23
天地永在,日月轮回.该走的路迟早要走.有时,坏事能变好事呢.
作者:
郑经祥
时间:
2011-1-29 16:30
本帖最后由 郑经祥 于 2011-1-29 17:09 编辑
领导不重视,沪剧界不争气!这能怪谁?保护沪剧非物质遗产不是说说而也。
过去,三日二头能从新闻媒体上,看到报道、介绍沪剧繁荣方面的讯息和内容。现在一,二、个月也难见沪剧这方面的报道。
作者:
沪剧粉丝
时间:
2011-1-29 17:35
支持楼主观点。
作者:
zyh
时间:
2011-1-29 19:51
这个政府重经济,轻文化。悲哉。
作者:
华雨文
时间:
2011-1-29 23:26
经济高速发展,就是文化大量的流失。
作者:
老番三
时间:
2011-1-30 11:21
地方戏曲不景气,沪剧可怕要排在前面了,必须要深思了!
作者:
335301
时间:
2011-1-30 12:59
回复
冯国跃
的帖子
冯先生:要经济不要本土文化的公式等于犯罪。这句话你说的太厉害了吗?在发帖子中请也要注意一下用词,文艺文化在党的领导下和关怀下,为什么是等于犯罪呢?你不要片面的只追求你本人对沪剧爱好和喜欢,就可以不加思考的乱说一下,我们是一个法制的国家,我们都要有懂法和守法来鞭策自己啊。文艺和文化的领域都是要靠经济的支持,就是中国沪剧网的开办也要经济力量的后盾啊?所以经济是基础文艺文化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和发展,没有什么好像是等于是犯罪的说法,如果按照你思路和逻辑那不看沪剧和不喜欢沪剧的人也是有罪的人呢,不能说的太离谱了,要面对现实和当前的社会环境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作者:
迷申曲
时间:
2011-1-31 17:31
沪剧不景气,究其原因所在!有关领导主管部门不够重视是原因之一,但我觉得沪剧专业人士把经济收效为上,自身得益为上,更是极为重要原因!一些沪剧人士经常挂在嘴边的,现在业余沪剧比专业更红火,那么你专业有何实际举措呢?能无赏下社区基层仅收点车马费,指点辅导业余沪剧爱好者吗?看来一时难以做到呵!我们业余爱好者只有兴叹而无语!
作者:
娄江沙子
时间:
2011-1-31 20:12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一个城市的高度不是取决于它的建筑,而是它的文化和精神。沪剧作为这个都市本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理应得到政府的关心爱护!
作者:
陆敬文
时间:
2011-2-2 10:57
楼主提出的问题很尖锐,现在抓紧做还来得及,如果过若干年再想到振兴文化,弘扬民族戏曲,沪剧真的没希望了。
作者:
又见蔷薇开
时间:
2011-2-2 11:03
现在最蹩脚的就属上海沪剧院了。人家越剧是很兴旺的。
作者:
映春成林
时间:
2011-2-2 15:18
沪剧目前靠民营团体.群众热爱.社区帮衬.还能如此兴旺.照现在的状态.要不了多久.沪剧会毁在这代人手中.作热呀.前辈的辛苦.后人的努力.将付至东流.伤心之极.
作者:
映春成林
时间:
2011-2-3 15:41
如果沪剧败在这辈人手中也可以讲没做好工作没耕耘好不就成了罪人了吗.如果发扬广大了就是有功之臣.对吗?
作者:
戏迷
时间:
2011-2-4 16:34
哎、是呀、在现在这个时候、能有一两个小孩会唱、会去听已经不错了、
沪剧现在只停留在中老年这一代、再这样下去都没有人看了、主要还是在政府的重视问题上、这种东西要从小抓起、最好是在课堂里每个星期都有一两节这种教育课、有的时候看看豫剧什么的、三岁的小朋友的唱的很好的、再看看沪剧、就很悲剧啊、
我认为还是要从小抓起、从小就要培养他们、
作者:
gonghs
时间:
2011-2-6 19:46
回复
戏迷
的帖子
上面有人不同意不传承发展本土文化是犯罪的说法。犯罪分故意的、非故意的。有人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虽非故意,也要被追究问责,甚至受到法律制裁。当然一般不轻易说是犯罪。但传承本土文化事关重大。现在上海外地人口越来越多,讲普通话越来越多。在学校家里也如此。上海话面临消亡的危机。有的本地人家庭的孩子都说不准上海话,把"我"说成"晤"。如果现在再不抓上海话和沪剧,上海的本土文化就难保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本土文化的没落消亡负有失责渎职的人和有关卩门,说是一种犯罪也不为过。反之,如果他们积极维护发展本土文化,就是大功臣!爱不爱听或唱沪剧完全听凭个人自由,从政府和社会来说,抓本土文化是不容忽视的大事!上海有各种各样的外国外地文化,沪剧是唯一用本地话演出的本地戏(本滩),不由得我们不严重关切!. ghs
作者:
xjj0803
时间:
2011-2-7 12:36
一个剧种的兴衰,一是要有人演,有人唱,二是要有人看,有人听。现在怎么样,演唱的多是中老年人的业余爱好者,而有些专业的沪剧团,在下乡巡回演出时,演出的却多是歌舞,小品,有个把沪剧节目也只是点缀,没有乐队的现场伴奏,是事先录音好的。媒体的宣传也很不到位,上海的电视里,很少看到沪剧节目,仅有的一个戏曲频道——七彩戏曲,能播放一些沪剧节目,但是,广大的有线电视观众是根本看不到的。想一想,人们看不到沪剧,听不到沪剧,喜欢沪剧从何谈起。我们这些人之所以喜欢沪剧,都是小时候在广播里经常听到沪剧那优美的声音,而渐渐喜欢上的。所以,我想,要振兴沪剧,政府当然要重视,剧团也要争气,多出点好戏,媒体要大力宣传推广,让人们看到沪剧,听到沪剧,从而喜欢沪剧,培养出大批观众,沪剧的振兴才有希望。
作者:
JUNJIA
时间:
2011-2-8 12:35
过去上海还有大世界,还有戏剧频道。现在呢?领导不重视,沪剧院的人更没信心了。沪剧院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没有错,但更有义不容辞传承和发扬沪剧的责任。我有几点想法:1:让专业演员当领导有商榷之处。2:要有明文规定,让沪剧青年演员多到本市的中小学去演出,既增加了实践机会,又培养了年轻观众。3:沪剧界要团结,多让有才华的演员上台,多创作出贴近生活,能打动观众的作品。
作者:
香山雅仕
时间:
2012-7-11 17:11
作者:
上官凡岑
时间:
2012-8-6 23:08
作者:
lpz
时间:
2013-6-16 23:34
作者:
上海沪哥
时间:
2013-6-17 06:25
作者:
叮铛铃
时间:
2013-6-17 18:45
作者:
老袁
时间:
2013-6-19 17:08
回复
gonghs
的帖子
沪剧和其他地方戏剧一样都在逐步萎缩,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作者:
zyh
时间:
2013-6-20 11:28
要让小朋友多看多听沪剧,这样就慢慢喜欢上沪剧了。
作者:
读书人
时间:
2013-7-17 19:21
回复
gonghs
的帖子
【上海沪剧“十日談”】 *在京博主很中恳,推心致腹说沪剧,推陈出新滩黄梦,关心都是上海人”1.一谈,沪剧继承靠新人;2.二談,沪剧推介靠众人;3,三談,剧团专业靠责任;4.四談,宏扬传媒是先锋;5,五談,推出新人多选秀;6.六談,三代艺人多访问;7.七談,创出新剧下苦功;8,八談,依靠财主多赞助;9.九談,上山下乡多问苦;10.十談,依靠政府各部门。【我是门外汉,看人挑担勿吃力,瞎三话四,不知里面有否道理】...钱江读书人.
作者:
天意1215
时间:
2013-7-17 20:12
本帖最后由 天意1215 于 2013-7-17 20:12 编辑
34楼说得是很有道理,但有几个小朋友爱听沪剧呢,就是上海本地人的孩子现在都不愿意听了。等我们也老去了,恐怕沪剧沙龙会越来越少了。
作者:
gonghs
时间:
2013-7-17 20:22
回复
读书人
的帖子
钱江读书人见多识广,欢迎您常来指教。
作者:
gonghs
时间:
2013-7-30 15:09
两年多前的帖子,现在沪剧情况怎样?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