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原创] 教你两个读准沪剧舞台上海话的小诀窍 [打印本页]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09-6-8 13:37
标题: [原创] 教你两个读准沪剧舞台上海话的小诀窍
本帖最后由 chen9001 于 2009-6-8 13:39 编辑

1.字头、字腹、字尾
有位著名说唱演员,开头他把“东西两判官”总是读成“两判干”。
如何纠正呢?你注意到拼音键盘输入这两个字的区别了吗?“官”-guan,“干”-gan。
所以,上海话读“官”[格-乌-安],而“干”仅是[格-安],少了字腹[乌]。后来,此演员的这段绕口令读得又快又准,十分流利!
类似的“宽大处理”的“宽”,准确的读法是[克-乌-安],而不能把字腹[乌]“吃掉”,读成[克-安],那观众听了就以为是“看门”的“看”了。

2.尖音字、团音字
其区别往往仅是把普通话的声母jqx换成zcs。如“写信”,原xiexin,现sia“写”sin“信”。
“相亲”,原xiangqing,现siang“相”cing“亲”。
著名滑稽理论家徐维新还总结出“记住一个,连带一片”的经验。
不是“卖关子”,马上要到小区开“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会,只能暂停,稍后继续。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09-6-8 16:18
本帖最后由 chen9001 于 2014-11-8 11:02 编辑

(续前)

比如“肖”,沪语为尖音字,读siao[思-以-奥],那么消、销、宵、硝、霄、逍等都一样。
又如“相”,读siang,类似的想、箱、厢、湘、缃等都是读尖音。
再如“青”,读cing[此-因],则请、清、氰、鲭、蜻也同样读法,甚至连情、晴、静等字,也都是尖音字,但读音略有不同,应读成[是-因]。

3.附带说一下“入声字”
南方不少地区有一些字的发音只能很短促,一拖长听上去变成了另一个字,这些就是入声字。
譬如,上海话说“一”,普通话报数,把“一”拖的很长,还是一;用上海话试试看,马上变成“耶”了。
一到十,有五个是入声字,分别是一、六、七、八、十,都不能拖长音的。
举几个唱词中的例子:丁是娥《鸡毛飞上天》“教育虎荣”有一句“可是老师常常罚她立壁角”,着后面三个都是入声字,丁老师的处理非常巧妙,“歇板”以后把三个字“挤”在一块儿“出口”的。
王盘声《一片春色染绿洲》里的中板起腔“十个春啊十个秋”,其中“十个”是连续的两个入声字。王老师的唱与丁老师的几乎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自己听音频版块的相关录音吧!

以上文章,但愿能对你的学唱沪剧,尤其是咬字正音方面带来一些帮助。
同时希望,再也不要发生把我的原创文章大规模引用而连招呼都不打的不愉快事件了!

              作者:紫魁      2009.6.8.下午  首发于中国沪剧网
作者: huang19840612    时间: 2009-6-8 20:02
写的比较正确,可以推广。
作者: 阿德哥    时间: 2009-6-8 20:27
“相亲”,原xiangqing,现siang“相”cing“亲”。
"相亲”原   xiang  qin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09-6-8 21:20
qin 与qing 都能找到亲字,不过你推荐的是首选字。
作者: leakey_76    时间: 2009-6-9 22:29
学习了!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09-6-10 10:48
我曾写过后面一段话,可用来测试你尖音字读得准不准:“徐先生从莘庄乘地铁一号线到人民广场,伊到南京西路国际饭店17楼去看望一位从新加坡回国探亲的忻小姐。”

有兴趣者不妨试试看。
作者: 申灏    时间: 2009-6-10 13:51
本帖最后由 申灏 于 2009-6-10 14:02 编辑

行家出题目,我来试试看::

徐先生从庄乘地铁一号线到人民广场,伊到南京西路国饭店17楼去看望一位从加坡回国探姐。”

17的10不应该是尖音字。伊跟勒嗨一淘分勿开。见笑!
作者: 白水    时间: 2009-6-10 14:38
8#
独具一格,尖团分明,边看边读,受益匪淺!并谢陈老师赐題!
作者: 潇洒    时间: 2009-6-10 17:03
试过了,学过了,多谢赐教!
作者: 玫瑰之花    时间: 2009-6-11 10:48
但是有一各字是错了小姐的姐字是尖音字
作者: 镀金少爷    时间: 2009-6-12 23:41
但是有一各字是错了小姐的姐字是尖音字
玫瑰之花 发表于 2009-6-11 10:48

玫瑰之花已经指正了【姐姐】的【姐】。呵呵。尖音
作者: 上海小步    时间: 2009-6-13 06:03
谢谢版主!试试看,很有趣哦!志同道合的朋友聊天、切磋和交流,喜欢这样的氛围!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09-6-13 08:28
本帖最后由 chen9001 于 2009-6-13 08:42 编辑

8# 申灏

姐是尖音字,楼上已有朋友指出了。
忻是团音字哦 革命烈士王孝和的夫人就姓忻。

沪剧《黄浦怒潮》里,她叫“阿瑛”;而中篇评弹《王孝和》里,就用了真实的姓名忻玉英(或瑛)。
作者: 申灏    时间: 2009-6-13 09:14
感谢陈老师和玫瑰之花两位批改作业。

通过网络,学点沪剧发音、咬字的知识,也是一种乐趣。
作者: 白水    时间: 2009-6-14 21:08
多谢各位老师指点!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09-6-14 22:24
都是网友,地方戏曲爱好者。各有所长,也都有“软档”,仅是年龄有差异而已。所以,我更愿意大家叫我朋友或干脆叫老陈倒也蛮开心的。这是我的心里话。

我的本职工作是教师,被学生叫了42年老师,很可能已经有点听觉疲劳了吧,呵呵!
作者: 雅婷    时间: 2009-6-15 02:19
学过了试过啦很不错:victory:
作者: 快乐每一天    时间: 2009-6-21 14:14
试过了,很有趣,挺不错的获益匪浅.谢了.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09-6-21 16:16
滑稽沙龙里,有朋友提了这样的问题:
对于陈老师文中的第一点,字头、字腹、字尾,还不是很清楚。

我自己读了一下,还是感觉“官”(guan)与“干”(gan),“宽”(kuan)与“看”(kan)是一个音。

如何才能分清这个中间的u的音?



我的回答是这样的:

读“官”与“宽”时,在发了声母[格]或[克]后(实际上讲上海话时,声母g、k、h与d、t、n、l一样,发音极轻),嘴巴要略微“抿”一下,[乌-安]“合成”在一起,实际上是“宛”的音。所以[格-宛]“官”,[克-宛]“宽”就读得清楚了。

读“干”与“看”时,嘴巴不要“抿”直接就[格-安]“干”,[克-安]“看”。有类似疑问的朋友可以再试几遍,能区别不同之处了吧?
作者: 泉水    时间: 2009-6-22 11:18
学到很多,谢谢陈老师的赐教。还有一点疑惑,对团音字还不理解
作者: 沪咪    时间: 2009-6-22 11:29
难读,读准要下点功夫的。
作者: 泉水    时间: 2009-6-22 11:56
上海市区话中的尖音是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消失的?
上海市区话中的尖音是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消失的?

————————————————————————————————
啥叫“尖音”?  
举京剧字音为例,京剧中保留了尖、团音,习惯上把以声母为汉语拼音z、c、s的叫尖音,j、q、x的叫团音(泛指),昆曲字音也差
不多,但还要广,普通话中尖、团已经合并了。在普通话中,清和轻都是qing,但在京剧、昆曲的字音中,清念cing(用汉语拼音大
概地表示一下),这属于尖音,轻念qing,属于团音,其实老派上海话、正宗苏州话等吴方言中都是分尖团的,这也是古汉语的遗存
,但现在尖音已经消失了,很可惜,听听现在的上海话,市区中除了一些老人,还能听到有人把清念cing、心念sin的吗,都成团音
qing、xin了
谢谢老师赐教,在网上查到现在上海话中尖音也很少用了,但要唱好沪剧,就必须唱好尖音。
作者: 泉水    时间: 2009-6-22 11:57
上面是我复制的网上的一段话
作者: yongkang    时间: 2009-6-23 09: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09-6-23 11:17
本帖最后由 chen9001 于 2009-6-23 11:44 编辑

楼上朋友说:"想与乡,是同一个拼音,为啥在上海的方言里,一个是尖音,一个是团音,如何的区分。"

这个我也不清楚了,可能是约定俗成吧。
在有些书里(比如庄永平著《沪剧唱腔赏析》),尖音字又被称为“口齿音”等。王盘声老师书中所说的“齿音”举例字64个,我看了这个表,肯定不是“全部”尖音字。

有一次我去虹口某街道级团队与他们进行咬字发音等方面的交流,我是这样说的(是否确切,未考证);
解放前,剧场里连扩音话筒都没有,更无幻灯字幕来打出唱词,如何让听客听清白口与唱词便成为各戏班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老年北京人直到现在仍旧把看戏说成听戏,说明他们真有闭目听戏的习惯)。举个例子,如果不注重尖、团音的区别,那么“吃我一剑”与“吃我一箭”就根本分不清楚(普通话中没有尖音,剑、箭同音,都是jian),而传统京剧使用的是“湖广音,中州韵”,剑是团音而箭是尖音,这样有了区别,即使闭着眼睛听,也能明白此人到底是死于宝剑之下还是中箭而亡了。

呵呵,我与楼上朋友一样,也不是内行,大家共同探讨吧。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09-6-23 11:36
再以越剧为例,越剧的发音基本上分两大派:“发源地”的浙派(尤其是省城杭州的院团),不用尖音,“西湖山水还依旧”的“西”,发音是xi;“发祥地”的沪派,尤其是老一辈演员如袁、金、吕等等,仍很注重尖音,同样的“西”,上海越剧演员唱起来发尖音si,“头戴珠冠压鬓齐”,沪派的“齐”字发音必定是[是-衣]。
作者: 华雨文    时间: 2009-6-30 22:27
总算搞明白了。再问一下,同样是“泪”,有时发li(丽水),有时发lei(累水)这是什么原因。就如姐姐,有时是jiji,有时是jiajia
作者: 子归    时间: 2009-6-30 23:07
上海话中有其他地方语音的掺杂,如宁波、苏州、广东、苏北等,所以听沪剧应以本地话为主,而东乡、西乡也不同,浦东音中尖团少,而松江那边尖团明显些,所以有些地方要硬学的,要根据剧本自己琢磨的,正象现在京剧中用尖团音也只是演古装戏时多用,现代戏用普通话,那就也不一同了。
越剧已走到了例外的境界,现在的越剧在语言上不是纯绍兴方言,而是一种官话,已不没有“九斤姑娘”那种浓浓的乡音了。而沪剧呢?也从“阿必大”走到现在,到“金大班”时也是一种官话,也算是上海时尚的方言歌剧了。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09-7-1 09:21
28# 华雨文
这个就讲不出了。“水”,现在沪剧里不仅有读“四”音的(上海话的“原音”),更有读[思-乌-唉]的(向普通话靠拢了)。

小姐,可以读siaozia,也可以读siaozi-。两个都是尖音字,放在不同的戏里用不同读法。《日出》里王福生说“陈小姐回来啦?”照前面的读;而《庵堂相会》里“小姐先请!”,则照后边的读。
附带提一下,成语“惺惺相惜”与上面的“小姐先请”,全部都是尖音字。
作者: 子归    时间: 2009-7-1 12:30
陈老师,有时在表演上还有文白之分在于小姐与丫头,庵堂中红云是丫头,叫小姐就不是尖音了,实仆仆一声小姐,和老乡一样,陈宰庭要文诌诌,就会用尖音字“小姐先请”了,可见人物地位也考虑在内。
作者: 梧桐叶落    时间: 2009-7-2 15:37
谢谢版主  拜读了   受益非浅
作者: 滩簧姐姐    时间: 2009-7-6 14:20
字那能读?????
作者: 潇洒    时间: 2009-7-6 15:13
33# 滩簧姐姐

应该读:mang --- “盲”
作者: 丝弦    时间: 2009-7-8 15:41
可有的地方怎么也读wang?像马莉莉唱的“望镜中”:“达生他满怀高兴迎希望”“望”就是读wang
作者: 佳美果    时间: 2009-7-8 18:25
学习了,很有意思,标准的上海话念起来很好听。多念几遍,学了一招,下回不忘记了。欢迎以后多多出点此类的话题,受益匪浅。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09-7-9 07:21
可有的地方怎么也读wang?像马莉莉唱的“望镜中”:“达生他满怀高兴迎希望”“望”就是读wang
丝弦 发表于 2009-7-8 15:41

对了,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是目前趋向普通话靠拢,两种读法并存。

“志超读信”中的“希望侬,救我出迭格一个火坑地”,以及“请你看一看,请你望一望”、“望镜中”的望字都读mang。
作者: 范学莘    时间: 2009-7-10 14:13
以上这些,对一些由一定演唱水准的票友来说,是不难的,80年代,王盘声老师教唱沪剧时,首先要求字准。它称谓ci音。
作者: 雀鸣轩    时间: 2010-7-27 14:57
陈宰亭的小姐请用的是中州语,文人囗气。
作者: cbl625    时间: 2010-8-3 14:52
读了很有启发和帮助,谢谢!
作者: 杨囡囡    时间: 2010-8-3 22:57
陈老师的贴子很发人深思,这才是沪剧网的讨论主题,对唱沪剧有极大的帮助,这样的楼层越高越好,愿意唱好沪剧的,愿意自己进步的,都喜欢看此类的贴子!希望侬陈老师能把肚中的知识大大地传播给大家,我们如饥似渴呀.......
作者: lujunwen    时间: 2010-8-4 14:27
试过了。很有帮助。
作者: 中原风大    时间: 2010-8-7 13:38
回复 41# 杨囡囡


    确实如此。我们这些基础薄的人。希望楼主多出一些介绍沪剧常识的帖子。让大家增长知识,提高层次。
作者: wwj6486    时间: 2010-8-8 14:55
谢谢楼上版主的赐教。望有老师能经常指点,帮助。
作者: 镀金少爷    时间: 2010-8-8 16:04
拜读楼上全部帖子,受益匪浅。
关于28楼的说【小姐的读法,上面老师都说了,人物需要说中州韵的,丫头说白话的,还有怎么舒服怎么读。在上下赋的下赋最后需要押韵的时候,一个是【嗲吗韵zia,一个是绩溪和天仙韵zi.]跟整个肩胛韵脚走。
少爷来学习的,开心。忍不住插嘴,也算参与过了。
作者: 吴语越音    时间: 2010-8-9 17:56
本帖最后由 吴语越音 于 2010-8-9 18:01 编辑

對於我搿種年紀輕個人,分尖團實際上是最容易個。分點韻母再是比較困難個,比如分“割,格”,分“仙,西”。“仙,西”要分用普通言话分老便當個,但是讀起來分就勿便當了。“割,格”分起來就更加麻煩了。
作者: 雀鸣轩    时间: 2010-8-12 15:11
青与请读音不同。
作者: 雀鸣轩    时间: 2010-8-12 15:19
相与乡,乡与香同音。
作者: 雀鸣轩    时间: 2010-8-16 09:31
割与合天妻的合同音,格与隔同音,仙与先同音,西与音符7同。
作者: 雀鸣轩    时间: 2010-8-16 09:55
官与归同音,干与甘同音
作者: 万声    时间: 2010-9-2 14:23
有一个字,我想请要问一下,辛苦的“辛”是团字音,莘庄的“莘”是尖字音吗?
作者: 雀鸣轩    时间: 2010-9-2 14:45
辛与新。莘同音。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13-7-27 19:51
本帖最后由 chen9001 于 2013-7-27 20:16 编辑

有网友发了有关分清"尖团音"的帖子.
这里的讨论可能会对他有些帮助.
故此重新顶了上来,
作者: 叮铛铃    时间: 2013-7-28 10:49

作者: 文派传人    时间: 2013-7-28 11:31
回复 chen9001 的帖子


作者: 芸倩    时间: 2013-7-28 13:00

作者: 玮玮    时间: 2013-7-28 15:42
谢谢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