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新媒体

关注微信公众号【站长自定义模块】,定时推送前沿、专业、深度的商业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采菊东篱下 +好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还说胡琴的味道及修炼

热度 13已有 880 次阅读2010-8-12 12:18

        "芦荡火种"里,有一句"月明之夜秋虫歌唱,静静听来味道好".这说明,音乐的味道,有个环境要求,使听者心静情平,或者随之共呜.胡琴之声也不例外.操持者倘能适应环境,用胡琴特有的味道,加上个人对乐曲的理解,淋漓尽至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就能让听者,如痴如醉,或者让歌者,如鱼得水.   笔者前文说道,胡琴的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是通过胡琴味道的共性,加上操琴者的个性体现出来的.如何能彰显其激情与气势,优现其音律和韵味呢?有了一把好琴,十几年的自学,仍不得要领,何也,老师说,你还得修炼.修炼点啥,一是力度.激情和气势是靠力度来表现的.[1],普遍的认识,只注重了右手的使劲,但还不能让弓弯起来,还是虚弓.多练长弓,调匀气息,用右手指压紧或推出弓毛和弓杆,使弓毛真正贴近弦,加大磨擦力.让弓根到弓尖所发之声都均衡沉稳. [2]更需要左手的配合.如果按弦太轻,缺弹性,别说激情,连基本的实音也欠.[3] ,力度是敲出来的,也就是弹性触弦.二胡曲的快弓,戏曲尤其是申曲中长过门,那种颗粒感,打音的流畅,很大程度取决于左右手的弹性敲击.[4],力度是重揉出来的.不仅是压揉张力的大小,就是滚揉,也讲究深度的吃进,让音波振幅尽可能大."江河水“,”一枝花“中许多扣人心弦冲击心灵的音符,就是滚的动作与压的力度的结合。【5】力度还是压与滑的结合。江南丝竹,申曲中,许多地方需要垫指滑音,没相应的压,是没效果的。  二是多读谱,多听碟。老师说,既要读懂谱中各音符的关联,以及各符号标识,还要力求领会每段旋律中作曲者的意图,更好地掌握曲谱所表达的时代背景,唱段表达的主人的内心世界。每练一曲,必用心,用力,用气,让旋律在你手里轻绕流淌,让韵味在你手里绕梁三曰。任何事,都是相对的。强与弱也同。在戏曲伴奏中尤为重要。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是对唱者的要求,更是琴师的基本。我试着照老师的指导去做,还不知几时能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