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新媒体

关注微信公众号【站长自定义模块】,定时推送前沿、专业、深度的商业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yyyywwabc123 +好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董梅卿与茉莉花

热度 18已有 1009 次阅读2014-4-23 10:55

        前不久观赏了吉燕萍承师演出的“董梅卿”,与十几年前茅院长演出的版本相比,无论在舞美、灯光、还是在剧情的连贯合理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吉燕萍不负众望,唱做功夫都很了得,令人赞赏。
        将江苏民间小调演变而来的“茉莉花”旋律融入“董”剧,无疑是“董”剧创作人员的一大妙笔。
        其一,水仙性清,腊梅性幽,金桂性郁,而茉莉性醇。这为“董”剧立意奠定了基石,即该剧的醇和、醇美,剧中两条主线,革命者和爱情,既有悲壮长歌的革命情节又有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无处不在演译着“纯”和“醇”。看“董”剧犹如品尝琼浆玉液,有时如葡萄酒般甘美有时如高粱酒般浓烈,而“一曲茉莉”'茉莉今日又重放“等旋律又恰到好处在撞击着观众的心灵,令人深深回味茉莉盛开时美丽的爱情故事及纵然零落成泥终不悔的革命情怀。
       其二,”茉莉花“是地地道道的江苏民歌,几百年来一直都传唱在民间,清人编纂的地方戏曲集有完整的收录,所以在描写推翻满清政府的”董‘剧中采用“茉莉花”旋律,与该剧的时代背景也完全吻合。
       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又几乎是我国重要事件和相关国际重要场合下的必奏之曲。例如97香港回归、97江主席访问美国、98克林顿访问中国、99维也纳金色大厅、99澳门会归等等,都奏、唱了“茉莉花”,可见此曲是如何深入人心蜚声中外啊!
       其三,将“茉莉花”性醇的立意,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该曲深入国人之心,三者结合融入”董“剧,实在是沪剧创作上的一大创举,寓意深长美轮美奂,令人拍案叫绝。
       令人惋惜的是,十几年后我再看”董“剧,却不见了”茉莉花“的旋律,走出剧场我感觉无限惆怅失落,且一直耿耿于怀至今。今得闲,草草涂上几笔,以解心中郁闷。
       当然,以上仅是我个人看法,也许有点牵强附会,但我真的希望”茉莉花“能重回”董“剧,因为”茉莉花与董梅卿“从”董“剧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俩者的形与神的关系,这么巧夺天工的结合,为何就轻意的舍去了呢?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