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8
戏剧和戏曲都在新媒体的包裹下发生变化,但我想不管是为玩一把也好,为宣传也好,为赚钱也好,创作者还是应常想想作品的生命期有多久?
好好做一个作品,贯穿作品本身的是题材、时代特色、艺术魅力,那就是决定作品生命期长短的重要因素,也是创作者赖以扬名立万的生命价值。
上千张戏单在面前,半个世纪来多人写过演过这些作品,而现在又有多少人记得一些作品?
过去有保留剧目可让剧团演一阵子,吃一阵子饭。现在有多少这样的保留剧目?
随着时代变迁和观众老化,不少传统剧目、优秀剧目、保留剧目都因老化而远离舞台,不是没人演就是没人看。
想想也是,《阿必大》现在还有多少人懂?《鸡毛飞上天》还有多少人知道是个什么剧情?
而现在新编的时代戏,或是古装的伪历史剧,还会有多久的生命力?不是值得创作者好好想一想吗?
为迎合票房而弄的定向剧,除去有政绩的功利性,还剩下多少记忆?而创作者在此种票房前折腰真是很可怜了。
所以我想,现今一些创作者,或是为五斗米而弄些自己也不信的东西去糊弄观众,或是写了也藏之名山静等后人来挖掘。不然就只有在社区里自娱自乐了。
真有不少人在混吃等死吗?我坚信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