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沪剧网 首页 网友原创 查看内容

观众寻找杨老师 杨老师“哭”回了剧团

2011-7-23 13:12| 发布者: 信息采编| 查看: 2009| 评论: 8|原作者: lizhenmin|来自: 本站论坛

摘要: 十年动乱,一场浩劫,昔日人们崇敬的著名演员,被打成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执行者,下放到工厂、农村劳动,接受再教育,改造世界观。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还是惦记着他们心爱的艺术家们。纷纷私下打听、关心他们的下 ...

十年动乱,一场浩劫,昔日人们崇敬的著名演员,被打成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执行者,下放到工厂、农村劳动,接受再教育,改造世界观。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还是惦记着他们心爱的艺术家们。纷纷私下打听、关心他们的下落。

“那杨飞飞不知哪里去了?”当得知杨飞飞老师被下放到大场木器厂劳动的消息,尤其又传出杨老师在推大板车、机锯木料,曾经手套被锯条卷走,差一点手指被全部锯掉……,大家心疼杨老师,常有一些老观众,以找亲戚好友为借口,进入了工厂的大门,经过一番寻找,终于见到了正在劳动的杨老师,远远地看一看杨老师,心里获得了一种满足和踏实。

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被一举粉碎!大快人心事!但是,杨老师还在劳动。杨老师怀着对党的满腔热情和崇高信仰,毅然提出“我要哭总理!”。

“敬爱的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杨老师以她凄楚哀怨、亲切动人、字字句句包含泪水的扬派唱腔,打动了台下无数热爱周总理、热爱她的观众。

杨老师的举动,“我要唱,我要演,今天我要……”,哭回了她心爱的剧团——勤艺沪剧团(后改名为宝山沪剧团),由她任团长。1980年9月7日出版的《戏剧电影报》在头版报道:与宝钢合称为“两宝”的宝山沪剧团连演现代戏800场受到上海和江南各地观众的热烈欢迎。

文革后,我也听说了沪剧杨派和杨飞飞老师,但是没有见到过杨老师。一天,我经过静安寺,在华山路上一家照相馆(蝶兰照相馆)的橱窗里见到了杨飞飞老师的照片,非常兴奋和激动。以后,我只要路过,一定会驻足停留在蝶兰照相馆的橱窗外……。

本文内容由 lizhenmin 提供

我有话说......
  • lujunwen 2011-7-19 10:45

                                                     祝杨飞飞老师健康长寿
                                                                                       
  • 娄江沙子 2011-7-24 20:43
    真正的艺术家就是这样深受老百姓爱戴
  • chen9001 2011-7-25 11:55
    指出一下:"勤艺"改成"宝山",是在"文革"之前.
  • 我名阿蔡 2011-7-29 17:58

                                                     祝杨飞飞老师健康长寿
  • 贝贝 2011-8-3 08:42
    感动
  • 沪剧新迷 2011-9-22 17:12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