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沪剧演绎张爱玲作品的探索和突破

剑鸣视点 2013-8-24 10:58 1740人围观 沪剧文化

按语:文慧沪剧团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的沪剧《倾城之恋》上演以后,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资深沪剧评论家褚伯承先生撰写了《沪剧演绎张爱玲作品的探索和突破——评文慧沪剧团新剧目<倾城之恋>》,对该剧进行了认真的评论,本站征得褚伯承先生同意转载如下——

     沪剧演绎张爱玲作品的探索和突破           
                                               ——评文慧沪剧团新剧目《倾城之恋》
                                                                        褚伯承
   近年来,张爱玲的小说在华人世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她的作品主要描写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都市生活,应该是沪剧剧种非常擅长表现的一种题材。一些沪剧表演团体也早就跃跃欲试,打算把张爱玲小说搬上舞台。但是这些年来,话剧、歌剧、电影和电视剧先后出现了不少根据张爱玲小说改编的作品,唯独沪剧演出中一直还是空白。个中原因恐怕和张爱玲小说讲究意蕴与细节,不太注重情节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有关。要把张爱玲小说改编成沪剧,确实有相当的难度。正因为如此,在这次民营剧团展演中,看到文慧沪剧团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的沪剧《倾城之恋》,感到特别高兴。从目前的演出看,他们的探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突破,也得到了各方面的鼓励、支持和好评。
                 对小说原作艺术形象的丰富发展
   《倾城之恋》演出的成功,与剧团倾注全力、重视剧本的改编是分不开的。他们邀请越剧院原艺术总监、著名导演胡勖担任编剧,初稿完成后,广泛听取意见,邀请专家会诊,多次进行修改加工,使剧本的质量不断提高。
   这个戏的改编,在尊重原作精神的基础上,有不少新的立意,新的构思。小说原作相对比较消沉,较多抒写女主人公的个人心境感受,现在的沪剧改编本扩大了视野,着眼于反映都市的世情生态和时代的风云变幻,基调更加积极昂扬。原作中范柳原只是女主人公的陪衬,这次沪剧改编把他作为一号人物来深入刻画,增加了很多情节,把这一人物从感情浮华、玩世不恭到对白流苏真心实意、倾情相爱的心路历程表现得更加细致入微、扣人心弦。同时对白流苏妹妹七小姐的描写也拓展了篇幅,最后写她去苏北投身更有意义的工作,隐约暗喻她参加了抗日斗争,这也是小说原作所没有的,对扩大戏的社会生活面也不无裨益。
   《倾城之恋》的沪剧改编在人物塑造上打破了以往戏曲单一性格、单线发展的模式。对女主人公白流苏的描绘采取了多侧面、多线条、散点透视的表现手法。如果把白流苏和和范柳原的爱情遭遇作为整个戏主线的话,那么白流苏娘家对她的侮辱折磨、前夫家庭变故对她的折腾影响、好友徐太太对她从关心到冷漠、七小姐和她的姊妹情,则是贯穿全剧的一条条副线。戏里主线和副线有时平行发展,有时交叉纠集,不仅使故事推进更加跌宕曲折,而且为白流苏的艺术形象增添了一种细节传神、色彩丰富的立体感,这在戏曲创作中是一种难得的突破。正因为这样,这个戏虽然情节并不复杂离奇,但却仍能以人物形象的玲珑剔透、生动鲜活吸引观众。     
                 对当年沪港两地都市风情的回味追思
   沪剧《倾城之恋》组建了强强联手的二度创作班子,执导的京剧院一级导演王青在深化戏的内涵、拓宽剧目反映的生活面上作了很大努力。整台演出的艺术处理简洁明快,富有变化,通过两个年轻人的爱情遭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抗战时期沪港两地纷繁复杂、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舞台上贯穿全剧的三根立柱匠心独运、灵活机巧,既用来体现上海石库门建筑的特有风格,又能够展示当时香港酒楼旅馆的精致豪华,不仅成为剧情发展不可或缺的有机组合,也为演员表演带来宽阔的空间。
   由于故事起因和情节发展的主要场景都在上海,所以这个戏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当年上海滩十里洋场的风物人情。剧中环绕男女主人公活动展开的对白家、唐家和范家三个家庭的刻画有实有虚、各有千秋,但都揭示了当时上海名门豪宅内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人物心态和分崩离析、走向没落的共同命运,构成描绘老上海林林总总众生相的世俗风情画卷。在导演的统一构思下,戏的舞美布景具有一种陈逸飞油画的独特韵味,西装旗袍的设计制作精美考究,都把人不知不觉地带入对老上海风情的回味追思之中。
   沪剧历来重唱,唱腔是沪剧剧种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倾城之恋》在戏曲化方面也花了不少功夫。剧中的唱段安排妥帖自然,很有沪剧特色。男女主人公在香港分手后两地相思的那段对唱,抒发两人此时此际的不同的心境和情怀,曲调舒展优美,感染力很强。全剧的音乐在继承沪剧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老上海和港台流行歌曲的元素,显得更加丰富动听,那首主题曲,就融汇了邓丽君演唱曲目的一些旋律,给人全新的感觉。
                 对张爱玲笔下林林总总人物的真切演绎   
  这个戏演出的成功,与剧中担任男女主角的两位演员的刻苦努力也是分不开的。扮演范柳原的杨音是今天沪剧舞台实力最强劲的当红小生之一,他不仅扮相英俊潇洒,唱腔韵味深长,而且在表演上也勤于钻研,塑造人物生动细腻、真切传神。这个戏里,他对人物的把握具有一种难得的分寸感。范柳原从受尽屈辱的穷小子,因打赢官司,一跃成为继承万贯家财的大富翁,自然免不了得意非凡、趾高气扬。对白流苏的若即若离、欲擒故纵正是这种性格习气的表现。杨音对此的演绎,注意适度适可,点到为止,不夸张,不过分,不追求廉价的剧场效果,而把重心放在对白流苏的真情流露和矛盾心态的揭示上。正因为这样,这个人物在台上的行动,他的几次犹豫、几次动摇,到最后冒着战火,不顾一切地去寻找,决心与她结合在一起,才显得比较合理,比较真实,比较可信。对这个复杂个性人物形象的探索,使杨音的表演艺术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扮演女主角的王慧莉是著名的女企业家,并非科班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沪剧表演培训。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业余爱好者,能够把白流苏这样一个张爱玲笔下落难潦倒、心细多疑的大户千金演得质朴自然、顺理成章,已经非常不易。她的嗓音滋润清丽,与杨音字正腔圆的王派唱腔的几次对唱、重唱配合默契、丝丝入扣,赢得不少彩声。此外七妹的单纯、徐太太的热心,让人过目不忘。白家三老爷、四老爷两对夫妻演来色彩对比鲜明,造成强烈的戏剧效果。
  当然就目前的演出而言,这个戏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一些不熟悉张爱玲小说的观众,对剧中人物反反复复的行为感到难于理解,他们认为整个戏情节缺少大的起伏,需要丰满丰富、拓展充实。目前导演对细节处理上比较注重,但在时代氛围、总体环境的把握上,显得力度不够,缺少办法。从演员安排来看,女主角表演经验相对较弱,一些内在的心理变化需要更细腻的体验体现。相信剧团一定会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进一步修改加工,把这个戏打磨成沪剧舞台上有持久生命力的艺术精品。

本文内容由 剑鸣视点 提供

原作者: 褚伯承
我有话说......
  • lee1126 2013-8-24 12:15
  • frankwyj 2013-8-24 13:16
  • 朱妙其 2013-8-24 20:34
    拜读褚老师的精辟评论.
    谢谢上传!
  • 娄江沙子 2013-8-24 21:44
  • lujunwen 2013-8-25 07:09
  • fumin 2013-8-25 13:55
    张爱玲的作品有浓浓的老上海情结,非常适合沪剧和沪语来演绎,文慧沪剧团无疑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张爱玲作品还有很多宝藏等待沪剧人去挖掘。
    张爱玲作品文学性很高,然而又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小说与戏剧,戏曲是不同样式的文艺形式。当代人运用沪剧形式来改编张爱玲作品,有各种不同的选择。一种是尊重原著,另一种就是进行改编。前者能吸引更多的知识界的张迷和大学生,后者就看你的定位是谁了。沪剧的改编本显然面对的是中老年观众,对原著进行了通俗化和时政化的解读。增强了时代性元素,削弱了文学性要素。出来的作品两头不讨好。既吸引不了年轻的张迷,又不被老戏迷认同。
    沪剧【倾城之恋】这种勇于开拓新剧目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相信经过打磨再更上一层楼。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