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中国沪剧网 首页 网友原创 查看内容

《金训华之歌》又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2013-3-4 13:52| 发布者: 剑鸣视点| 查看: 1811| 评论: 24|原作者: 骏良|来自: 本站

摘要: 爱华沪剧团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又一产物 ——革命沪剧《金训华之歌》 沪剧《红灯记》是上海爱华沪剧团根据电影文学剧本《自有后来人》改编、1963年春节起在全国首次演出的现代戏。后来几经修改、加工,成为沪剧历史上 ...

爱华沪剧团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又一产物


——革命沪剧《金训华之歌》



沪剧《红灯记》是上海爱华沪剧团根据电影文学剧本《自有后来人》改编、1963年春节起在全国首次演出的现代戏。后来几经修改、加工,成为沪剧历史上里程碑式的经典作品。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它被原中国京剧团学习、移植演出后,成了“革命样板戏”。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沪剧《红灯记》三度演出(可参阅我在“中国沪剧网”——“沪剧文化”栏目内的《从沪剧〈红灯记〉想起》一文)。在第三次移植演出时完全按“革命样板戏”运作。

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王盘声老师1997年9月送给我他自制该剧部分唱段的音带。在盒带封里他写着,“当时作为移植样板戏,在曲调、配器上都吸收、采用了京剧的程式。包括打击乐器,铜管乐队等都用上了(笔者注:三十多人的大乐队)……这是在当时形势下的特定产物”。这部戏在七十年代初期演出了好长时期,我想爱好沪剧的中老年观众可能都看过。

但近日我在整理东西,翻到了一张沪剧《金训华之歌》说明书时,又勾起了我的回忆。《金训华之歌》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金训华之歌》是先于样板《红灯记》演出前,由爱华剧团自己集体创作演出的。对这个戏在那个年代的演出,我想现在许多青年观众是不了解情况的,而中老年观众也可能记不全了。我重新翻开那段尘封的历史,把它介绍给大家。

该剧说明书右方红底白字的标题:革命沪剧《金训华之歌》,连着最下方打上“上海市爱华沪剧团创作演出”。正中的一幅黑灰插图,画的是金训华半身掩在洪流中,高举左手,张嘴在呐喊。

第二页整版是当时最流行的毛主席的三段语录:“其中一段是: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

第三页上方用粗体字标着:“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伟大胜利”,第二行用一般字体,“为工农兵演出”,下面框子里面是“场序”:


序  幕:毛主席挥手我前进  第一场:扎根农村志不移

第二场:革命油灯映红心    第三场:练就一双铁手掌

第四场:愿洒热血保边疆    第五场:一轮红日映朝晖

第六场:敢将青春献人民    尾   声:擎旗自有后来人


再下面是“人物表”

金训华(插队落户知识青年)             李灵珠  周福泉

张大叔(双河大队支部书记)                     潘洪生

沈大娘(军属,县学毛选积极分子代表)       韩玉敏  李仲英

老  刘(双河大队民兵连长)             安锡梁  李  明

秀  兰(沈大娘媳妇)                         吴  伟

小  红(沈大娘孙女)                         平雪芬

金向阳(插队落户知识青年、金训华妹、六九届初中毕业生)   王珊妹

陈为民(插队落户知识青年)             周福泉  安锡梁

汤小兵(插队落户知识青年、六九届初中毕业生)  陈凤岐  李灵珠

秦朝晖(插队落户知识青年)                     汤为中

杨绣红(插队落户知识青年)                     马莉莉

红卫兵、贫下中农及民兵                  本团演员


对这个演员表我要说明一下:

1、原学馆的九位毕业生(除了郑菲菲没挂名,可能安排在群众演员里)占主导地位,基本上全登场了,一些熟悉的老演员大部分退出了。

2、凌爱珍学生,在文革中不用艺名,都用了本名。如本剧中的潘洪生(凌秋萍)、李  明(凌亦萍)和吴  伟(凌曼蓉)。

3、李灵珠担纲主角演出,挑起了大梁。

4、韩玉敏在本剧中演沈大娘。这是她第二次演老旦角色(第一次是1967年10月份她演《红灯记》里的李奶奶,袁滨忠演最后一次的李玉和)。

第四页上面是摘自《红旗》杂志评论员文章的一段话,是对金训华的评价。

下面用粗体字标着“金训华烈士的豪言壮语”,共七段。

我估计是选自金训华的日记。我摘录其中两段短一些的:


活着就要拼命干,一生献给毛主席。[/p]

永远紧跟毛主席,扎根农村志不移。


这份说明书上既没有剧情介绍,也没摘要介绍金训华的事迹。四十年过去了,我依稀记得金训华大约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带头插队落户到黑龙江省逊克县双河大队。他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自觉、认真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政治和劳动表现都比较突出,是插队知识青年的榜样。一次山洪暴发,冲掉集体的命脉——电杆(当年不发达地区的通讯广播,都靠它架线路用,来收听毛主席一次又一次发出“最高指示”)。金训华为保护电杆,不让中断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声音,奋勇跳入洪流抢救。集体财产是保住了,金训华却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当年媒体连篇累牍地进行了宣传报道。金训华也被有关部门追认为革命烈士。我就记得个大概,再具体的就记不全了。

这个戏公演的时间,我推算下来是七十年代初期,大约1970年左右。接下来是根据京剧样板剧本演出了《红灯记》。而1973年1月,爱华沪剧团和人民沪剧团已合并成为上海沪剧团。所以说《金训华之歌》和根据样板剧本演出的《红灯记》就在1970——73年1月间在延安剧场(后恢复用“共舞台”)演了好长一段时间,天天满座。当时除了京剧、芭蕾舞几个样板戏剧组在演出外,什么地方戏曲统统停演,只有爱华沪剧团独领风骚,一直在演出中。

处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剧本难免有这样那样时代特征的痕迹。


我又找到了四十年前收藏的、当时报上发表沪剧《金训华之歌》的部分唱词,摘录两段,供大家欣赏:

如第二场“革命油灯映红心”里,有人说在煤油灯下学习毛主席著作“灯光暗,伤眼睛”。可是小金却说

怎说油灯灯芯小,革命战士胸怀广:怎说油灯灯光暗,革命征途闪金光。南湖红船灯一点,安源火种传四方,井冈山燃起星星火,遵义城头升霞光,枣园油灯映天下,天安门升起红太阳,照得丛林刀光闪,世界人民心透亮。油灯虽小意义深,革命传统永发扬。灯光再亮思想暗,总觉得两眼昏眩心不明。灯再小雄文四卷心头照,越学越觉亮堂堂。革命油灯映红心,五洲风雷胸中装。毛泽东思想指方向,人类解放我解放。”


如第三场“练就一双铁手掌”。在和贫下中农一起劳动后,小金说:“

为什么同是一双手,我和大叔天壤分。大叔他练就一双铁手掌,人定胜天换乾坤。我的手掌多娇气,经不起一搓一磨就鲜血淋。这都是我脱离工农少劳动,思想上修正主义的毒素还未肃清。正需要长期多磨练,才能做一个可靠的红色接班人。我定要练就一双铁手掌,誓为革命掌大印;我定要练就一双铁手掌,高山能铲大海能填平;我定要练就一双铁手掌,紧握枪杆歼敌人;我定要练就一双铁手掌,掀起四海风雷滚。”



“爱华”从1951年9月14日(中秋节)建团至1973年1月与人民沪剧团并团,在近二十二个春秋中共演了90几个剧目(其中大戏70几个,小戏20个)。文革前十五年可谓高产佳作;文革中,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就只演了《金训华之歌》和《红灯记》两个戏。

《金训华之歌》一剧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好多问题似乎还可作探讨,但我们要尊重历史,历史是不能改写的。它和《红灯记》一样,确实是填补了文革——这个特定历史时期沪剧演出的空白历史。


骏  良


即兴创作于2013年2月13日


(农历正月初三)


本文内容由 骏良 提供

我有话说......
  • ffdsdwe 2013-3-4 10:45
    怀旧
  • xuwkk 2013-3-4 12:58
  • 小苏州 2013-3-4 13:22
            骏良老师一生钟爱沪剧,并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沪剧资料。他上传的资料很完整,文才又好,读他的文章感觉在听他讲故事,很享受。希望他多多上传,让我们多了解一些沪剧的历史。
         据说李灵芝是袁滨忠的学生,按理袁滨忠倒下他应该接过“袁派”大旗发扬光大,可惜选择当了“贤内助”。
  • chen9001 2013-3-4 13:35
    金训华,虹口区某中学的学生.
    与他同为知识青年的优秀榜样的朱克家,也是虹口的.依稀记得应该是同一所学校的.不过前者到黑龙江并为保护\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献身.后者到云南,后来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代表,参加了"十大".....
  • chqyhsl 2013-3-4 13:39
    回复 骏良 的帖子

    业余的热情,专业的精神。沪剧院的专业人士,希望你们能对照自己的作为!
  • chen9001 2013-3-4 13:47
    本帖最后由 chen9001 于 2013-3-4 13:48 编辑

    我看的是同名话剧.当时作为学校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文艺小分队)的带队老师,带领全体学生队员在长江剧场观摩学习上海人艺演出的话剧.意外发现该院滑稽剧团的严顺开,胡健德等在其中担任角色.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