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簧西乡调 发表于 2010-7-12 19:51:07

蓝天沪剧沙龙的故事

本帖最后由 滩簧西乡调 于 2010-7-12 20:56 编辑

    松江是沪剧之根。娓娓质朴的乡音曾打动过一代又一代松江人的心。7月6日,当熟悉亲切的乡音在蓝天一村搭建的露天舞台再度唱响时,满场观众又一次深深陶醉了。这是蓝天一村沪剧沙龙成立三周年汇报演出,车墩、小昆山……戏迷观众纷纷闻讯前来观看。沙龙演出队虽小,只有20多人,但是编导演齐全。三年来,除了学演《雷雨》、《庵堂相会》等经典剧目,还编演《迎世博、改陋习》、《钓鱼》、《搬新房》等多个小戏,深入社区农村、福利院等演出近百场,场场叫座。在后台,与这些伴着沪剧“同行”的演员聊天,笔者真切感受到了沪剧人深入骨髓的舞台情结,也深刻体会到了乡音那种独特迷人的魅力。
   
      画女情——三杯酒(沈菊萍 何士石)

       喜了沪剧迷
      张泽、新桥、九亭、小昆山、石湖荡、佘山、车墩、岳阳街道、永丰街道、中山街道、上海社会福利院、第四福利院、中山地段医院……沪剧沙龙的演出每到一地,总会受到当地观众欢迎。
    前年到永丰敬老院演出时,演员杨兴龙在礼堂外走廊见到一位双目失明的沪剧迷。这位老年朋友坐在轮椅上,用手掌轻敲扶手板,侧耳静听场内队员的沪剧曲调。一曲听毕,她高兴的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啊呀,这个曲调叫反阴阳。好几年没听到这么好的唱腔了。”她告诉杨兴龙,自己眼睛虽看不见了,耳朵还很好使,希望他们能常来演出。
    去年5月,沙龙为小昆山镇沈娄村村民演出时,礼堂里成了人的海洋,礼堂外走廊也站满观众。村民说,“虽然外面看不到里面的演出情景,可是能听到优美的唱腔也很过瘾。”

    “老戏骨”把关   
      曾在1957年带松江县沪剧团以“沪风沪剧团”的名义出行2000多公里到兰州,为那里的上海人送去家乡戏的“小王盘声”倪惊鸣,是蓝天一村沪剧沙龙顾问。
    倪惊鸣为人热情诚恳而且谦和。担任沙龙顾问这三年,他始终与演员们同甘共苦,丝毫没有剧团老团长的“作派”。前年一场演出前,扮演杨乃武的演员嗓音失声,无法参演。“救场如救火,今天我来顶吧。”年届八十的倪惊鸣挺身救场。那场戏演的是密室相会,演到冤案真相大白时,倪惊鸣戴着手镣脚铐下跪谢恩,一旁饰演龙套的杨兴龙在扶起他时眼泛泪花。
    为了打造精品,倪惊鸣与杨兴龙凌晨通话,反复商量、推敲《搬新房》剧本。一天夜里,杨兴龙来了灵感,他提笔就写,这一写就忘了时间,直听得外边磨豆浆的声音,方知已是凌晨四五点。就这样,改了排,排了改,如斯反复,几易其稿后,《搬新房》终于完成。
   
      倪惊鸣先生(穿红衣者)等在现场观看

       亲如一家门
      相处三年,早已亲如一家。为了年初五的演出,演员沈菊萍将自己原本在年初五的值班调至初四,却不料想,路上发生车祸。她不但没能参加演出,还不得不住院一个月。在她住院的这段时间里,沙龙成员一个不少,纷纷前往探望。有的连续数天日夜守候,为她喂水喂药,擦身洗脸;有的带来亲手烧的好菜前来慰问;有的跪在地上帮沈菊萍按摩……当她治愈出院回家后,还帮她整理床铺,打扫卫生。
    为准备市园林局、市精神文明办联合举办的戏曲竞赛,沙龙成员紧张筹备《日出》选曲“望镜中”的排演。连轴转的排戏,对演员张桂兰来说是磨练。工作强度大于平时,她没有怨言。而此时,她母亲检查出肺癌,医院开出病危通知。眼看母亲病魔缠身,医生又无起死回生之术,张桂兰悲痛万分,但一到排练场她又全身心投入到排练之中。大家关心询问她,她红着眼睛久久不语。付出的心血为沙龙赢来荣誉,“望镜中”得了沪剧组第一名。之后没多久,张桂兰的母亲就去世了。
   
      雷雨——花园会(王卫红 郁建国)

       “民”星在行动   
      尽管不赚分文,演员们却甘愿为之付出。蓝天一村沪剧沙龙演员年龄在45-69岁,不少人还没有退休。为保证演出精彩,演员们数不清自己在工作单位请了多少假,调了多少休。沙龙的每次演出,几乎无人缺席。
    每排一出新戏,总需添置新的服装,每到此时,演员们总愿自掏腰包,或从家中取出布料自我加工。演出队队长平凡取出当年出嫁时母亲给她的七彩绸被面制成小姐彩衣;李月珍取出仿平绒布料自制椅帔桌围;王建忠动员老伴取出自己纺织的珍贵土布,供演唱队裁剪戏装;陆雅臣、杨乃武戴的小圆帽和假发辫也是女演员从家中取出黑色毛线钩制而成……
    一场演出,有些演员要演两三个节目,中途换妆时间紧张,其他队员帮忙抢妆、更衣、传递道具。6日晚上的演出中,由于舞台四周被观众所挤满,老顾问倪惊鸣担心台那边的演员来不及挤过来搬道具,居然自己就在台这边把一张八仙桌搬了上去——要知道,这位82岁的老人前几个星期还刚刚扭伤着腰呢!演出中最忙碌辛苦的莫过于乐队琴师,他们必须连续伴奏。节目一支接一支,曲谱翻了一本又一本,琴师们忙得开水都喝不上几口;有时演出场地较小,琴师们只能挤在咫尺之地伴奏。好几次演出时下起大雨,琴师们赶紧用塑料纸把乐器包起来,自己却淋得透湿。(王颖斐)
      
      庵堂相会——看龙舟(金丽华 李月珍 曹文通 杨兴龙)
      
      母子岭(张桂兰 何士石)
      
      沪剧小戏“搬新家”(沈伟勤 朱银华 杨兴龙)

      
      沙龙乐队(右二敲板者即原松江沪剧团作曲兼主胡张宝福先生)

觀眾朋友 发表于 2010-7-12 20:01:47

谢谢老师报道,
似乎少了乐队伴奏的照片,观众我很想看.

白水 发表于 2010-7-12 20:23:37

本土艺术植根民间
申曲乡音源远流长
向松江蓝天一村沪剧沙龙学习!

滩簧西乡调 发表于 2010-7-12 20:23:47

回复 2# 觀眾朋友
接受您的建议,已补上。谢谢关心!

zxhanmimi 发表于 2010-7-12 20:46:40

祝贺蓝天一村沪剧队越办越好!

冯国跃 发表于 2010-7-12 20:52:28

真是有模有样的,不亚于专业演出的场景。感谢弹簧西乡调老师详尽的报道,是我们身如其境。祝贺蓝天沪剧团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沪剧的普及、振兴做出贡献!!!

觀眾朋友 发表于 2010-7-12 20:56:28

谢谢西乡调老师!
似乎还有一些照片压在箱底,应该还有一些反映乐队现场伴奏的照片嘛,本观众继续等着看.
嘿嘿!

水乡 发表于 2010-7-12 21:00:32

{:4_176:}{:4_176:}{:4_176:}{:4_176:}

lizhenmin 发表于 2010-7-12 23:30:55

感谢滩簧西乡调老师详尽的报道,让我们了解了沪剧之乡松江的一支为民服务的沪剧沙龙——蓝天一村沪剧沙龙演出队。

过客 发表于 2010-7-13 00:25:53

谢谢西乡调老师的详情报道和上传照片。好人演好戏,好戏教好人;愿好戏连台,祝好人平安!{:4_176:}{:4_176:}{:4_176:}{:4_176:}{:4_176:}

丝弦 发表于 2010-7-13 07:56:32

回复 1# 滩簧西乡调

{:4_134:}{:4_134:}{:4_176:}{:4_176:}{:4_176:}{:4_176:}

而古月 发表于 2010-7-13 11:39:42

社区沙龙的红火体现了沪剧西乡调发源地的历史源远。祝倪惊鸣老先生身体健康,祝蓝天“沪剧沙龙”越办越红火!

lujunwen 发表于 2010-7-13 11:50:45

{:4_176:}{:4_176:}{:4_176:}祝贺蓝天沪剧沙龙{:4_176:}{:4_176:}{:4_176:}

滩簧西乡调 发表于 2010-7-13 16:13:25

真的非常感谢诸位对本帖的热情。感谢诸位对蓝天沙龙及松江沪剧的关心、支持!我一定将大家的祝愿和支持转告倪惊鸣老先生,相信他定然非常高兴和欣慰——在沪剧大环境不怎么样的今天。

老番三 发表于 2010-7-13 21:21:28

蓝天沪剧沙龙是业余沪剧沙龙,大家唱的楷模,榜样。好样的{:4_176:}{:4_176:}{:4_176:}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蓝天沪剧沙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