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跃 发表于 2010-4-9 08:06:00

编号:004 七、沪语中的“吐字”

七、沪语中的“吐字”
说到吐字清,这要牵涉到几个方面的问题。除了我们前面所说到的以外,还要关乎到“口腔造型”,可能有些同志会说,“这口腔还有造型?”对!有关这一问题下面我会说道的。要吐清一个字,要牵涉到几个方面:
(1)“舌头、牙齿与双唇的紧密配合”;
(2)“气息控制的正确掌握”;
(3)“情绪把握的适度”;
(4)“眼神与潜台词的密切相扣”等。
以上种种,相互之间都有着紧密的关联。可想而知,要“吐”好一个字眼,要牵涉到这么多的问题,且要适当的处理好,不难想象,要唱好我们的沪剧也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是要你下大工夫、花大力气的。
八、“吐字”的基本要领
下面,我们还是以大家熟悉的“春二三月草青青”这一段唱的第二句唱词来举一个例吧,“百花开放鸟齐鸣”的“鸟”字的吐字方法是:
    ①.舌苔与口腔上部接触;
    ②.同时口腔渐渐打开、舌苔与口腔上部分开、使嘴唇和口腔造型呈圆形;
    ③.“气”由腹部送出;
    ④.喉部气管放松;
    ⑤.情绪是:沐浴三月的春风,眼望树梢的鸟雀,步履轻松地徜徉在林荫小道,双耳聆听着欢悦的鸟语,心旷神怡地唱出“鸟——”字。而且,一定要保持“鸟”字的尾音“噢——”的运腔美,这样唱出来,这个“鸟”字的吐音既清晰、运腔又好听。
    还有一个问题也必须要强调的,在大量的业余演唱现状中发现,我们有好多同志之所以咬字不准确、吐字含糊不清,问题就出在“口劲太松、咬字太浮”,口腔、鳃部没有打开,用气位置不正确、情绪不积极。要解决这些问题,平时就要多练习“念白”;比如:在你准备要唱一个段子前,首先用沪语朗诵三五遍,注意:先要“吃透”唱词的内在含义,分清“主、谓、宾”语的层次,弄清语法会语,安排好语句的前后排比、音区的高低和节奏的快慢关系后,认真阅读、朗诵数遍,然后再练唱。
这里必须要提醒您的一个问题是,作为一名演唱者,要给观众留下一个美好的舞台印象,其中,"口腔造型"是很重要的。你不妨在家里面对着镜子,边唱边观察自己的口腔,“造型”美不美。演唱时,切忌口型呈“扁状”,特别是上嘴唇要自然松弛,不要故意造作。说到这里,可能有些同志会说:要吐一个字有这么多的麻烦事儿。其实诚然,因为,从理论上说,我们要把吐每一个字的细节拆开、分析清楚,在你不理解前听起来似乎是觉得很麻烦,但是,一旦你理解了、有了悟性,想想也只不过如此。

沪剧吧老迷 发表于 2010-4-9 10:28:51

收藏了,谢谢!{:4_115:}{:4_115:}{:4_115:}

xiangsheng1947 发表于 2010-4-9 12:16:38

回复 2# 沪剧吧老迷

一个成功者的经验之谈,值得学习借鉴并收藏。

zxhanmimi 发表于 2010-4-9 14:26:16

借三楼楼主的一句话——“一个成功者的经验之谈,值得学习借鉴并收藏。”谢谢!

四季调 发表于 2010-4-9 14:46:37

华雨文 发表于 2010-4-9 18:58:53

(1)“舌头、牙齿与双唇的紧密配合”;

(2)“气息控制的正确掌握”;

(3)“情绪把握的适度”;

(4)“眼神与潜台词的密切相扣”等。


乖乖,这四点,可是不容易呀,要做好还要苦练基本功。

冯国跃 发表于 2010-4-9 19:36:47

(1)“舌头、牙齿与双唇的紧密配合”;

(2)“气息控制的正确掌握”;

(3)“情绪把握的适度”;

(4 ...
华雨文 发表于 2010-4-9 18:58 http://www.chinahuju.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是啊,不练怎么成呢?!不过,别怕,千万不要刻意去钻牛角尖,熟能生巧,顺其自然,有心者事竟成。

沪剧新迷 发表于 2010-4-9 19:37:29

拜读了,要吃透也不容易啊,天下无难事,

华雨文 发表于 2010-4-9 23:19:05

是啊,不练怎么成呢?!不过,别怕,千万不要刻意去钻牛角尖,熟能生巧,顺其自然,有心者事竟成。 ...
冯国跃 发表于 2010-4-9 19:36 http://www.chinahuju.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眼神与潜台词的密切相扣”这个一不小心就成了‘演结果’啦。

丝弦 发表于 2010-4-12 15:33:03

{:4_176:}{:4_176:}{:4_176:}{:4_17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编号:004 七、沪语中的“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