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高沪剧在戏曲界的地位其实也是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的扶持,演戏人和看戏人加强自身的艺术素养很是至关重要,部分老年观众由于文革没读过什么书,不明事理也就不苛求了,而作为中青年观众,建议多学习学习,多接受些新观念,沪剧的品位需靠演员和观众一起来提升。 回复 叶子 的帖子
支持叶子的观点{:1_287:} 本帖最后由 上海小步 于 2012-4-21 16:51 编辑
{:1_274:}{:1_271:} 支持葉子老師的觀點!!
幾天前曾經到WP劇場,只覺得即使娛樂、更要懂得如何欣賞才好呀!剛剛開始時,演唱在半句、一句時候,就有人稀稀拉拉拍手叫好,有必要嗎?欣賞、評論台上演唱時,是要注意到節奏、速度、咬字、音準、音色、潤腔······我更認為業餘滬劇演唱時,選對適合自己的唱腔曲目很重要,不然的話毫無美感;即使舞台上的表演是自己有好感的演唱,也得提高欣賞水平、提升自身藝術素養和品位才是。 提倡文明看戏。{:1_299:}{:1_299:}{:1_299:}{:1_299:}{:1_299:}{:1_299:} {:1_287:}{:1_287:}{:1_287:}{:1_287:}{:1_287:}{:1_287:} 叶子讲得对我支持。上海巿民的素质总体是好的,但总有一些害群之馬搨上海人的台 本帖最后由 上海小步 于 2013-1-16 00:11 编辑
滩簧西乡调 发表于 2010-2-5 10: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绝对支持叶子!不仅逸夫舞台有此现象,其他看戏场所也是如此。
{:4_101:} {:4_101:} 可算是领教了!昨天晚上,艺海剧院是长宁沪剧团的《杨乃武与小白菜》首场演出,观众陆续进场,戏也很快开始。随之,坐在我后排看戏,是一位“面熟陌生“的“票友”。她很快和一起入座的朋友也开始“进入状态”:从相互寒暄问候、新买的几件羊毛衫带来做礼物赠送、隔开座位传递休闲零食、还和前排熟人打招呼送糕点、议论家长里短······话题很丰富,嘴里一直在说话、手里好长时间一直在摆弄羊毛衫的包装塑料袋,“悉悉嗦嗦”不绝于耳。我们回头看看,她说:“喔,影响你们看戏了”。接下一句:“业余看戏就是这样”,彻底无语,好烦人哎,严重影响情绪。聊够了,开始听戏,明明台上演员的唱词是“眼里出口”,回过神来,她说:“开口慢,脱板了”,怎么都感觉有一点“啼笑皆非”。后半场,有时过道有观众两边走动,她连连嘀咕:“哦哟,忙煞了,弄勿好啦”,反反复复好几遍!随后,又开始时不时地莫名其妙拍手······她开过“个人演唱会”,难道她的演唱会场子里观众也是这样的?肯定有原因,可想而知。听到有朋友过说“品相老推板”,没有想到,真是如此!!
沪剧观众有待提高自身素养,提高欣赏水平,有必要、很重要!!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