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feiyunpu 发表于 2009-3-13 20:57:41

四十多年前的三次盛会(下)

上海六大沪剧团联合演出《雷雨》回顾

书架上放着一套三盘的磁带——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公司出版的沪剧《雷雨》:艺传千秋珍品绝版。

听到邵老邵滨孙不幸逝世的消息,又把这四场沪剧精品拿出来从头到底欣赏了一遍。很可惜,那时候还没有影碟没有能够保留下这极高品位的演出实况。

磁带的封面上是九位主要演员的合影——前排是五位男演员:自左至右依次为袁滨忠王盘声解洪元邵滨孙赵云鸣;后排是四位女演员,自左至右依次为杨飞飞小筱月珍石筱英丁是娥。目前健在的是杨飞飞小筱月珍和王盘声。

本来,《雷雨》里面周家和鲁家分别各有四口人——这样主要演员就是八位。照片上九位演员中小筱月珍和石筱英分别扮演AB制的鲁妈。当时,小筱月珍暂时离开艺华沪剧团,支援努力沪剧团因而正好作为努力沪剧团的代表出场组成了上海六大沪剧团联合演出的盛况。

努力沪剧团本来是顾月珍任团长,她由于身体不佳嗓音失调早已不能正常演出。她所收的一些徒弟顾姗姗顾珍珍等又都挑不起大梁,团里的当家小生筱谷声也缺乏号召力,所以文化局决定让小筱月珍前去支援。这样一来,她就代表努力沪剧团出演鲁妈B角。磁带上的合影便是她和其他演员演出完毕后的合影,石筱英作为A角鲁妈当天没有戏,所以照片上的她穿着平常衣衫。

上海沪剧团五大台柱中有四人参与演出:除了石筱英演鲁妈A角之外,丁是娥演繁漪,解洪元演周朴园,邵滨孙演鲁大海。本来上海沪剧团自己演出时由筱爱琴演四凤,在六大沪剧团联合演出时四凤一角由勤艺沪剧团的杨飞飞扮演。爱华沪剧团的袁滨忠演周冲,艺华沪剧团的王盘声演周萍,长江沪剧团的赵云鸣演鲁贵。每一个演员担任各自的角色都是一时之秀,真可以说是不作他人想。确实也是,丁是娥由此获得了“活繁漪”之称。与此同时,不要说其他戏份较多的角色,即便是鲁大海鲁贵这两位相对戏份较少的演来也是栩栩如生。甚至可以说,联合演出满堂彩的结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完全当得起“沪剧界著名演员大会串”。

不光是演员阵容非常齐整,而且乐队也十分出色,好多唱腔设计至今众口称颂。就是后来由这里那里的年轻演员来重排,很多唱腔仍然保持联合演出时的原汁原味。

在我脑海里经常浮现耳畔常时响起的《雷雨》大会串的唱段有他们各自的流派代表作。比如杨派创始人杨飞飞第三场唱的“四凤自叹”——“独对孤灯呆思忖”,杨派的悲苦韵味非常足。这和话剧原作中仅有一句台词“天啊”相比较,出彩简直不是一点点两点点的差距。袁派创始人袁滨忠在自己剧团里演《雷雨》时演的是周萍,联合演出时改演周冲。但是,他并没有因为改演一个较为次要的角色而有丝毫放松;相反,第三场中他有了一段经典唱段——“像在一个冬天清早晨”。到现在,周冲的这一段唱段仍然是袁派唱腔的代表作品之一。

在上面提及的独唱之外,联合演出的《雷雨》还有好几段对唱极为精彩。四凤和鲁妈之间关于“你和周家少爷究竟有点啥名堂”而引起鲁妈要求四凤对天罚咒的唱段“罚咒”;繁漪和四凤之间关于“这几天为何不见大少爷”的唱段“盘凤”;繁漪和周萍之间关于“你说叫我哪能办”的唱段“求萍”;周朴园和鲁妈之间关于“梅侍萍”生死的唱段“忆旧”等等。

总而言之,即使没有影像,就是光听在耳朵里也是一种超级享受。许多年来,沪剧舞台上根本没有出现过那样的盛况。现在,随着邵老的逝世,邵滨孙版的周朴园也已经绝版。作为一个忠实的沪剧观众,真的非常希望能够再现那种满台生辉的精品景象。

丁HU 发表于 2009-3-13 21:11:58

楼上能否把全本雷雨到放到网上啊,好像听啊,或者告知一下现在哪里还有的买也好。

chen9001 发表于 2009-3-14 11:31:16

新华书店好象已经有"音配像"的DVD版本出售了.其中的声音,就是上海电台的这个室内录音.

佳文先生 发表于 2009-4-3 11:18:12

blogfeivunpu老师的《四十多年前的三次盛会》写得非常精彩。文章涉及面广,内涵丰富,给我们沪剧爱好者提供了珍贵的详尽的沪剧历史资料。作者不单单是对沪剧界三次盛会的简单回顾,更是从沪剧历史、到时代背景、到演出场面、到参加人物、到唱腔欣赏、到流派特点、到演员经历……等等都做了非常生动的介绍描述。许多资料都是媒体以前从未曾报道过的。广大沪剧爱好者又打开了眼界,了解到更丰富的有关沪剧历史沪剧艺术的知识。作者文笔简练精致、叙事生动清晰。这篇文章很有意义,具有文献价值。谢谢blogfeivunpu老师!也谢谢“中国沪剧网”提供的交流平台!(佳文先生2009-04-03)

老钟 发表于 2009-9-5 09:34:36

如果让筱爱琴演四凤也同样精彩,形像更好。只是沪剧流派会演是不能少了杨派的,我到是觉得杨飞飞演鲁妈更合式,可是石筱英就没角色演了。

blogfeiyunpu 发表于 2009-9-14 07:35:14

blogfeivunpu老师的《四十多年前的三次盛会》写得非常精彩。文章涉及面广,内涵丰富,给我们沪剧爱好者提供了珍贵的详尽的沪剧历史资料。作者不单单是对沪剧界三次盛会的简单回顾,更是从沪剧历史、到时代背景、到演 ...
佳文先生 发表于 2009-4-3 11:18 http://www.chinahuju.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感谢欣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十多年前的三次盛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