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feiyunpu 发表于 2009-3-13 00:34:48

流派的辉煌和哀伤之十—筱月珍传人小筱月珍

我听过的筱月珍唱,只是一张从旧唱片翻录的音碟《小分理》。封面的字还搞错写作小分离。那就是和我的师太爷王筱新合作的唱段。据说王筱新他是既唱男腔也唱女腔的,想来是多面手。

筱月珍的流派是号称“刚腔”,我一直疑心这所谓的“刚腔”是不是就是“江北腔”。因为这“刚”颇有点儿不够柔糯的意思,而江南的地方戏曲大多是讲究软糯的味道。尤其是女腔。

筱月珍的这个“刚腔”流派到了小筱月珍这里特点是嗡鼻头。感觉就是一直在伤风的样子。特色确实是特色,但好像就此小筱月珍并没有听说过有徒弟。

听小筱月珍唱,那就多啦。她应该是旧艺华沪剧团的三大台柱之一,也是第一小生王盘声的同胞姐姐。姐弟搭档加上团长沪剧皇后王雅琴,所以艺华沪剧团是对于人民沪剧团这个国营团体最有竞争力的一个区级沪剧团。

小筱月珍在那次沪剧流派演唱会上唱的就是她老师筱月珍的代表作《冰娘惨史》里的著名唱段“瓜田自叹”。

冰娘惨史也可以说是我看过的艺华沪剧团所有剧目中唯一一部由小筱月珍担任第一女主角的戏。在这部戏里小筱月珍演谢冰娘,王盘声演她的二表哥也是她的未婚夫,王雅琴则演她的大表嫂。

这是一部有名的苦情戏。那个大表嫂自己和二表哥叔嫂通奸反而诬赖冰娘和她的表弟叔嫂通奸。冰娘被后母罚在瓜田里干活,体力不支任务艰巨,就有了那一段瓜田自叹。

至今还记得几句唱词:鸟雀归巢回家转,夕阳西下近黄昏。四肢酸痛身无力,这满地的瓜藤未理清,叫我如何见娘亲?想当初爹娘养我像金红牡丹人人爱,送我到梅花书院读经文。桃李芬芳春三月,与表兄在石榴树下托终身。到如今我人比黄花瘦,更可怜就像霜打腊梅任飘零!

尽管不全,也能看出这段唱词是列举了一连串的花名。传统戏目的一种传统。

小筱月珍有扮演过一次反派角色——那是《光绪和珍妃》里的西太后。自然光绪是王盘声扮演,珍妃是王雅琴扮演。

在流派演唱会后不久,小筱月珍支援到努力沪剧团。因为努力沪剧团很不景气。当家花旦顾月珍长年患病不克演出。支撑着翻箱底演出《贵族夫人》《八年离乱》之后就难以出演。顾月珍的那些徒弟比如顾珍珍顾姗姗等都不能挑大梁——印象中顾姗姗还马马虎虎其余好多根本不值一提。从没有像丁是娥的徒弟许帼华杨飞飞的徒弟赵慧芳汪秀英的徒弟汪婵娟王雅琴的徒弟韩玉敏那样出色——其中尤其是韩玉敏的成就最高,要我说是几乎开创了一个新流派。

非但花旦不景气,小生也不争气。挂头牌的筱谷声也不咋地,记得他的师傅是张谷声,据好好婆说他是一个上台开口唱戏时唾沫满天飞的角色。搭档的旦角必须要站得稍微远一点免得被他喷得满脸的唾沫星子。

在这样的情况(根本不能和再后来的长宁沪剧团陈甦萍张杏声相比)下,小筱月珍就去救场。1960年前后顾月珍因病不能登台唱戏了,努力沪剧团工资都发不出去,于是小筱月珍支援到该团任领衔主演,不但顶替了顾月珍的赵一曼等各种角色,又带去了冰娘惨史、雷雨等她自己的剧目,还创排了刘三姐等很多新戏。后来到顾咪咪、顾珍珍等逐渐能够挂牌当主演了,小筱月珍又回艺华了。因此小筱月珍对努力沪剧团的贡献是很大的,可是长宁沪剧团的情况介绍里完全没有提到这一段,可谓是忘恩负义。不过沪剧届抹煞历史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后来她又回到艺华沪剧团——在《不准出生的人》里演双胞胎的名义妈妈,出场不久就被奴隶主用马活活拖死,统共没有几句唱词。

小筱月珍借调到努力沪剧团的一个好处是六大沪剧团联合演出《雷雨》时候没有把努力沪剧团拉下。除人民沪剧团的四大台柱之外,勤艺沪剧团出杨飞飞替代筱爱琴演四凤艺华沪剧团出王盘声演大少爷周萍爱华沪剧团出袁滨忠演二少爷周冲长江沪剧团出赵云鸣演鲁贵都是一时之选。努力沪剧团没有能够有够格的男女演员,正好来了一个小筱月珍,就有她和石筱英分演鲁妈的AB角。那部戏已成绝响——可是留存的磁带是石筱英出演的录音,当时电台转播也是如此,转播的是A 角。所以并没有小筱月珍的鲁妈唱段留在世上。作为弥补,小筱月珍的鲁妈戏照和其他角色一起拍张集体照留在盒带封面(石筱英是便装照)。

最新最后听到小筱月珍的唱是在沪剧特色曲调“赋子板”演唱会上。高龄的她被请出来唱了一段骨子老戏《陆雅臣》里丈母娘唱的“吃馄饨”。照样有板有眼一气呵成。

最近的消息是小筱月珍她被黄浦区文化馆推荐为上海市非遗传承人。很为她高兴,看来她的关系在黄浦区文化馆——属于黄浦区管辖的艺华沪剧团文革初期演了一阵子《红灯记》后全部转业,区内分配。好处是一下子从集体所有制变为国营。有分配到凤翔公司站柜台的,我小舅公被分到格致中学看大门。后来我小舅公发挥专长据说对格致中学的小分队帮助不少。

备注:系列之十本来是努力沪剧团团长顾月珍。因为她的内容将列入《上海女性——也是一代名伶》系列中的第二篇,暂不在网上贴出,敬请谅解。

英哥 发表于 2009-7-9 17:10:06

小筱月珍是一位深受观众喜欢的沪剧著名老艺术家.她不仅有女学生,还有男学生,邢月莉邹致源等都是她的学生.
祝福老艺术家健康长寿.

子归 发表于 2009-7-9 17:29:09

这些舞台轶闻应多讲讲,日长世久勿讲要忘记的!

爱沪剧 发表于 2009-7-11 20:31:44

小筱月珍苏州口音太重了!

滩簧 发表于 2009-7-11 22:44:24

小分离、小分理、小分礼都可以

blogfeiyunpu 发表于 2009-7-12 01:47:54

4# 爱沪剧


但那成为特色。

华雨文 发表于 2009-7-20 16:28:12

今天中午《吴曲乡音》里听到了小筱月珍的唱腔了,很有特色的,苏州口音是有点感觉到,不过也很好呀,文化本来就是冲突,撞击出来的,市场就是证明一切的最好检验棒,不是吗?

叶子 发表于 2009-7-23 23:37:44

《冰娘惨史》在文革后小筱月珍也演过。
   原努力后长宁里,顾珍珍顾琴琴都主演过大戏,顾蕙蕙只演配角,顾咪咪在文革中吃足轧头,从此隐居。

娄江沙子 发表于 2009-7-24 18:56:03

蛮有特色的唱腔,鼻音老重的。

小月 发表于 2009-7-25 21:01:02

是的 许多老戏是经典

沪剧新迷 发表于 2010-12-4 17:33:16

{:1_299:}{:1_299:}{:1_299:}

小月 发表于 2010-12-5 10:39:31

{:1_299:}

沪剧新迷 发表于 2010-12-5 19:45:15

{:1_300:}{:1_300:}{:1_287:}{:1_287:}{:1_299:}{:1_299:}

lujunwen 发表于 2010-12-7 14:37:46

{:1_287:}{:1_300:}{:1_299:}

shym0318 发表于 2010-12-11 20:59:14

{:1_299:}{:1_299:}{:1_299:}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流派的辉煌和哀伤之十—筱月珍传人小筱月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