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zhenmin
发表于 2010-6-19 08:54:37
谢谢斑竹和各位的介绍,让我们了解了关于“宣卷”的一些知识。
西塘古镇这个“大家唱”,我前两年去旅游时,也被他们的琴声和乡韵声深深吸引,驻步观看聆听,西塘人很热情,他们得知我是上海来的,邀请我来一段沪剧,于是,我唱了几句沪剧,因为他们没有曲谱,便要我来一段越剧,我也斗胆唱了一段《沙漠王子——算命》。西塘景美、河鲜美、人更美!
希望各位有机会再去西塘的话,留意这个“宣卷”大家唱。
华雨文
发表于 2010-6-19 16:36:22
还叫华华,差点就又看到我晚上吃的什么了。
“”台风天,无处可去,和一帮朋友去拍照,来到古镇西塘,只闻 ...
liuchao 发表于 2009-12-7 22:38 http://www.chinahuju.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咦,你怎么在这?你上次不是对我说‘有事烧纸’嘛。
华雨文
发表于 2010-6-19 16:37:03
回复 46# lizhenmin
看来我们的偶遇是相同的。
张舜年
发表于 2010-9-30 23:06:25
在曲艺曲调中应该就有宣卷调的.是否一样?
又见蔷薇开
发表于 2010-10-1 09:24:53
呵呵,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镇看到的这些民间艺人会比较多一些。
华雨文
发表于 2010-10-1 09:51:44
回复 49# 张舜年
这个太专业了,我可不懂。
zmh1945
发表于 2010-10-1 10:44:33
据说戏曲界的老演员中在早年演唱过宣卷的还不少。著名评弹老演员、“张调”流派创始人张鉴庭在年轻时跟随舅父在无锡老家学唱宣卷。
陆敬文
发表于 2010-10-11 22:04:16
华雨文真不简单,竟对《宣卷》有较深的研究,向你学习了。朱介生、徐音萍编着的《沪剧音乐简述》﹜中,在小調类唱腔中的〝采花调〞先是被〝宝卷〞所吸收演唱,尔后被沪剧在同场戏时期亦汲取溶汇唱腔,其中有〝南无阿弥陀佛〞衬字句,1963年艺华沪剧团在《铁汉娇娃》一剧中,第一场二个小和尚的唱腔曾用过这一曲調。
陆老师说的是‘念佛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