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铛铃 发表于 2013-9-22 15:51:33

{:1_299:}{:1_299:}{:1_299:}{:1_299:}{:1_299:}

骏良 发表于 2013-9-22 16:46:14

卖说明书收一点成本小钱不是不可以,过去一直是这样的。当然有广告商赞助,免费供应那更好。我说的是现在的说明书像月饼盒似的——过度包装,而且实用价值也少了一点。
过去的说明书简单且实惠,不但该说明的说了,而且把精华的唱词也刊登上去了。让观众了解重点,也便于推广、普及学唱。文革前大小剧团、各个剧种的说明书都这样。文革以后开始也这样,后来是越搞越豪华。相互攀比,不卖高价显示不出剧团的身价。照片越搞越大、越多,唯恐观众不认识你。精彩的唱段也不登了,给人记记、学唱,提供些方便有什么不好?
看看过去的 沪剧说明书:文革前人民沪剧团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四分之三A4纸大小,四面有字,其中杨淑英告状的一段赋子板唱段完整登出;勤艺沪剧团的《腊梅》,杨飞飞的两个唱段有谱有词;爱华沪剧团的《拔兰花》,“拔兰”一场的唱词,完整刊登。文革后,新艺华沪剧团的《冰娘惨史》——告状、《碧落黄泉》——志超读信,都登了唱词。看完戏,在家边对照说明书里的唱词,边听录音,不就是很快学会了唱,普及了唱吗?
我希望这个传统能早日回来。好多唱段我就是这样学会的。

海霞 发表于 2013-9-23 20:19:04

{:1_299:}{:1_299:}{:1_299:}{:1_299:}{:1_299:}

新手 发表于 2013-9-25 12:23:59

{:1_299:}{:1_299:}{:1_299:}{:1_299:}{:1_299:}

hj075404 发表于 2013-9-28 11:30:05

{:1_299:}{:1_299:}

风雨同舟 发表于 2013-9-29 08:14:51

有道理,支持楼主观点

gjw955 发表于 2013-10-2 14:39:46

做事业做生意一定要大气,老是想精明过头,抓了大头不放小头,路会越走越窄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沪剧院的说明书可否亲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