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feiyunpu 发表于 2009-7-20 06:59:45

上海市应该大力弘扬地域文化

这个题目早就有构思,但直到看见波利尼西亚文化在夏威夷到处可见才真正触动,于是大胆动笔。



让我从一个名字叫做维京的游轮公司说起。这是一家内河游览业主,专门经营国际内河游览。在中国的路线就是长江三峡。由于三峡处于内地,真正的长江游览从武汉至重庆段。而国际直航航班并不由武汉或重庆开始,而是在北京或者上海两地分别接送。这是沿海和内地地理位置的区别,没办法。同时兼顾游览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也是旅游卖点。



无论你想从北京下飞机开始旅游到上海离开中国,或者反过来,以上海为起点北京为终点都行,其中在这两地的安排都各有一场文艺演出。戏票包括在总票价之内,也就是说,只要有这个旅游团体,那么这南北两场的演出旅客的戏票是保证的。



北京的晚场演出始终是京剧,上海的晚场演出始终是杂技。这在宣传海报上写得很清楚。对北京而言,招待观看京剧是题中之义。京剧的英文译法再翻过来就是北京歌剧的意思。对老外一般游客来说,他们自然不懂京剧其实是国剧,在中国遍地开花。而且,上海的特色就是海派京剧。这些本来并非钻研中国戏曲史的普通老外人士是不明白的。没有任何想法要改变这样的安排。这样的安排很好很对路。



上海的安排,就可以商榷。当然,上海杂技团看了这篇文章很可能要来兴师问罪。说实在的,中国的杂技,老外在海外看得多啦。改革开放以来多少年,走出国境的杂技团有多少啊。甚至于一个主题公园里也都有草台班子在那儿表演杂技。更不用说拉斯维加斯,秀都以及许多循环演出在各大城市各大高校的班底。而且很奇怪,几乎无一不打着中国杂技团的牌子。所以,在让他们上岸旅游的晚间节目中安排一场杂技表演,对旅客来讲根本起不到弘扬中国文化的作用。自然,他们不看白不看,总会去看的——反正有车接送一切都已安排就绪。



对于以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的明显地可以有所改进的地方,相信各位访客各位读者已经能够明了我的意思。



换句话说,即使到了上海,不看杂技也罢。为啥不能再看一场京剧呢?让老外观众知道京剧京剧,并非只有北京才有!上海的海派京剧保不住更有特色,更符合老外口味。为啥,上海市就是国际公认的中国最向西方文化靠拢的桥头堡。在解放前就历来如此,解放后依然如此,改革开放几十年更是如此。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必然仍是如此。



因此,比如来一场海派京剧《盘丝洞》,那肯定比北京演的啥剧目更能吸引老外观众。顺便宣传海派京剧,何乐而不为呢?其余的海派京剧多的是!比如我小时候看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还有《乾隆下江南》等等。不言而喻,那三部精品是不合适的。因为人家不理解为啥要这样为啥会这样,对向全世界宣传中国文化没好处。是啊,比如为啥杨修明明是对的,却要被杀?!杨修啊杨修,你为啥不跳槽呢先炒了曹操的鱿鱼呢,啊!



好在上海京剧院的好戏多的是!比如《王子复仇记》《小吏之死》和《圣母院》,就是那部《大唐贵妃》,没有梅葆玖张学津照样演,我知道就是于魁智李胜素接演最后一场的戏目。而若没有李军史依弘,恐怕于魁智的鼓就没有李军敲得好,李胜素的贵妃出浴未见得胜过史依弘。



因此,上海京剧院也可以从头演到底,来一场上海版的 《大唐贵妃》招待来中国游三峡的老外游客。



这并不是简单地抢上海杂技团饭碗场地票房的问题,而是牵涉到谁更能代表上海,代表海派文化的问题。同时也是上海市如何大力弘扬地域文化的重要目标和方向性的大问题。



(未完待续)


当然,下面就是要轮到沪剧。

guglielmo 发表于 2009-7-20 20:06:31

就算给老外看评弹也比杂技好点,毕竟也是江南文化的瑰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市应该大力弘扬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