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步 发表于 2009-7-4 06:59:39

老一辈沪剧艺术家筱文韻的近况 (上)

老一辈沪剧艺术家筱文韻的近况(上)
   
    在《中国沪剧网》上看到“老戏考”、“沪剧画刊”中有着筱文韻的介绍,其中讲到《乡土上海:沪剧老唱片》,引起我极大的兴趣。这些经过千挑百选的、只是沪剧部分较有代表性的唱段,是“原汁原味代表上海乡土艺术的珍贵录音”、在广大沪剧爱好者面前重现昔日的光彩,录制中就有“女单帮·留书”、“女单帮·自杀”,筱文韻是幸运的。
   
   目前健在的沪剧老艺人已经不多了,他(她)们是沪剧艺术文化的宝贵财富,出版的《沪剧老唱片》中,有王盘声、小筱月珍和筱文韻都在上海,理应得到我们重视和尊重,我去探望了筱文韻。看到她身体健康、保持着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精神状态很好、思路清晰,对我娓娓谈起自己的从艺经历:
   
    筱文韻,原名王霖娟,上海浦东三林塘人,生于1925年。少年时进入施家班学戏,师从施文韻,“学生意时先学敲五年鼓板”,18岁正式登台演出。出演过“三朵花”、“女单帮”、“金刚钻”、“游宫”、“投亲”、“狱中”、“八年离乱”、“遗腹子”、“白毛女”、“幽兰夫人”、“杨乃武与小白菜”、“空谷兰”、“反侵略者号外”、“斗虎记”、“杨立贝”、“丰收之后”、“年青一代”、“丹河曲”、“珍珠塔”·····等许多戏。
   
    “三朵花”,先是由汪秀英、顾月珍和丁是娥演出,唱口好、卖座很好,观众特别喜欢。有一次汪秀英有事情、不能来演出,班主事先已经有安排,告示:有筱文韻出演、不想看的可以退票。临到开演时,场内部分人起哄闹事,吓得她浑身发抖、躲在幕后直哭,说什么都不敢登台唱戏。尽管那个时候没有剧本什么的,但是她努力“偷戏”学戏、非常用功、扮相好,这样才使得班主叫她顶上去演出。那天,年长两岁的丁是娥师阿姐鼓励她讲:“怕啥!唱戏,总归有第一次登台的。侬勿出去唱,人家哪能会认得侬?哪能会晓得侬唱得好勿好!”硬是把她推上戏台,等她开口唱,一下子就把观众的心抓住了,演出很成功。事后,丁是娥师阿姐主动给她送旗袍、做戏服、对她很关心,两人关系一直很好,也就有了以后的筱文韻。后来,“三朵花”常常有丁是娥、石筱英和筱文韻来演出。
                     
                              待续······   ······

xwlb 发表于 2009-7-4 09:31:18

感谢小步老师

玫瑰之花 发表于 2009-7-4 09:48:27

谢谢小步老师.

贝贝 发表于 2009-7-4 10:41:01

,筱文韵是浦东三林堂人.老戏报上有报导,请看

白水 发表于 2009-7-4 10:54:26

请热心的小步老师,代表热心的戏迷朋友,用心握着老一辈艺术家的手,轻声细语的多说几句暖心的话——晚辈们想着、念着、惦记着他们!祝他们健康、快乐、长寿!

蓝色雨 发表于 2009-7-4 19:11:33

谢谢楼主的帖子,让我们更了解沪剧老前辈的艺术生涯。

阿德哥 发表于 2009-7-4 22:11:08

伊是阿拉三林塘人的骄傲。;P

华雨文 发表于 2009-7-4 23:42:59

谢谢小步老师。

chen9001 发表于 2009-7-5 10:31:49

顶一记!

上海小步 发表于 2009-7-5 18:07:31

{:4_132:}沪剧传承、前辈老艺人理应得到我们大家的尊重和关心。{:4_134:}{:4_169:}

白水 发表于 2009-7-5 19:55:11

饮水思源,不忘根本,理该而且应当尊重、关心沪剧老艺人!

镀金少爷 发表于 2009-7-6 00:52:29

谢谢上海小步。祝筱文韵老师身体健康,长寿。:victory:

blogfeiyunpu 发表于 2009-7-7 03:50:14

那张报纸真不容易啊,保存到现在。

frankwyj 发表于 2009-7-7 10:10:57

谢谢上海小步,贝贝老师,提供宝贵资料,小时候有听过筱文韵老师的"女单帮",唱得很悲.

上海小步 发表于 2009-7-7 12:18:46

伊是阿拉三林塘人的骄傲。;P
阿德哥 发表于 2009-7-4 22:11 http://www.chinahuju.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阿德哥,下次我去看望前辈筱文韻时,会带去你的问候!我想,她一定为三林塘有你这样的沪剧后代感到欣慰···{:4_134:} {:4_169:}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老一辈沪剧艺术家筱文韻的近况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