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归 发表于 2009-6-17 20:08:38

也上一张陆雅臣戏单

生得也晚,到有独立自主看戏的机会时已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了,记得看沪剧最值得纪念的是在卢湾文化馆看筱文滨老先生的陆雅臣,津津有味,学到了不少本地土话,趣是趣来!现在看看各种陆雅臣的戏单,想想也就是这出戏是本地滩簧的一块名牌了!







凤点头 发表于 2009-6-17 20:57:32

好一个施春轩的演出戏单

雁声 发表于 2009-6-17 22:12:17

很珍贵,感谢子归先生

子归 发表于 2009-7-8 23:10:45

再上一张文派的“陆雅臣”戏单∶)



贝贝 发表于 2009-7-18 09:50:27

子归 老师,你在收集戏单吗?我专收集沪剧戏单,兴趣相同,相互是否可以交流。

huang19840612 发表于 2009-8-5 22:45:03

子归先生上传的“再上一张文派的“陆雅臣”戏单∶)”中,其中“上海市新艺华沪剧团”是电脑中的字体(魏碑体),子归先生想瞒天过海,这涉嫌造假。

blogfeiyunpu 发表于 2009-8-6 04:46:56

哈,还有一双绣花鞋呢。

那时候我已不在上海,很遗憾不知道啊。

华玉秋就是演的碧落黄泉里一门心思要嫁汪志超的阔小姐。

blogfeiyunpu 发表于 2009-8-6 04:47:57

第一次看到娘子有四个人来演。以前看到过最多是三个。

子归 发表于 2009-8-6 09:55:20

回复huang19840612 ∶
这张戏单是真的,你认为新魏体只有电脑时代才有这是误解,文革前有楷体、宋、黑、仿宋及小姚等,隶书也是有一位老先生写,这是铅字,后来文革中后期由任政写了隶书,侯殿华写新魏体,也是浇铅字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上海字模厂开始向各印刷厂推销,于是铅印中有了新的隶书和魏碑体,这有字模厂样本为根据的,你可找当时的报纸看,铅印戏单上用魏体也不只是这一张,贝贝老先生也会找出证明。鉴定字体是鉴定年代的标准,但还是要拿到原件看了才知铅印和电脑制版胶印的区别,现在有做假钞票的,但做假戏单的肯定不是做沪剧的,而是做京剧的,而且也不会做八十年代的,要做就做清末民初的,这是利益驱动关系,做一张八十年代戏单卖个几块钱,吃力煞哉∶)

子归 发表于 2009-8-6 10:12:16

又看了一下,那上面“陆雅臣”三个字不是任政写的隶书,也不象老的铅字,是请人写了制版的,我这里还收有戏单的设计修改稿,这是为了收印刷样品,倒与沪剧无关∶)

申灏 发表于 2009-8-6 11:44:33

魏碑体在文革期间大行其道,尤其是上海,造反派刷大标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油漆刷子刷出来的魏碑体。文革结束后,魏碑体,就象启功先生的字体现在也经常出现在日常印刷品中一样,逐渐成为书面印刷体中的一种。

阊门人 发表于 2009-8-6 19:51:03

4楼楼主也不容易上传这些老戏单!他是照本上传也没有修订重发,更没有参与89年戏单发行,若大家都是光谈,没有老资料对照,沪剧文化上蛮难讲透彻的.像网友--贝贝.子归等积极分子为中国沪剧网作出无偿贡献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宝贵老资料,所以个人认为沪剧网开办半年是成功的.再看看其它沪上特产的几个滑稽网越来越没有起色,不说点击率低得可怜,就是内容根本没有!只是转播那里演出消息或报上文章,没有把抢救滑稽艺术提到台面上.上这些网有点像不出铜钱看白戏!很少有回帖,不象中国沪剧网网友---尊重人家发文.发音视频都有回复,虽然意见不同总是热烈参与,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从最近本网注册,发帖人看,原沪上几个本地特产网上的人在转到中国沪剧网,充分体现它的范畴越来越大了!希望有朝一日办成沪上乡音特色的综合性网站.

小月 发表于 2009-9-12 08:47:46

是的 愿你们有好艺术的资料的 给大家一起分享

滩簧西乡调 发表于 2010-9-18 12:33:51

回复huang19840612 ∶
现在有做假钞票的,但做假戏单的肯定不是做沪剧的,而是做京剧的,而且也不会做八十年代的,要做就做清末民初的,这是利益驱动关系,做一张八十年代戏单卖个几块钱,吃力煞哉∶)...
子归 发表于 2009-8-6 09:55 http://www.chinahuju.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顶!!

zmh1945 发表于 2010-10-4 20:33:18

谢谢子归      {:4_115:}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也上一张陆雅臣戏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