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zhenmin 发表于 2011-6-28 08:37:59

她在沪剧舞台中永生

她在沪剧舞台中永生
——纪念沪剧一代宗师丁是娥老师逝世23周年
1988年6月28日,为沪剧事业的繁荣和兴旺奋斗了一生的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我们敬爱的丁是娥老师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历程,永远离开了热爱她的同事、学生和观众。1988年6月29日早上7点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90早新闻,在播出了一小段《罗汉钱——回忆》录音后,发布了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上海沪剧院院长丁是娥老师逝世的消息。噩耗传来,我们沪剧爱好者无比悲痛。丁老师是带着许多未尽事业和遗憾离开我们的:还未举办已经构思设想好的个人演唱会、还未对沪剧一大流派——丁派艺术作系统的总结、更多的音像资料来不及留下、沪剧的接班人还在培养之中……。丁老师生于1923年,原名潘咏华。9岁拜丁婉娥为师,1936年她即成为老师主办的“婉社儿童申曲班”的台柱之一,艺名小婉娥。18岁,经历了长达九年的学徒生涯,才被满师。之后,相继在“鸣英”、“施家班”、“文滨”等剧团与前辈著名艺人同台演出,戏路宽广,声誉鹊起。1947年,参与组建上艺沪剧团。1950年,她与解洪元合组新上艺剧团,率先改制为民营公助沪剧团,主演了许多反映新人新事的现代戏,表演和唱腔更臻完美。一场浩劫,使她损失了10年最宝贵的岁月。文革后,丁老师几乎把整个身心都扑在沪剧舞台上。落实政策后,丁老师的思想境界高尚,高风亮节,执意将补发工资一万元作为党费交给组织,非常动人。丁派艺术,唱腔婉转优美、绮丽多姿、柔中有刚、韵味醇厚,发展和创造了“反阴阳”、“快流水”、“反十字调”等曲调;表演上,在充分发扬沪剧传统的基础上,善于借鉴、吸收、融化外来的艺术元素,很好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和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形成了深受沪剧观众喜爱的,独树一帜的“丁派”唱腔和表演艺术,对沪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时,丁老师26岁,作为一个旧艺人,有着强烈的翻身感。深感新社会让演员成为受人尊重的艺术家。她以巨大的热情,积极投身到表现新时代、塑造新人物的艺术创作的工作中去。丁老师成名在解放前,而她的艺术却在解放后得到了升华。丁派艺术既端庄大方、稳重质朴,又清新明快、绚丽多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袁雪芬和丁老师同属剧种的代表人物,在袁雪芬的印象中,丁是娥是一个非常大气的人。丁老师从不拒绝学习姊妹剧种的艺术长处。丁老师说话剧和电影是沪剧的奶娘,她善于借鉴并融会贯通,广采博取、多方借鉴使她的表演艺术不断攀登新的台阶。沪剧《罗汉钱》进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丁老师对所饰演的小飞娥性格把握的准确和细腻,令人赞叹不已。《罗汉钱》是她整个艺术生涯的第一个里程碑。而《雷雨》的繁漪,更是显示出丁老师把握复杂角色的非凡功力,她所展示繁漪的痴情、忍耐和报复行为演绎得顺畅自然,恰当地掌握了繁漪复杂扭曲的性格。看丁老师的繁漪,绝对是一种享受。繁漪成为丁老师艺术生涯的又一个里程碑,可以说再也无人能够超越。丁老师思想进步,一直是沪剧界的领军人物,受到了党和人民的尊重和关怀。1958年,丁老师入党后不久,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首长在上海接见文艺工作者。周总理特地把丁老师领到毛主席身边,告诉毛主席:“丁是娥同志已入党了。”毛主席听了很高兴,笑着握住丁老师的手说:“我们党又多了一位新同志,要好好为党工作啊!”毛主席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丁老师坚持不懈努力工作,为沪剧事业尽心尽责。作为上海沪剧院的首任院长,丁老师深感身上的责任重大。在她艺术生涯的后期,她有意让自己渐渐淡出,重视沪剧接班人的培养,她要让优秀中青年演员逐步进入观众关注的眼帘。那时,丁老师只不过50多岁,可以说正处在自己艺术的巅峰时期。但是,丁老师不为名利,甘愿担当艺术人才的阶梯,让沪剧艺术代代相传、人才辈出,推进沪剧事业的发展。根据话剧《泪血樱花》改编的沪剧《樱花》,其中女主角樱枝,应是非丁老师莫属,其实,丁老师也很想演这个角色。但是,她还是毅然让台予青年演员陈瑜。对74届学馆一批新人,丁老师是更加关爱有加,亲自为他们授课,为他们配戏,甘心做青年演员的铺垫。如今,马莉莉、沈惠中、陈瑜、茅善玉、吕贤丽,陆敬业、汪华忠、张杏声、徐伯涛、孙徐春等一批沪剧的名家,正是丁老师所希望的薪火相传的一代佼佼者。他们在舞台上展示的艺术,有丁老师的影子,可以说丁老师虽然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但是,她的丁派艺术将在沪剧舞台上永生。

老番三 发表于 2011-6-28 09:00:31

丁派艺术将在沪剧舞台上永生。{:1_299:}{:1_299:}{:1_299:}{:1_299:}{:1_299:}{:1_299:}

念杨 发表于 2011-6-28 09:21:54

丁派沪剧艺术是沪剧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深切怀念为沪剧事业的繁荣和兴旺奋斗了一生的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前辈!
谢谢lizhenmin老师撰文纪念。
{:1_299:}{:1_299:}

lujunwen 发表于 2011-6-28 10:06:11

谢谢李老师作文怀念!

刘慧 发表于 2011-6-28 10:26:09

{:1_287:}{:1_287:}{:1_287:}

华雨文 发表于 2011-6-28 12:10:19

88至今己经23年了,时间转瞬既逝,但心中的敬意未有丝毫的减退。

娄江沙子 发表于 2011-6-28 12:45:46

纪念丁是娥,建议中国沪剧网尽早开设丁派艺术专栏。

爱卿 发表于 2011-6-28 12:55:36

谢谢李老师的这篇文章!深切怀念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老师!.但愿丁派艺术发扬光大!

奥涤圣 发表于 2011-6-28 15:29:18

深切怀念为沪剧事业的繁荣和兴旺奋斗了一生的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老师!

奥涤圣 发表于 2011-6-28 15:30:13

丁派艺术将在沪剧舞台上永生

chen9001 发表于 2011-6-28 15:59:56

上海文化艺术方面的权威志关于丁老师的人物传略如下:

丁是娥 (1923~1988)
         
    原名潘咏华。浙江吴兴人。女。出生于缫丝工人家庭。9岁拜丁婉娥为师。民国25年(1936年)其师主办“婉社儿童申曲班”,她即成为该班的台柱之一(艺名小小婉娥),18岁满师后,相继在“鸣英”、“施家”、“文滨”等剧团与前辈演员同台演出,渐露头角。民国36年参与组建上艺沪剧团,逐渐成为著名演员。解放后,1950年她与解洪元合组“新上艺”,首先进行改制,成为民营公助的沪剧团,此后她主演了许多反映新人新事的现代戏,表演和唱腔更臻完美,她在50余年的艺术实践中,成功地塑造了不同类型的艺术形象,如《罗汉钱》中的小飞娥(获1952年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金黛莱》中的金黛莱(获1954年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雷雨》中繁漪、《寄生草》中唐文锦、《鸡毛飞上天》中林佩芬、《芦荡火种》中阿庆嫂、《甲午海战》中金堂妈、《被唾弃的人》中林蕴华等。她善于刻划人物性格和表演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婉转优美,绚丽多姿的“丁派”唱腔,还和乐师一起发展或创造诸如【反阴阳】、【快流水】、【反十字调】等曲调,对沪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56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1958年被评为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第一至九届上海市人民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间,她备受折磨,但对党坚信不移。1978年出任上海沪剧团团长,1979年和1982年两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82年9月任上海沪剧院院长,1985年退居二线任名誉院长。她倾注全力培养青年并为青年配戏,进行传、帮、带。终因积劳成疾患癌症而不幸逝世。

淼淼 发表于 2011-6-28 17:24:52

本帖最后由 淼淼 于 2011-6-28 17:26 编辑

丁派艺术,长盛不衰!

淼淼 发表于 2011-6-28 17:29:28

深切缅怀沪剧界德高望重的丁是娥老师!{:1_299:}{:1_299:}{:1_299:}{:1_299:}{:1_299:}{:1_299:}

王乐乐 发表于 2011-6-28 17:29:49

        谢谢lizhenmin老师的精华文章,缅怀丁是娥老師!但愿丁派艺术发扬光大!
                              {:1_299:}             {:1_299:}            {:1_299:}

包老戏迷 发表于 2011-6-28 17:33:32

完全认同支持娄江沙子老师建议,尽早建立丁派艺术专栏,告慰大师在天之灵!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她在沪剧舞台中永生